“新时代之星”高亮典型事迹
高亮,男,汉族,1981年10月生,山西霍州人。2004年4月参加工作,200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在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中药学专业学习,2007年8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学习。历任临汾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霍州分局市场股科员、霍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股科员、法制宣教股股长、办公室科员。2016年12月至今,任霍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驻白龙镇陈村、燕南庄村、柳树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
图为高亮在柳树腰村整理工作资料。 (资料图片)
配乐诗朗诵
托起山庄里希望的曙光
——记霍州市食药监局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高亮
孙友臣
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
吃穿两不愁,
住房有保障。
看病能报销,
孩子有学上。
在2016年寒气逼人的冬天,
霍州市脱贫攻坚的号角全面吹响。
作为食药监局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一员,
高亮走进了组织分配的三个帮扶村:
霍州市白龙镇陈村、柳树腰和燕南庄。
他用满腔热情、责任和担当,
托起了老乡们脱贫的希望。
他用脚踏实地、倾力苦干,
点燃了山庄窝铺致富的曙光。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高亮的心里,
时刻铭记着总书记向全世界发出的铮铮宣言。
他沉下身子,与百姓打成一片,
他牢记使命,为百姓埋头苦干,
以实际行动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重担。
入户调查,逐一走访,
全面掌握38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实际困难。
衣食住行,家长里短,
悉心倾听老乡的朴实语言,
深入了解贫困户的所思所盼。
架起一座长期沟通的服务桥梁,
打通联系贫困户的最后情感连线。
老百姓脱贫,健康是保障。
他逐户宣讲“健康双签约”政策。
家家认真签字落实,户户细致建立档案,
确保贫困群众就医不再难、健康奔小康。
特困群众生活艰难,
政府兜底彰显社会主义正能量。
他逐户了解情况,开展社会救助回访,
20户低保户、2户五保户,
应保尽保、应享尽享,
特困群众吃上了“定心丸”。
面对贫困家庭对子女就学成才的殷殷期盼,
他深入学习、认真落实教育扶贫政策。
“两免”政策、“四类学生”救助、“雨露计划”,
一项项惠学的政策,
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16名贫困学生享受教育扶贫政策红利。
贫困学生就学不再难,
贫困家庭充满新希望。
金融扶贫稳增收,
打消顾虑是关键。
一次次思想沟通,
一次次入户宣讲,
群众算清了明白账,
14户贫困户贷款协议终成签,
金融扶贫收益按时获得了兑现。
产业扶贫优势显,
镇村联动,光伏扶贫是亮点,
柳树腰村100KW、陈村30KW光伏电站相继建成发电。
清洁能源并入网,
灿烂阳光变“饭碗”,
群众兜里增添了新分量。
把群众冷暖放在心头,
把为民解困扛在肩上。
柳树腰“义诊”,
把医药送上门,
零距离服务免费做体检。
与群众心连心,
赢得群众连声赞。
李红彦大病把身缠,
医疗费用重如山,
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盼,
大病救助努力把负担减。
王根保妻子瘫痪病在床,
行动困难苦难言,
防褥疮床垫送上门,
方便护理把病养。
杨忠明肺病多年缺营养,
心忧民困细思量。
积极筹资购奶羊,
真情滋润了百姓心田。
韩玉平儿子学习遇困难,
书包、资料齐送上,
鼓励勤学早成才,
顶起家庭新脊梁。
燕旺新家离城远,
出行交通不方便,
蔬菜种子送上门,
菜园绿荫解民难。
燕天海耳力有损伤,
缺衣少被生活俭,
一床新被铺炕头,
群众脸上漾笑颜。
陈耀红、鲍文华慢性病困扰多年,
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
联系医保,积极协商,
让群众少跑腿、把政策落到位,
群众及时获得就诊证,
战胜病痛更加有力量。
稳定脱贫是目标,
内生动力是关键。
他多方联系技能培训班,
组织青壮年学习忙,
鼓励群众发挥所长,就业脱贫,
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张红平开起了烧烤摊,
规范经营保食安,
创业增收当模范。
田成华办起了养殖场,
科学养羊促增收,
身残志坚众人赞。
杨兴旺开起了修车店,
便民服务施所长,
致富路上好榜样。
在驻村帮扶时,
他积极主动,
不叫苦、不喊累;
在加班加点时,
他坚守岗位,
不推脱、不抱怨;
在政策宣讲时,
他话语谆谆,
不急躁、不厌烦;
在意外受伤时,
他意志坚强,
不气馁、无条件。
岗位平凡,
肩负的职责却丝毫不敢怠慢。
山凹村铺、沟沟坎坎,
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一串串。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
这是党和政府始终不渝的坚定初心。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这是党和政府坚如磐石的执政理念。
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这是一个帮扶队员身体力行的为民情怀。
牢记使命,无私奉献,
这是一个共产党员敢于担当的无悔誓言。
传承红船精神的信仰之源,
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箴言。
平凡或者不平凡,
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
把一切交给人民去衡量,
把一切交给群众去评判。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