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恋上马拉松 恋上这座城

2018-05-28 08:56:2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图为比赛现场。记者 闫锐鹏 苏亚兵 郑远飞 摄

  临汾新闻网讯 助力旅发大会,“临马”激情相约。

  朝着四千年前的尧王的都城奔跑,在中国文明的摇篮里跑出你的风采。

  关注“中国马拉松平台”微信公众号,点开主界面左下角的赛事日历一栏,选择2018年5月27日这一天,在下拉菜单里你会发现,作为当天同步举行的六项国家认证赛事之一,2018临汾“尧王杯”马拉松赛赫然在列。马拉松城市方阵,新成员闪耀登场。

  5月27日6时30分,距离正式开跑尚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天虽已是大亮,但较大的早晚温差还是透出些许凉意。记者步行通过警戒区,快步走向位于市区华门广场正中心的“尧王杯”马拉松赛的起跑位置。视线所及之处,发现这里早已被身着黄色、蓝色、红色等赛事T恤衫的人群重重裹挟包围环绕。此时此刻,马拉松赛事的主舞台和工作区也都已准备就绪,无论是服务比赛的工作人员,还是跃跃欲试的众多跑手,都能从其专注的神情中捕捉到马拉松独特魅力的无所不在,更何况,这还是这座城市的马拉松“处子秀”,意义非凡。

  马拉松属于你我他

  时针指向7时。距离比赛开跑还剩一个小时,参赛选手的检录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此时此刻的华门广场早已变成了一片蓝色的海洋。来自肯尼亚、德国、英国、埃塞俄比亚等6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北京、上海、广东等19个省、市、自治区的参赛选手一万人身着蓝色比赛T恤,或合影留念或做赛前热身运动。

  同时,在主舞台前的表演场地上,铿锵豪迈的威风锣鼓大气磅礴、威武雄壮,动感前卫的啦啦操舞热情洋溢、率性洒脱,节奏明快的腰鼓表演韵律十足、纤巧灵动……这一台极具地域特色的文艺表演不单向每一位参赛者秀出平阳大地异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很好地为即将到来的比赛渲染造势,将现场的气氛一再推向高潮。

  现场众多比赛选手中,记者一眼就看见一位扎着马尾的小女孩,询问后得知小女孩是市五一路学校二年级的学生。她很大方地告诉记者:“我叫刘艺甜,今年9岁啦,我平常很喜欢运动哦,这次马拉松是我主动要报名参加的。”小女孩的话语中满是兴奋,陪她来参赛的爷爷为她竖起了大拇指,“孩子参加的是迷你马拉松,5000米对她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我相信孙女一定能坚持下来。”

  随着比赛时间的临近,参赛选手们都已准备就绪,前往起跑点等待开跑。人群中出现了一支排列整齐的队伍,走在前面的参赛选手擎着一面红色的旗子,上面写着“同盛实验中学”,这也是当天上午参赛选手最多的队伍。“我们总共来了650名学生,当初学校动员参加马拉松后学生们都十分积极。这是咱临汾第一次举办马拉松比赛,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参赛增长学生的见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高一78班班主任董老师坦言。

  “大家看这里!”循着欢呼声,记者在参赛队伍上方看到一架迷你航拍无人机,大家冲着无人机举手欢呼,场面十分热闹。经了解记者得知这是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临汾分公司的业务人员自己带来的无人机,他们脸上贴着国旗图案的贴画,洋溢着激情和喜悦。“作为一种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跑步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全民参与的运动,这和我们安利人一直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是一致的。”安利(中国)临汾分公司业务主任徐俊仙告诉记者,“家门口的马拉松,这样的活动一定能号召更多的人们热爱生活,不断超越自我,释放激情。”他们手中的条幅“奔跑让城市更美好,‘临马’让平阳更闪耀”便是对这次活动最好的诠释。

  外地跑友齐声称赞

  来自天津东丽湖跑团的跑友范金庆5月25日下午只身一人坐高铁来到临汾。选择跑全马的范金庆,有着全国60多场马拉松赛事的参赛经历,曾经跑过3小时36分的最好成绩,称得上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马拉松老将。同时,范金庆是一个体育爱好者,对轮滑、游泳都颇有造诣。原先85公斤的体重,通过坚持参加马拉松,如今已经成功“减负”。

  “精准接驳的公交摆渡车大大方便了参赛者,出租车师傅的服务态度也特别好。”范金庆告诉记者,必须给临汾马拉松主办方的组织协调能力点个赞,虽然是第一次组织这样专业的马拉松赛事,但临汾马拉松给他留下了相当不错的印象。

  不远处,范瑞彬和540跑团的队友正在交流着比赛攻略。这位来自石家庄的马拉松发烧友,此前主攻半程马拉松,也曾取得1小时40分钟的不俗成绩。5月26日,他们自驾车5个小时从石家庄赶到临汾。

  范瑞彬告诉记者,其实27日当天的马拉松比赛挺多,因为有战友在这边的缘故,所以他最终选择来临汾跑马拉松。这是他第二次跑全马,满心期待可以取得更为理想的成绩。问起对此次比赛的直观印象,范瑞彬说:“比赛现场布置的比较规整有序,考虑到临汾是头一次搞马拉松,已经相当不错了。”

  临近7时30分,一组特殊参赛者的突然现身,引起现场的阵阵骚动。十余名来自肯尼亚的黑人选手个个身材瘦削颀长,一看就是比赛经验相当丰富的职业跑手。他们抓紧开赛前的最后时间,反复进行折返的慢跑热身。

  8:00,伴随着“砰”的一声发令枪响划过天际,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以往只有在电视镜头里才能一睹为快的万名跑手竞逐比拼的宏大场面异常壮观震撼。由职业马拉松选手、长跑爱好者及普通市民组成的1万名选手,浩浩荡荡地从华门广场起点出发,在汾河岸边的美景相伴中向前奔跑。

  紧急救援专业高效

  一个小时后,随着比赛的不断深入,气温的持续升高,无缝衔接的赛事医疗保障服务开始面临考验。赛场旁,记者看到,我市稳升欣医疗救护服务队的救护车早已停靠在起跑点左侧,随时等候比赛开始后与选手们一起进入赛场。

  救护车内,医疗箱、监护仪、注射泵、担架车、氧气瓶、呼吸机、吸氧器一应俱全,稳升欣服务队负责人梁勇岗说整辆救护车就是一间移动的重症监护室。为配合这次比赛的医疗保障工作,服务队出动了5辆车、15名医护人员。在他看来,全力以赴做好此次马拉松比赛的医疗保障志愿服务工作是他们作为市民对盛会最好的支持。

  赛道上,沿路随处可见的除了身着黄色服装的志愿者和补水站、医疗站、垃圾箱、流动厕所外,还有一支骑着摩托车、背着急救药包的移动应急救护员队伍。“我们是青岛悟空智联医疗应急救护员,专门提供马拉松赛道医疗保障服务。多年服务经验累积下来,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哪位选手身体不太舒服,骑着摩托车便于观察也便于救助。”还来不及询问这位应急救护员的姓名,就听见他的对讲机中传来一阵急促的声音:“9公里有晕倒。”话音刚落,他一步跨上摩托车赶往9公里处。

  9点14分,一辆救护车一路疾驰驶向医院。记者也随即前往9公里处了解情况。“刚才在距离9公里处还有300米的地方,一位女选手突然晕倒,我往过跑的时候看到旁边有人喂她喝水,这种情况喂水很危险,我大声叫着赶紧制止。”9公里处正好是临汾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疗救助点,刚才参与救助的救护车司机梁国杰向记者讲述了当时的情况。“我跑过去把晕倒的选手背到救护车上,急诊科主任乔彦军赶紧让她吸氧。按正常情况来说,吸氧后不适症状很快就可以缓解,但她的体温却还是偏低,我们一分钟也不敢耽误,乔主任和一名护士跟着救护车马上就往医院赶。”距救护车离开已有一段时间了,梁国杰脸颊上却还挂着豆大的汗水。

  9时45分,救护车回来了。大家涌上前急切地想知道女选手的安危。“没事了没事了,已经送到急诊科了,补点液体休息一下就没事了。”乔彦军的话让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记者看到乔主任的右手大拇指缠着纱布,纱布被逐渐染红。原来,刚才把晕倒的选手往车上抬的时候,由于太着急,乔主任的大拇指不小心被划伤了。把选手送到医院后,乔主任担心赛道上还会有选手需要医疗救助,顾不上止血,简易包扎后就往回赶。

  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疗救护队点位,全程/半程9公里处,救护车刚走记者就看见市红十字救护队队长郭延峰搀扶着一名参赛的小伙子来到了休息点。“右膝盖疼,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小伙子向郭延峰求助。仔细查看后,郭延峰判断他是运动扭伤,“这种情况不用送医院,喷上止疼药缓解下疼痛,要多休息,我联系收容车把你送回去。”等待收容车的间隙,记者得知这位选手是山西师范大学二校区政法系大二的学生,叫时凌侠。他告诉记者:“昨天打球时右膝盖的旧伤复发了,本来还很担心是否能参加今天的比赛,早上起来一点都感觉不到疼,谁知道在跑了三公里后就开始疼,越来越厉害,到9公里真的坚持不下去了。”对于错过家门口的比赛,时凌侠的语气中有些许遗憾。

  记者了解到,此次比赛组委会在起点、赛道沿途及各竞赛项目终点设有固定医疗站,在赛道沿途设立移动AED医疗救援服务,在赛道沿途设置急救志愿者协助医疗救护,参赛者可随时请求帮助。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竞争,不负众望的肯尼亚选手成为首届临马的最大赢家。三名选手分别囊括男子马拉松、女子马拉松和男子半程马拉松冠军;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选手则摘获女子半程马拉松冠军。

  伴随着各项冠军的相继揭晓,我市本月最热门的赛事和最精彩的话题——临马也随之落下帷幕。马拉松赛事善始善终,助力旅发大会的各项行动依然在路上。对我市而言,围绕2018全省旅发大会的百项文旅活动也将随之迎来轮番亮相,交相呈现的高潮阶段。

  虽则有这样或那样的美中不足和难尽人意,但综合看来,完成首秀的临马,已经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我们坚信,假以时日,临汾马拉松一定会成为“帝尧之都最早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

  让更多的人恋上马拉松,让更多的人恋上这座城。

  记者 王小庚 李卫红 荀丹薇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