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游客齐赞美丽临汾

2018-09-25 10:02:38 来源:临汾新闻网  

烟台驴友宋伟:

壶口瀑布看不够

  临汾新闻网讯 居住在山东烟台的宋伟不过三十岁出头,却有着近十年的“独行侠”经历,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资深驴友。近段时间,他背起行囊开启了黄河沿线游,吉县壶口瀑布是他多年的向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吟诵着“诗仙”李白的著名诗作《将进酒》,宋伟一步步走近梦想之地。虽然久闻壶口瀑布大名,但眼前的壮观景象,令他大为震惊,久久难以回神。

  “我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了,可真正见到壶口瀑布那一刻,才觉得自己的见识有多么浅薄。遥望滚滚黄河水如脱缰野马般卷着黄沙奔腾而下,顿觉不寒而栗。只有一个感觉,大自然是那么的雄伟,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宋伟沉浸在震撼之中,静静地望着壶口瀑布跌宕升腾,以雷霆万钧之力掀起滔天巨浪,排山倒海而来。静静听着惊涛怒吼,震声数里,似千军万马奔腾呼啸,天地山河仿佛都在颤栗。”

  感官的震撼,化为心灵的感动,宋伟意犹未尽地说:来到这里,便知何为惊心动魄。当地人说我很幸运,正好赶上了壶口瀑布的最佳观赏期。于我而言,是惊喜,也是遗憾。遗憾的是,不能看到壶口瀑布的更多面。事实上,任何时候来这里,都是最佳观赏期。一年四季,它有着不同的美,每一种美都动人心魄。”

  除了驴友的身份,宋伟还是一名诗词爱好者。多年以来,不论走到哪里,他都会习惯性地写下一首诗或一首词,来记录看过的美景与当时的心情。唯独到了壶口瀑布,他第一次感到“词穷”。

  “壶口瀑布,看也看不够。想用文字来赞美它,又觉得自己的语言十分匮乏。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壶口瀑布吟诗做赋,或雄壮,或激昂,或沉静,也写不尽黄河的风采。”宋伟感叹,通过这次旅行,我得知临汾还有数不尽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明年,我还会来,去尧庙祭祖,到大槐树寻根。临汾,等着我!”

  记者 李静


上海游客孙融:

晋国文化吸引人

  临汾新闻网讯 全省旅发大会在我市召开,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来到临汾,一窥这座古城的魅力。今年29岁的上海游客孙融,在国内一家大型旅游文化公司任职,此次受邀随团做客临汾,近距离感受“中国根黄河魂”的魅力,感受临汾这座城市带给世人的震撼。

  “我是第一次来临汾,以前只知道这座城市坐落在黄河岸旁,是一座重工业城市,很多历史名人均出自这里。但是此次来到临汾之后,真正让我震撼的却是位于曲沃县的晋国博物馆,它让我感受到华夏文明的厚重和千年来的传承。”孙融说,参观晋国博物馆前,他曾做过一些功课:在网上了解了春秋晋国的文化,也知道这座博物馆中竟然还有千余座挖掘出来的墓葬。这些对他这样的历史迷来说,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9月21日,他随团来到晋国博物馆,开始了期盼已久的“春秋晋国穿越之旅”。“博物馆中,陈列的各种出土文物,向每一个参观者展示了春秋晋国近600余年的历史,每一件小小的展品,都向世人诉说着千年以来的文化传承。”孙融说,当他近距离看到墓葬坑时,感觉仿佛穿越到了千年前的晋国,亲眼目睹了活马、战车、玉器等陪葬品的下葬,深刻了解了西周时期晋国丧葬制度。

  “通过晋国博物馆,我了解了春秋晋国的历史变迁,其中充满了宫廷争斗的狡诈与智慧,也感慨劳动人民的发明与创造,这些故事和人物,完全可以拍摄一部电视作品了。”孙融说,作为一名游客,他认为此次临汾之旅不虚此行,这座晋国博物馆,满足了他对临汾文化的探索和研究。作为一名旅游文化从业者,他建议,应当对晋国文化加以包装,推出一些影视作品,弘扬中华文明,推广春秋晋国文化。

  “我这次在临汾待了三四天,除了对临汾的旅游景区做了一个了解外,还抽空逛了逛临汾这座城市,感受了一下闻名全球的临汾公厕,品尝了一番临汾美食。”孙融说,他在逛临汾城区时,看到一个小细节,那就是不管在什么地方,市区内的公交车都会主动为行人让行,这一文明的行为,让他对临汾的好感倍增。

  记者 杨全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