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3月5日,在临汾市五一路学校四年级10班开学第一课上,同学们大声朗读着二十四节气歌,一堂生动有趣的气象科普知识讲座也拉开了帷幕。
当天是学习雷锋纪念日,市气象局组织志愿者深入学校开展气象科普进校园活动,让更多青少年了解气象科学,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学生们应对自然灾害防御能力。
“今天是农历中的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气象志愿者曹洪菁的讲解一开场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
学生们对“为什么不同地区有不同气候?”“天气预报和电视节目是如何制作的?”“雷电是怎样产生的?”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空气不停流动形成了风。”“风是看不见的,但我们可以感受到。”“零级无风炊烟上,一级软风烟稍斜,二级轻风树叶响……”曹洪菁以生动活泼的语言从气象的简单知识、认识常见的气象标识、了解身边的气象常识、气象灾害的发生以及防灾减灾等方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同学们进行详细讲解,在场的老师和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在讲解“雷电防护”时,曹洪菁用亲身经历的雷击事件,使学生们对雷电危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孩子们乐在其中,对气象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也大大提高了。
“如何避免雷电”“世界气象日是哪一天”……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举手,争相回答,气氛十分活跃。现场互动之后,志愿者还将气象灾害防御手册、气象灾害防护指引发放给学生。
“和家人看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总让我感到很神奇。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发布的?雷电是怎样产生的?这些问题常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学生史皓匀说,通过这次活动学习到了许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气象知识,提高了防灾减灾意识。
“乌云来了要下雨、打雷了不能躲大树下……”学生高艺琳开心地说,“这样的讲座真有趣,让我们学到了很实用的知识。”
临汾市五一路学校校长郝东星表示:“这次气象科普课加深了学生们对气象知识的了解,培养了学生们认识气象、探索气象的兴趣!也为学生们撑起了一把‘安全伞’,希望气象局以后能够多开展这样的活动。”
气象志愿者曹巧莲对记者介绍说:“气象科普进校园是纪念世界气象日的活动之一,近期,气象局还将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向公众普及气象科普知识,呼吁大众关注气候变化,共同建设绿色美好家园。”
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