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这是一座开放度和区位优势明显的城市:
她地处秦、晋、豫大三角的中心,交通区位优势突出,是晋南人才、物流、信息等资源要素的汇聚地,是山西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还是新亚欧大陆桥(荷兰鲁特丹港到中国山东日照)重要的交通枢纽。自古为“燕、赵、秦、蜀之通衢大道”。
这是一座“面积虽小却荣誉满满”的城市:
论行政区域总面积,她是山西省乃至全国面积最小的一个县级市。然而,小小的体量却蕴含着大大的能量,她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绿色名市、山西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山西省文明和谐城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
这是一座内敛厚重、充满温情的城市:
她是全国县级市里唯一一座没有地方方言的城市,却以参与人数众多的“广场舞大妈”享誉周边;她是临汾市脱贫攻坚任务最小的县之一,却仍一招一式下足了“绣花功夫”;她用健康城市建设、平安侯马建设为民生幸福保驾护航,用丰富的精神滋养和藏在民生细节里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赢得了人们的肯定与喝彩。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
从“广场舞大妈”看百姓的幸福感
每个清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晨练的人群便从四面八方聚拢在位于侯马市区的新田广场。广场舞、太极拳、晨跑……偌大的新田广场瞬间人声鼎沸,汇聚成一片欢乐的海洋。这当中,上千人的“广场舞大妈”队伍成为这片海洋中最欢快的浪花。
“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日子越过越舒坦。我每天的主业就是跳广场舞,身体好了,心里也乐呵。”一位练广场舞的大妈舒展着手臂,边跳边说,幸福在脸上的细纹间流淌。
侯马跳广场舞的大妈人数远高于周边的运城、曲沃、襄汾、新绛等县市,这是来过侯马的人的共识。
曾经,省文明办在侯马市检查工作时,对这一现象感到十分惊讶,“我们去过周边许多县市,从没见到过像侯马这样,有这么多跳广场舞的大妈。”一行人甚至怀疑这些大妈是不是被临时找来撑场面的。陪同的市领导说:“这些大妈每天早晚都在这里跳舞。”随机询问了身边正在跳舞的一位大妈并得到肯定回答后,省文明办一行人感叹侯马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真高。
如果说跳广场舞只是民生幸福的一个侧面,那么一个地方没有地方方言,则是这个城市文明、开放的另一个侧面。
侯马没有地方方言,置身侯马你会发现,无论大街还是小巷,人们大都操着一口颇为标准的普通话。这是因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侯马本地的人口少,随着平阳机械厂、省建一公司、风雷机械厂、502电缆厂等一批地营以上企业的入驻,几年光景,当地方言几乎被南来北往的人的普通话所取代。据有关资料查证,目前,侯马是全国县级市中唯一一个没有地方方言的城市。
民生幸福,带来的是群众健康指数的提高。在侯马百岁老人较多,据统计,2015年侯马的百岁老人达16人,在全省按人口比例高于其他县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是百姓的幸福指数。在侯马,触目所及,满眼皆绿,市府路的国槐、程王路的杨树、紫金山路的法国梧桐……目前,该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5%,机关、企业、居民庭院绿化达标率达71%,人均绿地达11平方米,现有街头绿地和街心公园40余处。如今的侯马市“人在林中,城在绿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山西省首座园林城市。
从“绣花功夫”看百姓的获得感
侯马市位于汾浍交汇处,这里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农村贫困人口较少。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406户、764人,共涉及5个乡办、70个村。其中,“五保”户217人,低保户266人,是临汾市脱贫攻坚任务最小的县之一。
“不能因为贫困人口少、脱贫压力小,就在脱贫工作上不作为、慢作为。脱贫路上,绝不能让一户贫困户掉队!”以民生幸福为己任,侯马市委、市政府领导达成了共识。
“靠光伏发电,我家每月可收入300多元钱,这可给我帮了大忙了。”在侯马市上马办复兴村,50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席胜利指着自家房顶上的光伏发电说。像席胜利这样依靠光伏发电脱贫的贫困户,侯马市共有312户。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也在精准,脱贫质量是检验精准的试金石。近年来,侯马市下足了绣花功夫,脱贫攻坚做到了六个精准:
一是扶贫对象精准。对全市扶贫对象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踪调查,精准地进行动态调整。2018年10月和2019年3月分别开展了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调整后贫困户为406户、764人。
二是项目安排精准。发展产业是促进群众增收和实现稳定脱贫最根本的支撑。2018年侯马市共安排268万元用于产业扶贫,56户受益贫困户,每年可增收3300元,建立了长久的增收渠道,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三是资金使用精准。2018年侯马市把上级专项扶贫资金210万元,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安装自来水7.43万元、大暖补贴13.2万元;实施雨露计划1.6万元;大学生补助0.5万元;小额信贷保证保险费3万元;小额信贷贴息10.48万元;户用光伏表箱1.6万元;户用光伏监理费3.9万元;贫困户产业扶贫项目168万元。
四是扶贫措施精准。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际情况,侯马市通过结对帮扶、保险扶贫、光伏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房屋修建、政策兜底等八项措施精准扶贫,成效明显。
五是帮扶队伍精准。侯马市脱贫攻坚工作实行“包联领导”负总责、乡村抓落实、部门单位搞帮扶、精准到村到户到人的工作机制,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由28位县处级以上领导包联、9个部门牵头、145支帮扶工作队帮扶,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扶贫的大格局。
六是脱贫质量精准。侯马市贫困人口退出严格执行《山西省贫困退出办法》规定程序和指标标准。经过民主评议、农户确认、村公示、乡(办)审核公告、认定后销号。为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效,杜绝脱贫后出现返贫现象,实现真脱贫、脱真贫,2018年该市制定了《侯马市脱贫攻坚长效机制》《侯马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量化了帮扶责任,建立了对口帮扶常态化机制。
从2016年开始,侯马市财政共拿出200余万元,帮助贫困户采用光伏、产业脱贫。在实际工作中,他们突出问题导向,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具体做到了:
实施金融扶贫。在实施金融扶贫小额信贷项目过程中,市政府向承担相关任务的4家银行注入了140万元风险补偿金,与银行、保险公司签订了三方协议,并于2017年9月6日成立了侯马市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管理委员会,2018年,发放金融扶贫小额贷款280万元,有56户贫困户受益,每年可增收3300元。
推进教育扶贫。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辍学情况和各类教育扶贫政策落实情况排查,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子女难以完成学业的,实施了“雨露计划”。2018年为9名学生申请了“雨露计划”,贫困户家庭70名适龄学生无一人因贫辍学。
落实医疗扶贫。侯马市大力实施省委、省政府“三保险、三救助”医疗保障帮扶措施,完善保险救助机制,扩大救助范围,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100%;积极落实健康扶贫“双签约”服务及“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组建了51支家庭医生团队,组织197名医务人员,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入户签约、不定期随访、上门义诊服务。为76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购买了意外人身伤害保险,做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有保障。
强化住房保障。侯马市积极落实住房保障政策,2016年、2017年共为148户贫困户新建或修缮了房屋,占到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实现了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房住。
用好兜底政策。侯马市充分运用“低保”“五保”兜底政策,解决贫困家庭“两不愁”问题,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了“低保”“五保”范围。
从“健康城市建设”看百姓的满意度
面对21世纪城市化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挑战,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城市”的概念。近年来,我国也提出了健康城市计划。
2016年,侯马市被确定为全国38个健康城市之一,也是山西省唯一的一个健康城市。
近年来,侯马市将健康城市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级党政班子年度目标考核及每年为群众办的实事工程,形成了政府统领、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建设格局,在环境打造、舆论宣传、专业指导、居民参与、典型引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氛围。
——全力打造“十分钟健身圈”。如今,侯马市体育场地及设施已达475个,全市78个行政村,26个社区,均建有小游园或文化广场,安装了体育设施,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健身环境。如今,侯马市已实现了步行10分钟就可到达健身场所的目标。同时,侯马市城市社区活动场所和健康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加强,2018年,着重建设了新田广场健康步道,对主步道进行了健康环境布置,设置了健康公园标识、路线图、温馨提示、健康步道的起点、终点、行走步数、能量消耗指标等提示。在注重群众健身的同时,侯马市还注重筑牢健康体系篱笆。如今,侯马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城乡低保户、五保户达到了应保尽保,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救助率达到了100%。
——加强群众健康意识教育。培育健康人群,是健康城市建设的根本。侯马市有群众自发组织的健身团队110个,群众对健身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侯马市还在全市不定期组织“健康与游泳知识讲座”“健康与跑步知识讲座”“健康与跳舞知识讲座”等系列活动,使群众了解了体育与健康的有关知识,增强了健康意识,实现了健身群体的健康意识,促进了全民健康与全民健身深度融合。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近年来,侯马市先后成功举办了多起国内外体育赛事。2018年成功举办了智汇中国飞镖赛、中西部青少年篮球锦标赛、老年“长寿杯”门球赛、公益健步走、“我是舞王”等比赛;2019年举办了国家级体育赛事中华诗词“一带一路”行国际交流项目暨“农商行杯”中国飞镖公开赛。通过比赛,带动了市民体育锻炼的热情,如今侯马市参与体育锻炼人数已达城市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建立健康教育服务网络。侯马市建立健康知识传播“六个一”工作平台,即:一个电视专栏、一档广播节目、一组报纸专版、一系列健康大讲堂、一个手机短信平台,一个健康教育微信平台,在全市营造全民学习传播健康知识的氛围。同时,开展健康素养水平监测,确定一个社区、一个农村作为监测对象,不定期开展健康素养监测和调查。这一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强化了市民的健康意识。
——科学实施健康因素评估。2018年,侯马市聘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健康城市工作进行了第三方评估,结果显示,侯马市的健康城市建设基本指标已经达到或超过国家健康城市建设的基本健康指标。侯马市的烟草危害知晓率水平高于50%,吸烟率为24.0%,低于2015年全国吸烟水平28.1%,男性吸烟率为48.2%,低于2015年全国水平52.9%。侯马市市民对控制体重措施和“日行万步”含义的知晓率分别为66.6%和43.4%,规律锻炼率为20.8%,与2015年全国调查数据18.7%的规律锻炼率相比较,侯马市居民身体活动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
从“平安城市建设”看百姓的安全感
近年来,侯马市以创建平安侯马建设为抓手,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把社会稳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摆在重中之重,在社会管理工作中,率先创新,大胆尝试,制订出台了《侯马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实现了社会管理综治机构设置、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天眼工程建设、群众信访诉求帮扶工作、社区网格化管理新机制。
健全综治基层机构。侯马市十分注重社会综合治理办公室在基层发挥的作用,现全市8个乡办综治服务管理中心,58个成员单位综治办,104个村(社区)建立健全了综合治理办公室,并进一步规范了基层综治工作机构,做到了“六有”(有机构、有场所、有人员、有版面、有设备、有档案)。使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现了由“治安”到“管理”、由“管理”向“服务”的职能转变,形成了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的良好机制。
实施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以开展“平安侯马”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构建街面巡逻防控、城乡社区村庄防控、单位行业防控、警务协作防控、科技视频防控、网络防控“六张防控网”为依托,全力打造以公安110指挥中心为总调度、多警种联动的一级网络,以乡办专业巡防队伍的二级网络,以各企事业单位、厂矿、村社区内保队伍、“联户长”“十户联防”的三级网络,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无缝隙、无死角的“天罗地网”,提高了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实现“天眼”工程无缝覆盖。以提升科技防范、增强防控能力为出发点,近年来,侯马市把“天眼工程”列入全市十大惠民工程。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安装视频监控电子眼118个,建成了覆盖全市主要街道、重要路口的电子视频监控系统一、二级网络;以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各经营场所、住宅小区的三级天眼工程。
建立群众信访诉求帮扶平台。为从根本上解决群众信访诉求难的问题,今年以来,侯马市成立了社会管理创新群众信访诉求帮扶指挥中心、乡办级社会管理创新群众信访诉求帮扶平台、村(社区)级社会管理创新群众信访诉求帮扶站、居委会(村委会)级社会管理创新群众信访诉求帮扶点,以社会服务管理中心“7+X”工作模式为依托,负责受理、办理、处理群众有关拆迁、医患纠纷等诉求。对群众的信访、诉求及帮扶事项按照“属地受理”“权限办理”的原则逐级办理。
社区网格化管理取得新成效。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侯马市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侯马市把城市办事处作为一级网格,把社区作为二级网格,在社区内划分若干基础网格,将社区内的市场、学校等驻区单位以及楼栋院落等归入基础网格,建立“人、地、物、事、情”组织为核心的社区基础信息数据库,将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自治纳入网格,使每一个网格成为社会服务管理的基本单元和组织节点。
文字:毛栋慷 柴卫东
图片:秦明忠 张跟慧 任建宏 冯文芳 李永岐 张银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