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12月22日0点30分,位于市区尧庙景区南2公里的临汾公交第三分公司王庄充电站内,充电员衡国强正在充电区域忙活着,嘴边呼出的“白气”在深夜背景的衬托下格外显眼。
衡国强左手托着充电记录表,右手点击充电桩显示屏,回头核对了下车牌号,在登记表上记录下这辆公交车的充电信息。随后,拔掉充电枪、启动车辆、驶向停车区,再将另一辆等待充电的公交车“挪”到充电区……
王庄充电站内,每晚有30余辆纯电动公交车需要充电。从子夜时分到早6点,衡国强要在充电区和停车区来回走上近万步,观察充电车辆状态。“都说天气冷,我走了一晚上,身上还热呢。”
今年58岁的衡国强做充电员快一年了,从一线的公交司机转到二线的充电员,他说确实有个“过渡期”。“第一个月里,一到半夜,眼皮儿就开始‘打架’。第一个月坚持下来后就习惯了。你别说,以前做司机,每天晚上回家倒头就睡,哪有时间看星星、赏月亮。现在一到晚上就精神,颠倒了‘黑白’。”
“披星戴月”的工作环境反倒让衡国强变得更加乐观积极,即使夏季有蚊虫叮咬,冬季要忍受寒冷,他依然认为自己的工作能温暖更多人。“每天早上,看着一趟趟电量充足的车开出充电站,心里总是暖和的。有这么多人通过咱的工作能按时坐车上班、上学、回家,证明咱还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交谈时,记者观察到衡国强右手戴着较薄的线手套,左手戴着加厚的棉手套。他说:“右手要点击显示屏,戴个薄的方便。冬至过后一天比一天冷了,咱得把电充得足足的,让司机开着放心、乘客坐着舒心。”
记者 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