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2022年,临汾银保监分局紧扣市委“1355”战略和市政府“十个坚定不移”“十个聚焦”工作要求,坚持守正创新,主动担当作为,强化监管履职,积极引领全市银行业保险业紧扣四个关键“着力点”,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着力稳住“基本盘”,扩总量,提信心。一是信贷资金投放稳步增长。监管引领全市银行业保险业回归本源、专注主业,持续强化资源配置,优化金融服务,有效满足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需求。截至2022年末,全市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2352.37亿元,居全省第二位,较2022年年初增加30.39亿元,增长14.84%,高于上年同期增速1.75个百分点。全市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74.55亿元,较2022年年初增加49.17亿元,增长21.82%,高于各项贷款增速6.73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户数57956户,较2022年年初增加12106户,总体实现“两增”目标,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居全省第三位。全市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1280.88亿元,较2022年年初增加195.16亿元,增长17.98%;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投放5.69亿元,达成全年目标的105.86%。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99.43亿元,保费收入余额位列全省第三。二是重点产业项目支持有力。引领全市银行业聚焦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完善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和内部考核激励机制,优化信贷结构,为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制造业发展及经济转型注入金融活水。截至2022年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268.37亿元,较2022年年初增加82.35亿元,增长44.97%,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6.65个百分点。全市重点项目贷款余额469.77亿元,较2022年年初增加87.17亿元,增长22.78%;支持转型综改建设企业480家、项目171个,贷款余额158.19亿元,较2022年年初增加26.88亿元,增长20.46%;支持产业链供应链贷款余额33.11亿元,较2022年年初增加0.29亿元,增长0.88%;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7亿元,较2022年年初增加5.4亿元,增长46.48%。部分银行业推出专项活动及产品助力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工商银行临汾分行开展“政银携手 助力项目建设 服务实体经济”活动,支持山西师范大学整体搬迁一期项目等5项重点工程43.83亿元;农业银行临汾分行推出“保理E融”业务,支持产业链核心企业山西建邦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大唐国际临汾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上下游企业,用信额度达6.4亿元,有力支撑我市产业链集群发展,提振上下游企业信心。三是政策保障持续健全完善。制定《临汾银保监分局扎实推进稳住经济政策措施专项行动实施细则》,紧扣保主体、保就业、保民生3个重点领域,细化10项工作措施;成立临汾银保监分局服务实体经济领导小组和推进稳住经济政策措施工作专班,分局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亲自部署、督促落实;印发《2022年临汾银行业和保险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及市场主体倍增工作要点》《临汾银保监分局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十条措施》等配套文件6份,强化政策引领,夯实工作基础;牵头与市金融办、市中小企业发展中心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受困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明确3个方面、7项工作要求,引领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惠企纾困力度;印发《临汾银保监分局2022年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实情况专项督导方案》,赴全市各县(市、区)开展实地督导,实现全市银行业保险业全覆盖,持续巩固服务实体经济成果。
着力激活“中小微”,保主体,强服务。一是融资对接“区县行”促发展。牵头开展融资对接“区县行”专项行动,将霍州市作为首站试点,分局主要负责人亲自推动落实,邀请市金融办,带领14家市级银行机构主要负责人,与霍州市45家企业代表开展现场洽谈会,霍州市时任市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及财政、发改、税务等6部门参会,总体取得34.36亿元的对接成果,其中,中小企业贷款发放率达85.71%,国能霍州新能源、山西兆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重点项目企业贷款已处于上报审批、移交省行统一发放及项目评估阶段。现阶段,分局已与尧都区、襄汾、洪洞、侯马4个县(市、区)政府对接,将常态化推进“区县行”专项行动,及时满足我市各县域有效融资需求。二是小微服务“网格化”增动能。印发《金融服务小微“网格化”方案》,将全市各县(市、区)划分为264个“网格化”区域,明确各区域责任机构和责任人,构建精准了解金融需求、宣传金融知识、满足有效供给的科学体系,分局强化现场督导,设立专人专岗持续跟进银行业服务“网格”区域工作进展。截至2022年末,全市银行业在264个“网格”区域内摸排市场主体个数88861户,有需求户数54063户,向11947户小微企业及市场主体发放贷款26.27亿元,向39463户市场主体提供产品咨询、POS设备安装维护等金融服务,有需求群体的金融服务覆盖率达95.09%;银行业在“网格”区域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个体工商户服务月等活动,触及市场、商圈256个,开展线上宣传1852次,线下宣传1016户,惠及市场主体81225户。三是有效破解“融资难”提质效。聚焦中小微企业实际融资困难,以我市“信易贷”平台为依托,督促全市28家银行机构入驻平台,发放信用类贷款产品34种,及时满足平台注册小微企业信用融资需求;引领银行业强化科技赋能,充分运用线上APP等,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提升服务质效,同时,按照市场化原则减费让利,着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梗阻。截至2022年末,全市银行业发放信用贷款449.58亿元,较2022年年初增加103.19亿元,增长29.79%,惠及市场主体61293户,其中,发放小微企业信用贷款113.5亿元,较2022年年初增加34.41亿元,增长43.51%;普惠型小微企业当年新发放贷款利率6.72%,较上年同期下降0.48个百分点,持续引领银行业让利实体经济。部分银行业科技赋能提升服务质效,建设银行临汾分行依托“惠懂你”APP为企业提供全线上、一站式信贷服务,集成额度试算、预约开户、贷款申请、支用还款等功能,截至2022年末,通过“惠懂你”APP放贷5772户、金额16.78亿元,较2022年年初新增3100户、金额7.25亿元。
着力聚焦“保民生”,广覆盖,助纾困。一是加大金融业惠民纾困力度。落实助企纾困十条措施要求,监管引领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加大民生领域重点行业和受疫情影响困难行业的惠企纾困力度,严格落实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要求,助力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截至2022年末,全市银行业民生领域重点行业住宿和餐饮业贷款余额14.57亿元,较2022年年初增加2.98亿元,增长25.73%,高于全省平均增速9.13个百分点;支持受疫情影响困难批发和零售业贷款余额455.33亿元,较2022年年初增加91.17亿元,增长25.04%,高于全省平均增速4.73个百分点。2022年延期还本贷款812户、1126笔、101.09亿元,延期还息贷款331户、331笔,延付利息607万元,对符合条件的贷款努力做到应延尽延、愿延尽延。全市保险机构推出复工复产疫情防控综合保险、“复工无忧”小微商户保险、营业中断险等险种22类,保费总额4148.35万元,风险保障额度2.68亿元;针对货运物流业及货车、出租车司机群体,推出货物运输险、货车驾乘人员意外综合保障险等险种12类,保费总额362.84万元,风险保障额度达13.8亿元。二是大力支持房地产及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召开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账户管理工作会议,建立资金监管台账及出入账明细清单,从严审核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资金支取凭证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杜绝私自截留、故意拖延按揭贷款足额划入监管账户,切实维护我市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2022年末,全市银行业房地产贷款余额合计331.02亿元,较2022年年初增加35.8亿元,增速12.13%;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95.46亿元,增速13.01%;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21.08亿元,增速1.10%,有力支持人民群众合理住房需求。引领银行业着力支持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居民服务、绿色行业等民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支持道路交通、物流通信、供水供电、教育卫生业信贷余额336.97亿元,较2022年年初增加43.47亿元,增长14.81%。绿色信贷余额140.24亿元,较2022年年初增加66.05亿元,增长89.03%。农业发展银行临汾分行支持临汾市城市服务有限公司供热排水管网资产购置项目、国道108线襄汾—曲沃—侯马过境改线工程PPP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个、53.2亿元;中国银行临汾分行积极支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全年支持各类光伏项目8户、24.9亿元,聚焦“双碳”目标,扶持区域绿色环保产业转型升级。三是精准服务“新市民”群体。印发《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主动对接人社局、公积金中心、医疗保障局、邮政管理局等部门,推动辖内银行业保险业聚焦创业、住房、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为“新市民”群体提供优质全面金融服务。2022年末,全市银行业向“新市民”群体贷款余额16.49亿元,2022年推出60余个信贷产品累放新市民金融服务贷款13410笔、12.29亿元。辖内保险机构推出160余个保险产品,为1400余家企业、28万余户新市民提供保险保障900余亿元。吉县农商行聚焦创业“新市民”群体,积极解决其融资无抵押、担保难等问题,创新推出“福农贷”“装修贷”“福商贷”“安居贷”等信贷产品,有效满足“新市民”创业、住房、装修、消费等各方面的金融需求。人保财险临汾市分公司创新推出农民工工资支付履约保证保险、“关爱新市民”出租人责任险等险种,2022年全年实现保费总额191.05万元,风险保障额度达7115.23万元。
着力支持“乡村振兴”,提质效,惠三农。一是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度。引领银行保险机构紧盯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强化重点领域金融供给;持续跟进涉农贷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领域支持情况,压实机构主体责任;落实我市晋南牛产业发展大会精神,将推动晋南牛发展作为推进我市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督促涉农银行业加大晋南牛产业支持力度。2022年,全市146个乡镇、2151个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继续保持全覆盖;全市银行业召开建档评级现场推进会881次,创建信用示范村788个,创设信用村活动开展4666次;建档评级农户71.79万户,授信农户数达34.00万户,用信农户数达17.87万户,数字化/线上授信平台授信12895户。涉农银行持续强化晋南牛全产业链支持,农业银行临汾分行向链主企业山西茂洲牛业有限公司投放全省首笔“活体抵押”畜牧贷,2022年放款18笔、1834.5万元,实现全市16个县域全覆盖;全市农村中小银行机构支持晋南牛产业1283户,覆盖养牛企业17家、专业合作社7个、养牛专业户1254户,饲料加工企业4户,屠宰场1户,信贷支持金额2.78亿元。二是进一步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指导银行业保险业落实“四个不摘”,压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分片包干负责,密切跟踪投放进度;印发《2022年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专项督导方案》,组织对10个县(市、区)、48家机构进行实地督导,重点对尧都区5家投放进展缓慢机构现场督导,专人专岗跟进督导问题整改,着力构建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闭环。2022年末,辖内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投放目标超额完成,省考发现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逾期问题已全部整改,逾期率仅0.06%;积极推进返贫保险试点工作,返贫保险覆盖全市11个县域,实现保费收入615.27万元,同比增长3.80%,风险保障额度535.47亿元,同比增长13.92%,为24.73万人临贫易贫人群提供托底保障,为守好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提供坚实基础。三是进一步提升农业风险保障。引领保险机构聚焦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保险服务需求,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022年末,全市农业保险保费收入28378万元,同比增长9.72%。保障额度149亿元,赔付支出15276万元,受益农户15.1万户次。中煤保险临汾中心支公司继续推动洪洞县小麦完全成本保险和未转移就业收入损失保险省级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实现保费收入2500万元,风险保障额度4.14亿元,较2022年年初增加3815.23万元,增长10.67%;国寿财险临汾中心支公司在翼城、乡宁、隰县、大宁4个县域推出地方财政补贴型玉米目标价格保险、商业性玉米收入保险、地方财政补贴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入保险等险种,实现保费收入411.7万元,风险保障额度1.01亿元,较2022年年初增加782万元,增长8.44%,为乡村特色产业振兴提供兜底保障。
临汾银保监分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围绕我市“1355”战略,紧扣八个方面重点工作、市县“5+17”重大任务以及“十大行动”要求,引领全市银行业保险业聚焦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在我市稳经济工作全局中彰显监管担当,以强监管、善作为的实际行动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
(临汾市银行业协会供稿)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