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尧都区王胜:村民当家人 初心换民心

2020-01-10 08:44:5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王胜走访慰问贫困户

  临汾新闻网讯 从党组织软弱涣散到实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从孤寡老人无人照料、留守儿童精神缺失到幸福院建设、师大公益支教,从全村共用一口井到户户通上自来水……四年间,尧都区金殿镇小榆东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2015年8月,时任尧都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军转干部股股长、就业创业股股长的王胜成为小榆东村“第一书记”,围绕夯实农村基层党建基础、加大帮扶力度和加快脱贫攻坚步伐这一中心,察村情解民忧帮民困,认真履职尽责,向党组织交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强党建聚民心

  “当时接到党组织的任命,第一反应是懵的,城市长大的孩子没接触过农村,工作怎么开展?”虽然心里犯嘀咕,但王胜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艰巨”任务。

  在王胜印象中,现如今农民日子都好过了,但来到小榆东村,他发现该村村民贫富差距大,人多地少,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村里多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不仅没有相关产业支撑经济发展,村里文化生活也是极度匮乏。工作如何开展?王胜决定从最关键的地方着手——党建。

  “刚到任时,村党支部班子不全,党员没有活动阵地,更别提‘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了。只有建好基层党组织,下一步工作才能开展。”了解到党建工作现状后,王胜说干就干,多方筹集资金5万元,首先用于组织阵地建设,整理出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和便民服务中心,并安装空调、暖气片等配套设施,之后他又自掏腰包,制作喷绘学习园地、党建专栏、工作制度等版面,确保制度上墙。经过几天的努力,一个全新的党组织阵地呈现在村民面前。

  党员有了活动阵地,王胜开始抓班子建设,他积极向村“两委”班子成员宣讲党的建设管理、村级组织管理等知识,努力提升党员的凝聚力和党支部的向心力、战斗力。同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使每月1日和15日的学习成为常态化、制度化,积极开展各种主题党日活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促进村级事务公开、公平、公正,推动“六权治本”向农村延伸。

  2017年,村“两委”换届,村委会主任卸任,村党支部书记实现责任“一肩挑”。在王胜与村党支部书记的共同努力下,小榆东村于当年摘掉了软弱涣散的“帽子”,夯实了党建基础,凝聚了村民人心,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好儿子好爸爸

  要说王胜担任“第一书记”期间最拿手的还是做群众工作,赢得了村民的普遍认可,他是老人心中的“好儿子”,孩子心中的“好爸爸”。

  “王胜,你这几天耳朵烧么?我们大家都念叨你了。”刚进村,一位老人就热情地招呼王胜进家坐坐。王胜2019年8月“第一书记”期满,回单位后,村民还时不时打电话让他“常回家看看”,村里人都惦记他。

  “起初工作开展困难,但只要你实心实意对待百姓,许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这个村子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居多,独自生活,无依无靠。”每次遇到这样的老人,王胜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为此,王胜在村委会大楼中专门收拾出几间空房,配好相关设施,将村内孤寡老人与空巢老人安置在一起集中照料,还起名为“幸福院”,希望老人们可以安度晚年。一位老人感动地说:“我们亲儿子都没有考虑这么周到,王胜比我们亲儿子还亲。”

  此外,王胜还十分关注村里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情况,先后联系了华夏社工服务中心、小艺老师少儿美术馆等社会机构,开展了“争做新时代农村好少年公益活动”,为小榆东村22名留守儿童争取了书包与文具等学习用品。为了弥补孩子们的精神缺失,他还联系了山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每年夏天来村里支教15天,教授孩子们体育、美术、音乐、书法、绘画、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开展了素质拓展和心理辅导。王胜就这样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每个孩子都随身携带一张学生证,在学生证背面都有一串特殊的数字,那是孩子们自发写下的王胜的电话号码。

  解难题办实事

  在王胜看来,一切工作的开展都要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关键就是融入农村生活、赢得群众的认可,要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怀着真心、带着真情,多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当好全村百姓的“勤务兵”。

  “原来村子里吃水全靠这口井,而且水打上来还得澄一澄,要不都没法喝。”村党支部书记潘永红摇头道,王胜同志来了后,专门找人检测了井水的各项指标,发现有5项指标都不合格,村民们的饮水问题亟待解决。

  经过调研考察,王胜发现村中原本是有自来水管道的,因为老化问题长期闲置。于是,王胜在此基础上,组织人修缮了自来水管道,确保户户接通自来水,村民吃上了放心水、安全水,目前已解决400余户的管道入户问题。

  解决了百姓饮水问题,王胜又琢磨着成立村文化活动站。“村里没什么像样的文化活动,村民闲暇时间就是玩麻将、打牌、闲聊,村里有才艺的也都跑到邻村组团去了。”听到村民们反映的情况,王胜再也坐不住了,在村委会腾出50余平方米的房间作为村文化活动站,添置了乐器、音箱等文娱设施,发展村民文艺骨干20多名,还张罗成立了锣鼓队,常年组织村民开展活动,并在村里大戏台进行文艺汇演。自从文化活动站成立后,不仅本村有才艺的村民纷纷回来,还吸引了周边村子有才艺的人加入,这下村民们晚上唱红歌,平时排练节目,告别了麻将牌桌,充实了精神文化生活,村子的精神面貌日益改变。

  四年间,王胜经历了机构改革,从尧都区民政局调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身份虽然改变,但为民服务的初心不曾动摇、驻村帮扶的决心始终如一。在王胜的不懈努力下,小榆东村摘掉了软弱涣散的“帽子”,他也连续4年获得尧都区“优秀‘第一书记’”的荣誉称号。

  记者 李羿玫 文/图


     

责任编辑:畅任杰

上一篇: 汾西胡涛立:光伏产业助力百姓增收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