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香满园开启致富路
临汾新闻网讯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在乡宁县的西坡镇,昔日的旱塬地如今已成为花椒飘香的“金土地”,小小的花椒让当地百姓走上致富路。
8月13日一大早,走在韩咀村的乡间路上,漫山遍野的花椒树已挂满一粒粒浑圆饱满的花椒,一阵微风拂面,阵阵椒香沁人心脾。从事公益岗的任晴荣正拿着扫帚清扫街道,一眼望去所见之处都干净了,他才放心回家,开始为全镇第二届花椒节中的“斗椒”大赛做准备。
“花椒比赛考验的是农民在田间地头的管护工作。田间管理做得好,才能结出颗粒饱满、麻味醇厚的花椒。”提到花椒树管理,任晴荣说得头头是道,他更强调科技管理的重要性,按照绿色、生态、高效的种植办法使得园里的花椒丰产增收。
大赛上,种植户端起自家花椒,先讲述花椒树的田间管理经验,评委组再通过现场闻、看、品将花椒等级分类。通过考评组层层筛选,任晴荣种植的花椒凭借色红油重、香味浓郁等特点在全镇8个村委55个参赛户中脱颖而出,荣获“状元椒”的称号。
这场评比大赛是一场现场学习会,种植户在评比中,既能发现自身种植的短板,又能学习其他人种植的经验。
殊不知,这荣誉的背后凝聚着勤劳和汗水。61岁的任晴荣是韩咀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起居都需要人照顾,家里还有四个娃要养活。一直以来他也不能外出务工,只能靠在地里刨食维持生计,一年下来种地的收入勉强能解决温饱问题。
穷则思变。2000年,镇上陆续开始发展花椒种植。听闻花椒收益要比传统粮食作物收入高。任晴荣就动了心。连续两年观察学习,2002年,他决定种植花椒。
那时候,虽说栽了6亩花椒树,但是落后的种地思想仍左右着任晴荣的主观行动,以至于种植花椒多年,无论是花椒的产量还是质量,都未曾让他尝到调产的“甜头”。
眼瞅着家里四个娃一天天长大,日子越过越艰难,任晴荣坐不住了,他开始四处学技术攒经验。“求学”那阵子最难熬,他经常天不亮就起床,先给生病的媳妇做好饭,等招呼全家把饭吃了,他才骑着摩托车去种花椒的“好把式”地里学习,一次学不会跑两趟,两趟问不清再继续请教。就这样来来回回跑着学、追着问、躺下闭眼想、醒来再实践。每逢镇上或者县里有技术培训他也次次不落。这两年,任晴荣又陆续栽植了2亩多花椒树。为了贴补家用,他还报名了村里的公益性岗位从事清洁员工作,经他清扫的路段那叫一个干净、亮眼。
就这样,任晴荣硬生生把花椒种植田间管理的那套技术,理得门儿清。好技术换来好花椒得来“好钱景”。半个月前,他激动了好几天,采购商以高出行价8%的价格收购他种植的鲜椒。现在,这地里的花椒长势那是一年赛过一年好、收入也一年赛一年多、生活也一天赛一天强。
事实上,任晴荣种植花椒的“好钱景”仅是全镇发展花椒产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西坡镇党委、政府结合当地黄土残垣,地貌支离破碎,主动变地理劣势为产业优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花椒产业,通过科学规划种植区域,邀请专家集中培训、实地实训实教等方式,从2017年的6000亩发展到现在的1.1万亩;从最初粗放型发展到如今精细化管理转变,小花椒已成为推动全镇农业发展的大产业。
花椒产业强是关键,还需后期销售无忧。这回全镇举办的第二届花椒节可谓是一举多得。活动现场通过结对走亲帮扶和采摘技能比武、状元椒评选活动,各类直播平台完成线上切入;而应邀的各大实体名店在实际观摩和采摘中直击花椒生产。如此一来,这线上线下同步营销,拉长了花椒产业链,确保花椒产业持续有力发展。
如今,西坡镇的花椒实现了“村村有主打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花椒产业不仅是当地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柱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成了西坡最亮的农业产业名片。
记者 卫博 祁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