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有事就给韦老师打电话!”这是霍州市白龙镇寺庄村村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韦老师是谁?村民们为啥有事都找他?韦国民是一名退休教师,近年来,他向残疾人献爱心、帮老年人解困……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只要提到韦国民,乡邻们就赞不绝口:“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他是一个“贴心人”
“这些饭菜真香!”“我们也吃上团圆饭了!”今年除夕夜,韦国民的家里特别热闹,69岁的程德贵和该村的其他两位空巢老人应邀而来,他们围坐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程德贵高兴地说:“三年前,我在这个村找了个看门的活儿,就在这里住下了。我身体不太好,平时多亏有国民照顾,这不,今天还把我们叫到一起吃年夜饭。”
送药、送衣服、送年馍……68岁的韦国民心里时刻装着寺庄村的乡亲。只要一个电话,他就不知疲倦地为大家奔波忙碌,成为村民们信得过的“贴心人” 。
该村68岁的村民曹玉马记得最熟的电话号码就是韦国民的手机号,每次只要遇到事,他就直接拨打这个号。“三年前,我女儿在太原住院需要做大手术,医院要求10分钟内缴纳1万元。我抱着试试的态度,给国民打了个电话,才5分钟1万元就到账了,国民真是个大好人!”说起这些,曹玉马的眼睛又湿润了。
韦国民的退休工资并不高,也没有什么积蓄。可只要乡亲们有事向他开口,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倾其所有。
他是一个“热心人”
“帮助别人,做公益是我最快乐的事!”虽然身体不好,可这也阻挡不了韦国民做公益的脚步。
2019年10月,韦国民因车祸住院。在这期间,他也没闲着,时不时给病友们帮忙。当看到住院部的洗手池常被剩饭剩菜堵住后,他就和儿子一起制作了50多个警示牌。一夜之间住院部的洗手池和厕所里都挂上了暖心可爱的小牌牌,“堵得不是下水,而是大家的心。”“请不要喂我吃剩菜,我会消化不良。”……这个小小的举动,劝止了不文明行为,让住院部的环境更好了。
“国民是个热心肠!”韦国民退休后,报名参加了霍州市老年大学音乐班,同学们对他的奉献精神赞美有加。厕所堵了,他悄悄地捅开;开关坏了,他自费更换;演出服没地方放,他又把家中的木箱子扛到教室……今年1月29日,在霍州市老干局举办的义务写春联活动中,他现场挥毫泼墨,一笔一划中都饱含着对家乡浓浓的爱。
在韦国民的口袋里,总装着10只一次性口罩。每次出门,只要碰到有人忘记戴口罩,他就免费送上。元旦前夕,为了防控疫情,寺庄村设岗立卡,韦国民第一个报名当上了防疫志愿者。之后,他又捐出1000只一次性口罩。
他是一个“暖心人”
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韦国民做好事并非一时冲动,也并非一件或几件,而是时时、处处在做。
2018年5月,寺庄村饮用水要由井水改造成自来水。在铺设用水管道时,韦国民特意在自家门外安了一个水龙头,庙会期间免费供乡亲们使用。一些摆摊的摊主过意不去要付水费,他却分文不收。为此,大家纷纷伸出大拇指直夸:“你真是个活雷锋!”
“一箱牛奶,一张贺卡。”2020年的重阳节,韦国民为村里40位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送上了一份节日礼物。85岁的村民曹国义有点耳背,大声问:“这牛奶是谁送的?”韦国民公公正正地写下了“共产党”。看着这三个字,曹国义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今年春节前夕,寺庄村举办了一场特别捐赠活动。发起人正是韦国民,他自己出钱买了米面赠送给村里的60名残疾人。55岁的曹如平是受助者之一,她的家属刘国红领上米面后感激万分,当场拿粉笔写下一封“感谢信”,并说,韦国民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真情。
68岁的韦国民,每个月有退休金,原本可以安度晚年。可他偏偏舍不得吃穿,却将攒下的钱无私地帮助了他人。对此,他只是淡淡一笑:“大家伙儿开心幸福了,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记者 郭秀婷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