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盼了多年,咱这平房终于有了大暖。”“15分钟便民服务圈太方便了!”……3月13日下午,在尧都区车站街办事处建设社区开展的“征求民意”活动中,居民卫向南和邻里们竖起大拇指,“有了社区这个大家园,我们亲如一家人!”
建设社区占地0.5平方公里,有12个居民小区和2个片区,居住人口2780户8260人。近年来,在党建引领下,该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王玲珍一班人组织带领社区内的党员群众开展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们幸福满满。
建设“文明家园”
“以一个单元为样板,安装楼道声控灯。”“网线、电源线需要归纳整理。”……当天,在该社区兴顺片区党支部物管会开展的“雷锋家庭”授牌仪式上,大家积极建言献策。
兴顺片区是党员参与小区治理的一个成功范例。“以前,小区无主管部门、无门房、无物业,环境脏乱差。”60多岁的虞志斌道出了居民们的心声,“现在好了!从‘三无’变成了‘三有’,有社区主管,有党员看门,有物管会管理,还安装了电子门禁设备,真是安全又舒心!”
党员学习教育、邻里守望相助、小区自治议事……去年8月,实施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后,该社区按小区片区划分成立了10个功能性小区党支部,使在职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奉献在小区,实现“支部负责片区,党小组负责楼栋,党员服务居民”的三级网格体系。各小区党支部相继开展了安全隐患大排查、环境卫生自治等不同形式的活动,走出了一条“核心在支部、专心抓治理、强力搞服务”的小区治理新路子,唱响了“共为小区做奉献,共为党旗添光彩”的主旋律,先后荣获“山西省优秀志愿服务社区”“临汾市文明社区”“临汾市敬老助老模范单位”等称号。
共建“同心家园”
义诊、义剪、义演……前几天,该社区组织临运小区党支部的党员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辖区共建单位育英小学的志愿者们,开展了“15分钟便民服务圈”志愿活动。
活动现场,卫生服务站的志愿者们为居民量血压、测体温、讲解医疗保健知识和常见病的预防,发放健康资料,并为老年人提供了一对一讲解服务。学生们则陪老人聊天,听他们讲故事,82岁的邢玉珍老人讲的革命故事,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了“红色种子”。
“从2019年起,我们就着手打造集共驻共建、网格管理和志愿服务于一身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活动结束后,王玲珍说:“在这项服务中,我们主要针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定期看望帮助他们,并将购物、看病、家政、中介、维修等日常需求列入其中,只要一个电话,社区志愿者就会在15分钟之内把服务无偿送上门。两年来,共组织志愿者进行义诊、义剪、义修等志愿服务近300次,服务居民千余人次。”
乔陆平是一名残疾人,因行动不便,志愿者们多次登门为他理发、量血压。后来,他也申请加入了社区志愿服务队,发挥自己的特长义务为居民修理热水壶、电磁炉等。
经过两年实践,该社区逐步建立了集商务服务、日常服务、公益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服务平台,形成了社区、服务组织、志愿者和居民共同参与、通力合作的服务格局,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也画出了党群一心、合力共建的“同心家园”。
营造“温馨家园”
“早就盼着家里能接上大暖,去年终于如愿了。”3月10日晚,该社区建设路建东三巷居民常文亮正和家人一起看电视:“现在是集中供暖,花销少不说取暖效果还好,我们再也不怕寒冬了。”
因多种原因,该社区建东三巷的19户居民迟迟没有进行集中供暖改造。去年8月,在车站街党工委的主导下,社区多方协调,为建东三巷的19户居民接上了大暖。同时,对道路坑洼不平的五道庙巷进行了道路硬化,铺就了一条长480米、宽6米的巷道,改善了居民们的出入环境。
近年来,该社区通过夜间亮化、环境整治等措施,全力提升小区物业服务质量,拓展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增加小区公共绿地,加强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辖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
看着小区每天发生变化,家园越来越温馨,居民们参与小区建设的积极性更高了,劲头更足了。说到下一步工作,王玲珍说,“老旧小区改造,不但要提升颜值,还要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娱活动,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打造惠民品牌,突出社区民生服务功能,共建社区美好家园。”
记者 郭秀婷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