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是政府的理财之政,是促进经济发展、完善民生事业的重要保障。今年,我市财政工作的主要方向是什么?又如何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为契机,开展好各项工作?日前,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牛少白。
“我们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总体战略部署这一主线,紧扣财政重心,扎实做好增收节支两篇大文章,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稳固的财力保障。”牛少白语气坚定。
他说:“当前,全省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聚焦‘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六个坚持’,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市财政部门将以大讨论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对标一流、开拓创新,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
牛少白用“六个着力”概括了我市今年财政工作的主要方向。
着力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实行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相结合。落实降低增值税税率,提高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政策;对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全面实施新个人所得税法,落实好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在地方授权范围内,进一步加大减税力度,普遍降低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继续清理规范收费项目,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
着力推进转型综改,大力支持转型发展。支持推动煤炭“减优绿”、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和前沿产业、推进“三个百里”建设。抓住国家支持我省开展能源革命综合试点的机遇,加大对能源革命方面资金的争取力度。积极探索运用财政资金,有效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我市经济转型升级。
着力发挥产业引导基金作用。充分利用新设立的产业引导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产业转型、技术创新等我市经济发展薄弱环节,重点投入政府招商引资的实体经济项目、产业园区建设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营企业转型项目,增强财政发展后劲,实现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
着力支持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支持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基地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机制;支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支持用好“市长创新奖”,推广“双创”经验,培育“平阳工匠”;支持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对企业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创新产品给予补贴或奖励。
着力支持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持续加大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财政投入力度,提振民营企业投资发展信心;加快推进市政策性担保公司组建工作,推动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加快建立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成本奖补机制和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采取税收优惠、财政奖励、专项补助等方式,鼓励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和开拓市场。
着力支持旅游经济发展。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开展文旅融合年、旅游促销年等活动,全力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支持实施平阳记忆、印象临汾两大文化工程,推动“根祖文化”“黄河文化”“太行文化”建设,提升文旅产品市场竞争力;打破“门票经济”思维,树立“消费经济”理念,全力支持打造一批集游、吃、购、住于一体的高质量文化旅游产品和品牌。
牛少白说:“为了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发挥财政体制改革对全市改革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我市财政部门将深入推进四项财政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为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创造基础性条件;推进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推进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做好机构改革涉及单位经费划转、预算调整、资产管理、债权债务移交等预算管理工作,加强暂付款管理和项目库,全力支持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平台建设;推进资产管理改革,将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全部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做好政府性工程项目资产入账工作;推进绩效管理改革,拓展绩效评价范围,将市对县转移支付资金纳入绩效评价范围,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全面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雷响战鼓,奋力求进。牛少白表示,我市各级财政部门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加力提效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力度争取中央、省政策资金支持,加强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努力改善民生,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记者 柴云祥 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