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戴有学:坚持32年泄露“天机”的人......

2019-05-11 10:46:4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每天6:30起床,8:00准时参加中央气象台天气会商,这是我省首席气象预报员、市气象台台长戴有学多年来保持不变的节奏。

  “及时全面地了解当天天气变化和气象服务关注重点,为群众和有关部门提供准确到位的气象服务。”戴有学坦言,这是身为一名气象预报员的职责所在,也包含了自己对气象工作的热爱。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1987年,戴有学从兰州大学毕业,选择回到家乡参加工作,如今已在气象预报员岗位上工作了整整32个年头。

  大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预报,但由于其变化复杂,又受经验、技术等条件制约,其预报又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戴有学常跟同事调侃:“从广义角度讲,预报员也是‘医生’,只不过我们诊断的对象是天气,而不是人类。我们这群人要实时打起百倍精神,为‘老天爷’把脉,天天要看‘老天爷’的脸色,是一群泄露天机者。”

  随着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各行各业对气象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环保、水利、农业、住建、交通、旅游等部门。作为省级首席技术把关,为了提高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过程预报能力,戴有学与同事一起对我市各种灾害性天气及次生灾害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系统总结,建立了各类灾害性天气预报模型和物理量指标,多次成功地预报出灾害性、转折性、关键性天气过程。

  2017年7月25日上午,同往常一样,戴有学坐在工作台前,对面十几块电脑屏幕显示的是各类天气图,他不时调取其中某个,目光透过厚厚的近视眼镜紧盯着每个图谱的走向变化,通过对各类数值预报产品进行分析,并根据多次暴雨过程经验总结,他判断出27日8时的中底层流型配置符合西来槽与副高外侧强降水型,因此预报27日-29日我市有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27日5时20分,临汾气象台发布了暴雨蓝色预警信号,市政府紧急启动了防汛应急预案,同时交通、住建、水利等部门都收到了气象台发出的预警信息,这次成功预报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撑。

  戴有学说:“天气变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就像医学上的疑难杂症,而新技术的应用能降低这种不确定性,提高监测的准确率。雷达就是我们监测和预警灾害性天气的‘千里眼’‘顺风耳’。”2004年多普勒雷达使用后,以市气象台为圆心,可对半径150公里内的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进行监测,监测范围可覆盖整个临汾市,及时高效地预警对减少灾害损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了日常的预报工作,戴有学还承担着重要的科研工作。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戴有学带领他的课题组用时两年多建立了一套适应地市级气象业务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以MICAPS为核心、综合各种信息和预报方法的新预报业务流程,极大地提高了地市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防灾减灾能力。

  32年里,戴有学主持参加完成了32项课题研究,20项成果获奖,其中两项成果分别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九项分获山西省气象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九项分获临汾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发表论文26篇,分别获省科协优秀学术论文一、二、三等奖,还主笔出版了一部专著《临汾市农业气象服务技术手册》。40次荣获山西省重要天气预报服务奖,5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值班预报员,7次荣获全省气象部门先进工作者和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还有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西省气象局首席专家、临汾市十佳科技创新人物、临汾市高层次领军人才……戴有学荣誉加身,实至名归。

  在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气象培训,到乡宁山体滑坡现场提供实时气象服务,为旅发大会提供精细化天气预报……哪里需要,戴有学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已过知天命之年的他每天都在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和严谨的态度工作,“增强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展现新时代、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进一步提升气象保障服务能力”,戴有学对气象事业矢志不渝。

  记者 李卫红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