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温暖临汾:除夕夜 有一种感动叫坚守

2019-02-14 22:08:26 来源:临汾新闻网  

  除夕,正是一家人团圆的幸福时刻,而有些人,却因为坚守,因为生计,因为职责,因为承诺,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付出。他们是穿梭在城市的出租车司机,他们是坚守岗位的值班医生,他们是风雨一线的执勤交警,他们更是万家灯火中送去年夜饭的外卖小哥……

  当我们回味这个幸福的新年时,请不要忘记那些坚守岗位的人们,他们坚守着,奉献着,正是有了他们的坚守,才有了我们的阖家团圆。

  连日来,本报记者奔赴一线,寻访那些在除夕还在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的人们,聆听他们的故事,记录他们爱岗敬业的点滴。

  策划 杨全


医生李凯、丁进进

婴儿初啼 迎接崭新喜悦

  除夕夜,一个平凡的夜,一个特殊的夜。

  对于产房的大夫们来说,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远比迎接一个新年的到来更为神圣,更有意义,这是他们的职责,也是他们的信念。

  他们的夜,要从白天说起,因为他们一个班是24小时,大年三十早上9点接班,初一上午9点交班。

  与往常一样,产科医护人员的大年夜就陪着孕产妇及新生婴儿一起度过,临汾市人民医院产房大夫李凯、丁进进这一个班中,接诊、处理了7个孕产妇,接生了6个宝宝,对他们来说,这又是普通的一天。

  刚一接班,当班的临汾市人民医院产房副主任医师李凯及高年资住院医丁进进就碰到一个急需手术的产妇,这位产妇怀孕39周加5天,癍痕子宫,且正处于乙肝活动期,手术时本应用到无损伤针,但考虑到产妇的状况等不及,李凯与丁进进顾不了那么多,立即为她进行剖腹产术,臀牵引娩出宝宝。

  中度贫血、体态偏疲的景女士于腊月二十九5时58分入院,年三十上午进入第二产程后极度乏力,大夫为她进行难产接生,于12时58分顺利娩出婴孩。

  除夕白天相对比较平稳,或许未出生的宝宝们都希望做个猪宝宝?

  天色一晚,产房们就开始忙碌了。一位生二宝的妈妈于除夕20时入院,22时55分顺利自然娩出一男婴。

  一位怀有试管婴儿的待产妈妈曾经流产,不得已做了试管婴儿,且患有重症高血压,这个孩子的顺利出生对她及她的家庭意义特殊。仅怀孕30周便出现早产的征兆,全家人的心都提在嗓子眼,立即把她送往临汾市人民医院,于除夕夜21时58分入院,产房接诊后先是给予积极的保胎治疗,但是情况没有明显好转,经产妇及家属同意,丁大夫为她拆除宫颈环扎线后,初一零时50分接生一个早产儿,这个宝宝体重只有1280克,产房的大夫们与儿科主任朱江川共同迎接她的到来,并提前准备好了保温箱。

  这位妈妈产后胎盘不能顺利娩出,李凯徒手帮她剥离胎盘,由于产妇生产中出血偏多,其间还输血300毫升。剥出部分胎盘组织后,预判为胎盘植入,担心继续徒手剥离会引起大出血,观察三个小时后送产妇安返病房,第二天一早就安排为产妇做了盆腔核磁及超声,结合临床,判断产妇为胎盘植入,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以促进其胎盘自然脱落。

  年三十零点的钟声敲响后不久,1时38分、2时04分、2时11分,一连接诊三个产妇,她们都是初产妇,心情紧张、焦虑,医护人员们一边安抚她们的情绪,一边有条不紊地安排为她们接生,三个产妇分别于4时28分、16时35分、11时自然分娩。

  21时30分,产科接诊了一位门诊患者,这位怀孕36周的准妈妈高烧38.6度,咳嗽,由于距离预产期十分接近,且担心高热及支气管肺炎导致孩子早产及宫内感染,大夫为她进行系列产检后劝她入院治疗,可是这位预产妇想在家过年,并没有留在医院,丁大夫指导她用药后离开,不过,大年初一上午11时30分她又来到医院进行检查,烧退了,咳嗽也减轻了。当时,丁大夫本来计划离开医院了,一看是昨夜接诊的患者,就又为她再次检查后才放心地离开。

  接诊、检查、下医嘱、接生……产房的大夫们忙碌于此,享受于此,对于他们来说,这不是最忙的一天,也不是最险的一天,只是普通的一天。本来应该初一上午9点下班,可是丁进进大夫初一11点多才离开医院,而这种状况,也是其他大夫们的日常。

  除夕夜,产房的电视上,普天同庆,万家团聚迎新春,然而,产房里,步履匆匆的医护人员们没有一个人为此停留,他们甚至顾不上看一眼电视,他们的心,全部专注在孕产妇。“没有想起这是大年夜?”没有,压根没想。”一句简短的对话,就是产房的医护人员除夕夜的真实写照。

  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迁,一个家庭新的希望总是在产房迎接,除夕夜,窗外,万家团圆,一片喧闹的喜庆;室内,婴儿初啼,一份崭新的喜悦。

  记者 韩晓芳


环卫工人李志娟

“负重”前行 换来街净巷美

  “我们是城市清洁工,热爱城市爱卫生……”2月4日,伴随熟悉的旋律,一辆辆电动三轮垃圾收集车(以下简称收集车)如往常一样,穿梭在市区的大街小巷。37岁的收集车驾驶员李志娟和同事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在16个小时内连跑十几趟,用汗水和坚守奏响“脏了我一人,换来万家净”的除夕之歌。

  当天7时,李志娟驾驶着收集车准时出现在东关步行街,正忙着大扫除的居民和商户们提出一袋又一袋沉甸甸的垃圾,不一会儿就将收集车塞得满满当当。根据以往经验,除夕是一年中最忙碌、工作量最大的时刻,李志娟一刻也不敢停歇,赶忙开往煤化巷的垃圾中转站,迅速腾空收集车。

  果不其然,新一轮高峰强势袭来,轻装上阵”立即变成了“负重前行”。李志娟习以为常,她马不停蹄去“卸货”,没想到垃圾中转站也被塞满了,只能将垃圾送往位于脸谱桥的压缩车。这一个来回用了一个多小时,她顿时急出了一头汗:相比平日,年末最后一天的垃圾量最大。尤其是商户,要赶着贴对联回家,我得加快工作速度,不能让人家的垃圾在店里‘过年’。”

  “新年好!”……收集车再次出现,大家纷纷给李志娟送上新春祝福,看到有些垃圾掉出车外,她迅速下车捡拾,整个过程稳、准、快,一瞧就是“老手”了。别看她不论脏臭,常年与垃圾“为伍”,其实,在一身蓝色工作服的包裹下,她也有一颗爱美的心。李志娟正值好年华,但选择了这份工作,就意味着与光鲜亮丽失之交臂。

  如今,垃圾不落地”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居民、商户们记住了勤奋的李志娟和环卫工人,并由衷地为他们竖起了大拇指。而李志娟不知不觉在这个岗位上度过了两个除夕。当夜晚降临,家家户户不约而同传出春晚的序曲,同时飘出各种佳肴的香味,劳累一天的她坐在车里吃着市环卫局特意提供的牛奶、面包,品着其他家庭的欢笑声,这顿小夜宵也吃得别有滋味。

  夜渐渐深了,满街的饺子香扑面而来,李志娟依然在路上,尽职尽责地一趟趟收集、清运各类生活垃圾,以保障城市的市容整洁,用洁净的新气象迎接新年第一天。回过头来,她细细数了数:这一天,她至少跑了十多趟,又一次突破了以往的记录。

  记者 李静


文物保护工作者任长英

夜巡景区 保护文物安全

  在外行人眼中,文物保护工作者或许是微不足道的,他们就是按照规章制度,做好日常巡查,确保文物安全。其实,他们的工作并不简单,工作中也有酸甜苦辣。当别人除夕夜陪着家人、吃着饺子、看着春晚的时候,他们正拿着手电筒走在文物安全巡查路上。姑射山仙洞沟风景名胜管理处文物保护工作者任长英就是其中一位。

  “已经习惯了,这就是我的工作,除夕夜坚守岗位,做好巡查,给家里人打个电话,有时候忙起来,电话也顾不上。”谈到除夕不能与家人团聚,任长英这样说。

  姑射山仙洞沟位于临汾市西25公里的姑射山上,仙洞沟碧岩寺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自然人文景点众多,文物建筑规模宏大,泥塑彩绘活灵活现,传说故事优美动人,靠山廊、观音阁、大雄宝殿、神居洞等文物古建筑依山而建,古朴典雅,巧夺天工。这些凝聚着古人智慧的文物古建筑,是我市的历史文化瑰宝,也是我市发展旅游的重要依托,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这些古建筑的保护者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文物保护工作容不得丝毫马虎,要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还要对文物古建筑进行隐患排查、安全巡查。仙洞沟古建筑依山而建,山上不仅寒冷,巡查过程中要爬坡,下坡,爬台阶、钻山洞,一圈下来需要40多分钟。对于今年50岁的任长英来说,这样的巡查和坚守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我1988年开始在仙洞沟上班,当时只有18岁,到现在已经在文物保护岗位上工作了31年,这期间一大半的除夕时间都在山上,时间长了,家里人也非常理解和支持。”任长英说,“坚守岗位,干好本职工作,确保文物安全,这就是我的职责。”

  记者 张春茂


的哥刘峥

红包中满是祝福

  2月4日,年夜饭已经备好,正是一家人团圆的时候,家住市区迎春南街的出租车司机刘峥还坚守在春运路上。“不是我不想回家过年,而是回家的路上,接连遇到乘客,没办法拒绝,想着送完这波就回家,可一波接一波,直到了晚上十点多才回到家。”刘峥从事出租行业只有三年,除夕“加班”还是第一次。

  “当天出门前,我还跟家人说只跑一上午,中午就回家,可那天乘客太多,我一直跑到下午。”刘峥说,下午4时左右,在送完一波乘客准备回家时,路上又遇到了招手喊停的乘客。他本想拒绝,但发现这位乘客还带着两个孩子,实在不容易,于是就准备再跑一单。

  “这位乘客是个年轻的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准备乘坐高铁去太原。”刘峥说,那位乘客为了等出租车,已经在路边站了半个多小时,好在遇到了他,才赶上了去太原的高铁。

  除了年轻妈妈对他的不断感激之外,刘峥还收到了两个孩子奶声奶气的新春祝福,他开心极了,想着再多跑几单。“在临汾西站,我又接了一波乘客,当时已是傍晚六点多,乘客一上车就催我赶紧出发,一路上,他们的电话就没停,全是家人询问走到什么地方的电话,从临汾西站到平阳南街,不长不短的一段路,他们的家人就打了三次电话。可以想象的到,他们的家人肯定期盼着他们早点到家。”刘峥说,除夕夜,一个人,一辆车,走在城市中,看着人们匆匆回家,感觉这就是年味儿,这就是团圆。

  当晚八点,刘峥还是没有回家,因为他接到了一个朋友的电话,要他帮忙去医院接一位老人回家过年。“我朋友的奶奶八十多岁了,身体不太好,去年冬天住院后,本计划让老人在医院过年,可老太太死活不愿意,非要回家,没有办法,朋友只好喊我帮忙,去医院接老人回家。”刘峥说,送老人回家的路上,老人的精神非常好,不停地说回家要吃饺子,要喝可乐,还要给孩子们发红包,我听着听着,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一点感动、有一点想家。”

  将朋友和老人送到家后,他拒绝了朋友给的车钱,却意外的收到了老人包的一个红包,老人说是给我孩子的压岁钱,这次我没有拒绝,感觉这红包里装的不是钱,而是福,是一家团圆的美满!”刘峥回到家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本以为一家人已经吃完年夜饭了,可当他进门的那一刻,却发现家人还在等他。此时,饭桌上的饭菜还冒着热气,电视里播放着春晚节目,儿子正在试穿新衣,媳妇在给娘家打电话拜年,父母坐在桌前,笑呵呵地看着他,让他赶紧洗手上桌吃饭……

  记者 杨全


超市经营者刘琴

为大家不惧苦累

  “街上基本没人了,周边的店铺在除夕那天下午就关门了,就剩我们一家。”超市老板刘琴告诉记者,除夕她和爱人坚守在服务第一线。

  今年31岁的刘琴和老公经营着一家小型超市,在春节期间,为了方便周边居民,他们没有休息,照常营业。“腊月三十下午,街上没什么人了,和家人吃过晚饭后我们又回到了店里,结果还有顾客买东西,我们就坚持到晚上11点才回的家。”刘琴说他们刚开超市不到半年,但体会到了服务行业的不易。

  “大家都觉得做生意了,当老板了,肯定有钱,而且时间还特别自由,其实,我们过得仍是苦日子。天天起早贪黑不说,还要周旋各家供应商,应酬形形色色的人。一日三餐不定,甚至几天才能吃一顿安稳饭。就像春节期间,外卖配送费也水涨船高,我们好几天都在吃泡面,为了安全起见,老公每晚都睡在店里。”

  刘琴感慨地说,做生意真得不容易,报价高了,说你黑;报价低了,说你卖假货;聊好了,他又说要考虑考虑……“最怕顾客砍价,我们这行是成本很大,利润很低,为了节省成本,我们不敢雇用员工,自家人齐上阵,媳妇怀孕都8个月了,还要跟着一起忙进忙出。”刘琴的爱人无奈地说。

  刘琴的超市所处的位置是新百汇商业区,商户和周边居民都在不断增加,他们的超市方便了很多居民就近购物。“基本起早贪黑是常态,因为什么时间段都可能有人买东西,春节期间更是如此,有些人在家要招待客人,突然需要东西应急。除夕晚上,一个顾客火急火燎地跑进超市,要买5件饮料,说家里有客人,我老公赶紧帮着搬上车,顾客感激地说,幸亏你家还开门,不然就只能干着急了。就近购物,方便快捷,这是我们比线上购物好的一点。”刘琴表示,周边很多居民由于没有地方买菜而发愁,她和爱人打算尽快增加新鲜蔬果的品类。

  “我们刚刚创业,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家,我们也在逐渐增加商品种类,用诚信经营回报大家。”刘琴笑着说。

  记者 潘华玲


交警张洪玮

前行中警徽闪烁

  “当零点钟声敲响时,大家都是看着春晚与家人一同‘跨年’,而此时我和同事们正在赶往交通事故的现场。新年钟声敲进了我们的心中,也敲响着对头顶警徽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说起自己特殊的除夕夜,尧都区交警大队事故中队民警张洪玮欣慰地说。

  今年43岁的张洪玮,在事故中队工作已有7个年头,用他的话说,“不是除夕就是初一,过年值班已是很平常的事情了。”

  “从除夕早上到正月初一早上,是我今年的‘值班日程’。在此期间,值班人员需要根据来自110指挥中心的指令,随时做好出警、处理事故的充分准备,以保障广大市民的出行安全。”张洪玮介绍,“除夕发生的交通事故,基本上都是因为赶着回家过年而发生的。当天晚上6点接到110指挥中心的出警指令,我和一起值班的同事来不及吃‘年夜饭’,便第一时间赶往事发地点。”经过一番调查处理,直到晚上8点多大家才吃上由队里餐厅提供的“爱心年夜饭”。趁着吃饭的空档,张洪玮赶紧给父母打了拜年电话。

  转眼间,零点的钟声即将敲响。然而,张洪玮再次接到了出警指令。“两辆私家车在泊庄村路段发生碰撞事故,并有人员受伤。警情就是命令,我们立即赶赴事发地点进行处理。”张洪玮说,一方面联系120急救车,一方面抓紧时间调查处理。待到一切处理完毕,已是正月初一凌晨两点多。张洪玮幽默地说:我们这种跨年方式还真是别具一格,意义非凡。警徽头顶带,责任在心中。”

  记者 赵文家


“外卖小哥”张亚雄

骑行路丈量远方

  春节期间,外卖小哥”张亚雄坚守岗位,以认真、负责、热情的工作态度,保质保量地将外卖送到客人手中。

  “除夕、初一两天正好轮到我值班,早上9点上岗,回到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张亚雄是外卖送餐员,几个月前,他看到了美团外卖招募“骑手”的广告,通过面试,他成为了一名外卖送餐员。

  这份工作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做好并不容易。张亚雄坦言,刚开始送餐时,由于经验不足,对路况和路线都不熟悉,一天下来状况百出,还记得第一次送餐时,顾客点了一份牛肉拉面,由于对路况不熟悉,本来10分钟能到,愣是用了20分钟,等送到顾客手中时,拉面坨了……”张亚雄说,当时,我心里特别惭愧,没想到顾客并没有发牢骚,还安慰起了我,这让我特别感动。”

  从那以后,闲暇之余,张亚雄总会捧着地图看不停,并认真总结经验。

  付出总有回报。经过多次送餐,张亚雄对他负责的片区的楼盘了如指掌。知道从哪个门或者电梯进,离用户位置更近。遇到只写公司名称没写详细地址的订单,也能快速地找到其位置。可以说,争分夺秒、保质保服务,为他人送去热饭热菜是所有骑手的服务宗旨,然而他们的吃饭时间却没个准点。

  在送餐高峰期,送餐员连停下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有时,为了赶在规定时间内将餐食送到,他不得不一路小跑甚至冲刺,到写字楼送餐时,遇到等电梯时间过长,或者电梯必须刷卡才能乘坐的,就得自己爬楼梯,有时候十几二十几楼都要一口气爬上去。两个月时间里,我就瘦了10斤。”

  谈及新一年的愿望时,张亚雄笑着说:“希望家人平安健康,也希望自己和同事工作顺利,没有差评。”

  记者 亢亚莉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