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临汾市第五人民医院见闻

2019-02-27 23:20:26 来源:临汾新闻网

医护人员为患者做经颅磁刺激治疗。

  临汾新闻网讯 采访第五人民医院(原襄汾县赵曲精神病医院),是新春走基层的第四站。2月22日,农历的正月十八,迎着朝阳,我们出发了,过了华门,在尧庙镇政府的北边,远远就看到这所医院了。

  “刘老师,我们今天不会挨打吧?”耳边忽然传来实习生小荀小心翼翼地问话,一下把我逗乐了。说真的,在卫生战线采访多年了,大到三甲医院,小到贫困山区的村卫生室,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唯独精神病医院,还真是第一次来。“不会吧……”尽管我是这样回答小荀的,但在医院门口,我的神经还是绷紧了。

  刚刚走进医院门诊大厅,就遇到大宁县太古乡坦达村的冯振兴。老冯是一位老通讯员,老实巴交的“山乡传媒人”,为报社采写了大量的稿件,老冯是在这里陪护他的邻居的。我们到时,老冯正准备陪他的邻居二娃去治疗室做经颅磁刺激治疗。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经颅磁刺激治疗室,医务人员单丽娜和侯建正在给二娃做治疗,坐在治疗椅上,31岁的二娃很安静,不像传说中的患者那样狂躁不安。经颅磁刺激治疗室的墙上挂着一面锦旗“医术精湛,精心呵护”,是患者付女士元月份刚给送来的。看见我们进来,老冯站起来说:“还没出正月,二娃父子仨全病了,他爸和大娃在痔瘘医院住着,二娃住这里,我不招呼谁招呼,他和他哥都是我看着长大的。我也不知道这二娃的命是好还是不好,说他好吧,生下一岁多点妈就去世了,和哥哥父亲相依为命。说他不好吧,二娃又赶上了好政策,二娃在这里治疗,一切都是免费的。”

  经颅磁刺激治疗一次需要20分钟,每天上午治疗一次。看到二娃很安静,我们来到后边的住院病区,一进门就和尧都区金殿镇的陈妈妈走了一个照面,陈妈妈是陪护儿子小陈在这里治疗的。

  小陈是一个18岁男孩,六年前,突然患了精神病,放弃了学业,四处医治,不见好转。妈妈为了给他治病,变卖家产,到处借钱,为了照顾小陈,妈妈也没办法外出工作,家里再也无法支撑下去了。就在小陈妈妈几度放弃的时候,别人介绍他们来到了市第五人民医院。记得刚来时,接诊他们的医生苏永仙说,你们不需要花钱,不需要承担任何费用,你们只需要承担自己的生活费,就可以治疗。小陈的妈妈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在这两年的治疗中,医院果真不收任何费用,医生们还拿来衣服给小陈穿,还给他们捐生活费。苏永仙医生是在北京安定医院进修过的,用的是大医院的治疗方案,现在小陈各方面的治疗效果都很好。小陈妈妈说:“真的感谢好政策、好医院、好医护人员,不花钱能把病看好,我很满足。”

  据该院宣传科负责人介绍,该院是一家二级精神专科医院。医改惠民生,百姓得福利的政策实施后,医院积极筹备,明确责任,成立了专门的科室——临床服务科,开通了一站式服务。只要患者来的时候带着相关资料,交到医护人员手里,就一切费用全免。根据患者的情况,正常的医疗费用先通过医保报销之后,建档立卡户还能报销一部分,有的还有大病医保,各类报销之后所剩费用就少之又少了,医院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减免,所以说患者住院基本上一分钱都不用花。

  刚刚参加政协会回来的院长冯斌告诉记者,从2017年5月起至今,该院共救治贫困患者436人次,累计减免费用84.4万余元,让贫困患者家庭摆脱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局面。患者因此有病敢医,有病可医,减轻了家庭负担,为社会稳定做出了一定贡献。

  采访结束的时候已经到了中午12点,老冯领着二娃走出医院,和我们亲热地打着招呼:“今天上午的治疗结束了,我领二娃去尧庙庙会上逛逛,顺便吃点风味小吃。医生说,过几天二娃就可以出院了,我们回大宁。回去就不住窑洞了,政府给我们盖了新房子,二娃家3口人3间,我和老伴两间……”老冯的话音里透着藏不住的喜悦。

  我们走出市第五人民医院时,看到门前的垂柳发出了嫩绿的新芽。春天来了,满眼的绿色……

  记者 刘晚 实习生 荀佳璇 文/图 


     

责任编辑:姚建

上一篇: 【新春走基层】乡宁赵登元:守着邮件过大年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