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网评:共同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2020-09-21 09:04:0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金秋九月,花果飘香。平阳古城高朋云集,云丘胜境群贤毕至。来自世界知名大河流域国家的代表们在黄河岸畔相聚,隆重举行第二届大河文明旅游论坛暨世界旅游联盟·黄河对话活动。本届论坛以“河·和·合”为主题,旨在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打响“黄河之魂在山西”品牌,搭建世界大河流域沟通合作桥梁,促进大河文明交流互鉴、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举办第二届大河文明旅游论坛,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特别是今年5月11日-12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山西时强调:“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我们举办好本次论坛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举办第二届大河文明旅游论坛,是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讲好黄河故事的生动实践。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大河文明史。黄河文明是华夏文明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山西段是黄河文明的精华、中华精神的地标、大河风光的华章。古老的山西,有五千年文明的遗迹、雄奇壮美的山河、深沉厚重的文化,历经千年更加绚烂夺目。临汾因地处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之滨而得名。数万年来,古老的黄河养育了勤劳善良的平阳儿女,也孕育了临汾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这里有10万年前丁村人的原始足迹,有5000年前最早中国陶寺遗址的文明曙光,有2600年前晋国霸业的辉煌印记,有600年前明代大槐树移民后裔的梦绕魂牵。这里还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有“戏曲梅花之乡”“锣鼓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有令人震撼的壶口瀑布、乾坤湾两大奇观,传承挖掘黄河文化,临汾有着天然优势,弘扬发展黄河文明,临汾责无旁贷。

  举办第二届大河文明旅游论坛,是推进我市文旅融合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重要举措。市委在辩证分析临汾经济发展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以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为引领,统筹沿黄、沿汾、太岳“三大板块”均衡发展,狠抓开发区、能源革命、项目建设、改革创新“四大牵引”,力争环保倒逼转型、装备制造业发展、文旅融合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工作思路。2018年9月,首届大河文明旅游论坛在临汾成功举办,我市被世界旅游联盟确定为大河论坛秘书处所在地,获得每两年一次的承办权。两年之约如期而至,第二届大河文明旅游论坛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将为促进大河流域各国开展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我市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抢占黄河旅游价值高地,加快打造世界大河文化旅游目的地,让“中国根·黄河魂”旅游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奏响“黄河之魂在山西”的新时代强音,推动全市、全省文旅深度融合,助力全市、全省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坚定扛起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历史使命,聚焦大河文明与人类的精神故乡,共同引领大河文明的航船从黄河之畔扬帆启航,驶向更加广阔的未来。我们要围绕“河·和·合”主题,论大河之道,议和谐之事,共抓大保护,共谋大发展,深化大合作,共同将大河文明旅游论坛打造成为不同文明平等交流合作的平台、展现大河文明独特魅力的窗口,促进大河流域文化、旅游、科技、教育、贸易等广泛合作,推动大河文明焕发新的生机,在不同的文化中找到共同的目标,谋共赢之策、寻合作之路,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