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今年以来,临汾经济开发区以“转型为纲、项目为王”为统领,围绕市委“一三四三”工作思路,全力攻坚基础设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大战役”,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提升全区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内生动力,筑巢引凤、移花接木,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三个一批”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在全国开发区中有特色、在中部开发区中有影响、在全省开发区中居前列的目标。
工程车来回穿梭,挖掘机舞动巨铲,高耸的塔吊挥动巨臂……放眼临汾经济开发区,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挥汗如雨,一个个转型项目拔地而起,处处涌动着项目建设的滚滚热潮。正是一个个已建成或在建的项目,为临汾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快进键”,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强大引擎。
今年以来,临汾经济开发区坚持以“转型为纲、项目为王”为统领,以“三个一批”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早谋划、抓重点、强服务、严督导,聚焦产业集群和“六新”突破,全力攻坚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三大战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签约项目10项,总金额53.61亿元;开工建设9个项目,总投资35.12亿元;5个项目已完成投产,总投资2.23亿元,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内生动力不断迸发,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三个一批”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强化顶层设计,助力项目建设“加速度”
“项目建设是发展第一要务的重要抓手,是检验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是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承载。项目为王,就是要形成‘一切为了项目、一切服务项目’的工作格局和氛围。”临汾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俊平开门见山地说,“我们通过领导带头抓、部门合力推,努力推动转型项目快落地、早开工、早达效。”
临汾经济开发区领导多次组织召开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推进会,听取各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汇报,认真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集思广益研究解决办法;认真落实项目工作专班下的领导包联制、项目专员制,切实发挥“专班”作用,对项目定目标、定进度、定时限、定要求,定期召开调度会议,挂图作战、精准推进,项目专员以高度的责任心、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负责,包联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指导督促,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各审批单位对照“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四办”目标,用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最好服务,及时为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各项手续。针对工业项目储备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开发区经济科技发展部、投资合作促进部等部门加强对产业的研究,围绕五大产业集群目标,谋划储备了一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各项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争取专项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和市场化方式,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资金不足等难题,推进项目建设再提质、再升级。各职能部门紧盯项目,深入一线,了解项目建设中存在的水、电、气、资金等实际问题,列出清单,逐项解决,千方百计提高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建成投产率。
优化软硬环境,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都为招商引资”,临汾经济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门前的标语格外引人注目。8月7日,记者步入大厅,“用心服务、让您满意”“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等标语映入眼帘。看到群众进入大厅,导办人员及时引导、领办、帮办,服务热情、耐心、周到。
“环境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于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临汾经济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景小红介绍,为更加便民利企,中心注重推行特色服务,重点推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邮政服务、自助服务,尤其是开通政务服务24小时“绿色通道”,向企业客户公开项目建设类、市场准入类、税务类24小时政务服务专线,对企业、客户遇到的急事难事第一时间予以解决,做到“绿色通道”真畅行、政务服务“不打烊”。
6月30日18时,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室工作人员收到税务开票系统后台升级的通知,升级期间无法进行发票开具上传。当时,他们刚刚完成与多家客户的对账工作,大量发票尚未开具,若不能按期向客户开具发票,一方面会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另一方面会导致货款回收延迟到下一个账期,增加公司资金占用。面对这种情况,公司财务部部长拨通税务专线,专线负责人迅速召集已下班的税务窗口工作人员在最短时间内为该公司增加离线开票额度,及时解决了发票开具上传问题。这对公司来说,不仅避免了年中业绩披露影响,为公司减少了资金占用,更为后续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使企业真切感受到纳税服务的快速给力。
临汾经济开发区从优化营商环境和改善基础设施两方面入手,在提高服务效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上下功夫,形成服务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
优化基础设施,新动能加速集聚。临汾经济开发区坚持规划先行和规划引领,按照两廊、三轴、三区“233”空间发展格局,以建设产业新城为目标,以土地集约开发为方向,高标准编制区域环评、基础设施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定位,聚焦上下游产业链,优化生产力布局,推进集群、集聚、集约发展;以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深入开展市区靓城提质“三大行动”,重点整治常兴中街北段、河汾路、河汾一路,强化城市设计与特色塑造,提高城市智慧管理、精细管理水平,打造一条高品位“示范街”;在打造“标准地”“标准化厂房”上下功夫,做到“地等项目”“厂房等项目”;盘活区内现有资源,实施“腾笼换鸟”,盘活土地资源,提升土地利用率。
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创新创业沃土。临汾经济开发区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政治监督“一把手”工程,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严格落实责任,确保工作做实、做细、做深;深入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精简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大幅压减审批时限,实现辖区一般项目“承诺即开工”;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建设好“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力推进审批资源共享和“一网通办”,让数据跑腿代替企业跑路;持续深入打造亲商服务体系,对区内企业和项目开展无事不插手、好事不伸手、有事不撒手、难事伸援手的“需求式”服务。
新旧动能转换,点燃转型升级“新引擎”
园区日新月异、工地塔吊林立,车间机器轰鸣……记者日前来到临汾经济开发区甘亭工业园区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工地,一排排整齐、壮观的厂房,一幅幅热火朝天的建设画面映入眼帘,处处彰显着现代化工业园区的气息。
“华翔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项目是今年省级重点工程,项目主要分为自动化机加工扩能、树脂砂高端产品机加工和金属模具智能加工三大部分。目前,车间厂房主体结构已经完工,雏形初现,随后将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华翔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负责人张杰介绍,建成投产后,将打造成为以智能机器人和新一代自动化设备为支撑,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联结的“互联网+”协同制造智能工厂,显著提高华翔在汽车、制冷两大领域的市场占比,满足工程机械类终端客户的需要,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满足市场对高品质机加工产品的需求。
华翔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项目是临汾经济开发区转型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康健医疗器械生产线项目、中辉新源污水处理器设备生产线项目、三水能源节能机组项目……这些项目涉及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建成后将成为转型发展的增长极和加速器,对临汾经济开发区实现总量扩张、存量优化、质量提升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推动转型综改,产业是支撑,项目是龙头。自开展“三个一批”活动以来,临汾经济开发区在招商理念上创新,坚持规划引领,谋定产业方向,依托现有企业和项目,产业集群式招商、链条式招商,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带动性强、贡献率高、前景广阔的好项目、大项目、新项目;在方式方法上创新,加快组建临汾经济开发区市场化招商公司,同时借助专业化招商机构和开发区企商资源,走专业招商、以企招商、以商招商、股权招商之路。
一声声催人奋进的战斗号角,一个个快速推进的重点项目,一幅幅激动人心的建设场景,展示了临汾经济开发区奋勇争先的强大气场,奏响了转型发展的时代强音。
记者 范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