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开发区项目签约开工投产“三个一批”活动侧记

2020-08-10 09:12:1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会场内,代表发言、现场签约,一个个项目在临汾落地安家;

  工地上,培土奠基、机器轰鸣,一幅幅开足马力赶工期、忙生产的火热景象。

  8月8日上午,全省举行开发区2020年“三个一批”活动启动暨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山西综改示范区为全省主会场,各市选定一个开发区设立分会场。临汾市分会场设立在临汾经济开发区甘亭工业园华翔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项目机加工5号厂房内。把会场直接设在在建项目现场,让参会人员更加切身感受到我市以项目建设促发展的浓厚氛围,这是临汾会场的一大亮点,更具有现实意义。

  集中签约仪式后,我市随即举行全市开发区2020年“三个一批”活动。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落实好全省项目建设暨招商引资动员大会精神,我市推动全市开发区狠抓项目建设,推动一批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开工项目加快建设、在建项目早日投产,以项目建设促进全市开发区高质量转型发展。

  全市开发区“三个一批”项目总数181个,总投资812.6亿元。其中签约项目85个,总投资512.1亿元;开工项目62个,总投资245.8亿元;投产项目34个,总投资54.5亿元。

  “签约一批”:落地,待花开

  “项目建设是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大战略、大举措、大工程,临汾的发展承载在项目建设上,临汾奋力蹚出转型发展新路的希望寄托在项目建设上。”签约仪式上,市委书记董一兵语重心长。

  项目是助推开发区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引擎。这次活动组织的“签约一批”项目27个,总投资265.9亿元。其中,与全省同步举行的临汾市分会场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现场共签约项目10个。

  “感谢临汾市委、市政府为我们提供的优越条件和‘7×24小时’高效不断的服务,我们有信心为山西省高质量转型发展作出跨国企业应有的贡献。”在临汾市分会场,福川未来交通科技集团副总裁徐轶作为全省签约项目的企业代表发言。

  福川未来交通科技集团是一家全球知名智慧交通品牌企业,其打造的福川未来交通科技产业园及线路项目是尧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招商引资项目。

  该项目在今年11月开工,2021年8月正式投产,届时将实现1500公里、产值超300亿元的空中轨道、支架及整车货运车厢的生产规模,能带动相关上下游就业岗位10000个。

  作为一家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山西百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也与临汾经济开发区进行了现场签约,董事长王宪朝走下签约台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今天的成功签约是一个好的开始,百信将汇聚全国的相关优秀人才、企业资源继续在家乡投资兴业,为临汾转型发展、科技创新作出应有的贡献。”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优质企业、项目落地的吸铁石。霍州市委书记、霍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强说,今年4月以来,霍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行的“店小二式”服务是助推园区发展的一大举措,“我们通过‘一张清单管规范,一套流程管服务,一枚印章管审批’的思路,承诺‘走进这扇门,办结所有事’,打造了一支园区企业政务服务队伍,为园区企业行政审批及社会服务提供全方位、立体式全程跟踪服务。”

  “开工一批”:建设,不停歇

  “奋勇争先,只争朝夕”“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集聚动能,培育势能”……在埠瑞联特煤机装备制造项目奠基现场,一条条提心聚气的红色标语条幅为现场增添了几分明亮色彩。

  在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云峰发布“开工奠基”令后,众人手拿铁锹为项目培土奠基。

  埠瑞联特煤机有限公司是一家煤机装备制造企业,该项目负责人崔宝龙在发言中言辞恳切地说:“项目从立项、办理前期手续到开工速度之快、用时之短是我们企业没想到的,这离不开临汾经济开发区提供的‘一条龙’服务,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专心做好项目。”

  埠瑞联特煤机装备制造项目预计在今年11月底前投入试生产,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产值能达到1.3亿元,实现税收600万元,能解决就业岗位300个。项目在长期稳定后产值可达3亿元,税收1000万元。

  “未来,我们将紧抓机遇,加大煤矿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研发生产及现有煤矿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紧跟煤炭行业发展需求。”崔宝龙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至8月,全市开发区“开工一批”项目共24个,总投资130.8亿元。

  “投产一批”:生产,劲头足

  当天上午,最后一个观摩点,临汾甘亭产业孵化园区内的三水能源节能机组项目生产现场,现代化的生产线上,机器轰鸣、焊花四溅,工人有条不紊地在各自岗位上忙碌。厂房上方打出的“用工匠精神打造智能换热机组中的军工品质”口号醒目提神。

  山西三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供热节能技术研发、设备生产的企业。“我们公司的技术水平一直处于行业前沿,之前受场地所困,公司不能扩大生产规模,临汾经济开发区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今年3月初,我们搬进了新厂区,从入驻到投产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该公司总经理乔晨晔话语里满是感激。

  在现场,一台焊接机器人成功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眼球。“相比人工焊接,机器人焊接更坚固、美观,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乔晨晔耐心介绍,“公司现在有41项国家专利技术,一支以省级学科带头人、山西省‘三晋英才’、享受环保部青年科学家待遇人员牵头的专业技术团队。公司还与清华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产学研’机构合作成立行业第一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山西省供热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乔晨晔告诉记者,以该研究中心为依托,目前三水能源又自主研发出一种绿色供热新技术,利用电厂乏汽余热,以废治霾长输供热,目前长输供热里程能达到60公里。

  3个小时,时间紧凑、干货满满,“创新”“改革”“转型”……这些词语揉进了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里,成为推动全市开发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强劲动力。

  记者 李卫红 荀丹薇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