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从事农业工作30多年的农业工作者,见证了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见证了农民群众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历程,也见证了农业工作者为“三农”工作的不懈努力。特别是我身边的女性朋友,她们分处在不同的岗位、有各自的经历,却散发着别样“芳华”,让我对高品质生活有了更深感受。
坚守“三农”工作岗位的女性们,如我的同事李霞,临汾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无论是炎炎烈日,还是冷冷冬寒,田间地头、农民课堂都留下了她的身影。有时,你根本分辨不出谁更像农民,像她这样的女干部,农业系统中还有很多。有人说农业人“土”,但是“脚下沾着泥巴,手中端着精品,胸中揣着爱心”,这既体现了她们对“三农”工作的执著,也是“一懂两爱”农业干部的高品质生活。
在艰难创业中成长起来的新时代女性们:“致富路上的领头雁”王蒲文,蒲县薛关镇古驿村党支部副书记,2019年被评为山西省“20佳新型职业农民”。20世纪90年代,王蒲文不顾家人指责、别人嘲讽,自己借款搞养殖,创业成功后又带领贫困户共同致富。2011年,王蒲文牵头组建了蒲县兴龙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70户村民搞养殖。她还誓言要将腰里村的生态饲养、绿色种养搞起来。临汾市裕丰特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理贺秀云开发野生连翘茶系列产品,带动700户贫困户增产增收。疫情期间,捐赠了价值80万元的连翘茶叶。她们已经从普通农民转型为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农民企业家、合作社经理,带领一方百姓共同实现小康生活。无私奉献不言悔,留取丹心为人民,这就是她们的高品质生活。
再看看我们的80后女性们:张琼,省委组织部派驻永和县阁底村“第一书记”,从小在城市长大,咬着牙克服困难融入当地、融入群众,成为如今的“牛书记”“蘑菇书记”“花馍书记”。敢闯敢拼的安泽县杜村乡杜村“第一书记”刘萍,带领大家发展集体经济。她们用朴实的情怀、过硬的作风,点燃了贫困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们干事创业的激情,用真情书写着对人民的浓浓爱意。不负韶华不负党,这就是女性中“第一书记”的高品质生活。
宋学琴,80后返乡女大学生,市青年联合会委员、市妇联执委,共青团汾西县委兼职副书记,汾西县妇联执委,礼义掌村委专职委员,卓含农林专业合作社法人。她和丈夫于2009年开始发展扁桃,目前不但建成了自己的扁桃园,还帮助周边群众发展扁桃经济林1.8万亩。娜仁格日勒,永和县电子商务联盟的秘书长,带领大家一起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红利,注册开发“永和乾坤湾”“喜和合”等系列产品30余种,发展基层服务站19个,带动了1200个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她还立志要通过发展电商平台,提升永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带领农民实现稳定脱贫致富。我们有理由相信,有理想、有信念、有知识、懂经营的党员女青年、农村女青年,一定是乡村产业振兴和建设美好家园中高生活品质的“最美红妆”!
此外,无数个普普通通的女性,更是以不同的姿态展示了自己的高品质生活。
隰县午城村的王园芳,从参加县里组织的电商培训班,到自己试着做茵陈茶,再到创建隰县野丫头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了11户贫困户。如今带动了40名贫困户在家门口务工,通过电商平台带动了60多户贫困户销售产品。不甘贫穷,勤劳善学,立志改变命运,靠奋斗闯出一片天。这就是尽享脱贫攻艰丰硕成果的贫困户的高品质生活!
李金英,尧都区南郊堡社区英姿舞蹈队队长。2019年,舞蹈队代表我市参加了省农业厅和农协举办的“迎二青盛会 展农民风采”健身运动会,取得团体第一名。她说,她们舞蹈队每年参加志愿公益演出几十场,有几个队员早上忙完农活、做完家务才能出来排练。最让我感动的是,她郑重地向我表示,她要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普普通通的人,平平凡凡的事,生动诠释着老百姓在党的领导下、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追求幸福美好的高品质生活!
(作者系临汾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临汾市妇联兼职副主席)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