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种了几十年粮食,冲着那份辛苦也不会去浪费粮食。”市民李百记说,如果每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到农民的辛苦,就一定会爱惜粮食。
今年60岁出头的李百记是尧都区贾得乡人,初中没上完就辍了学。他回忆说:“以前没有收割机,一到麦收时节全家上阵,拿着镰刀一把一把地收割,还要挎着篮子把掉在地上的麦穗拾回去。头顶烈日,身上的汗几乎没干过。”李百记说,只要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都不会浪费粮食。
李百记教育孩子们节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他在院子里开辟了一块菜地,把其中一部分交给8岁的孙子打理。他说:“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亲身感受种地的辛苦。娃娃想种啥,我就给他种啥,但浇水、除草、收获都要靠他自己。”
“效果特别好,凡是孩子自己种的蔬菜,在饭桌上一点都不会被浪费。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李百记自豪地表示,在自己家里,几乎不存在浪费食物的现象。
李百记认为,现如今,家长们都把孩子捧在手心里,这样并不好,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们吃些苦,远比单纯的说教更有用。
“《朱子家训》里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李百记建议,学校和家长应该在课堂之余开展贴近农村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真实感受耕种的不易,从而培养厉行节约的好习惯。
记者 柴云祥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