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中奋勇争先

2020-04-16 16:40:5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霍州

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中奋勇争先

  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霍州上下全力以赴抓经济,千方百计促发展,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先后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市、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市、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城市等8项国家级荣誉和省级文明城、省级卫生城、全省增加农民收入先进市等10多项省级荣誉。尤其是,去年霍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后,开发区成为推动霍州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给高质量转型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今年3月,霍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7家企业签约,投资50亿元,拉开了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建设的序幕。目前,霍州开发区建设如火如荼,汾河生态治理全面展开,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掀起热潮。霍州,正沿着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道路迅跑。

霍州市委书记李强现场推进城建重点工程项目

霍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青雁在力拓煤业调研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撤县建市30年来,霍州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1989年霍州GDP为4.01亿元,2019年达到79.7亿元,增长20倍;工业总产值达到82.21亿元,增长21倍;财政总收入增长到12.98亿元,增长42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加到141.38亿元,增长90倍。

  产业发展繁荣兴旺

  工业产业加快转型。实施兆光电厂、国电“上大压小”等项目,电力产能达到310万千瓦;实施了山西建筑产业现代化绿色建材(霍州)园区,隆旺佳农副产品加工、鑫钜出行新能源汽车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为霍州转型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形成 “沿山生态、沿路林果、沿河畜菜”三条产业经济带和“粮食、畜牧、林果、蔬菜”四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耕地11万余亩,种植苹果4万亩、核桃3万亩,规模养殖企业60个,小杂粮种植面积4万亩。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026元,是1989年的39倍;农业总产值6.72亿元,是1989年的10倍。

  旅游产业从无到有。连续举办十届“中镇霍山 华夏州署”文化旅游节,推出了曹端文化、威风锣鼓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七里峪景区先后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湿地公园、省级休闲旅游度假区、第四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霍州署一期保护修缮全面完成,建成了山西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商贸服务业蓬勃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89年的9667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36.96亿元,增长38倍。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城市骨架不断扩大。霍州建成区面积由4.43平方公里扩大到15.7平方公里,相当于老城区的4倍,城市骨架由原来的“一纵两横”发展为“十纵四横”,城市道路总长度由原来的12.89公里增加到97.5公里,市区人口由6.96万增长到了20.13万,城镇化率由原来不到30%增长到65%,城市辐射力和承载力有了质的提升。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滨河小区、开元小区、阳光首府、州署文化产业园、中镇国际花园、星河蓝湾等高品质住宅小区,彻底改变了霍州以砖瓦房为主的城市面貌,城市品位大幅提升。中镇文化广场、水和生态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的建设,填补了霍州大型广场、公园、公共体育设施缺失的空白。

  农村面貌焕然一新。54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成效显著,完成村村通水泥(油)路801公里,改造学校57所,为所有行政村卫生室配备了基本医疗设备,建成安全饮水工程119处,完成村村通广播电视。持续引深农村环境整治和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创建完成美丽宜居示范村20个。

霍州鼓楼

霍州悬泉山

七里峪景区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强力整治污染企业。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大力开展企业深度治理,累计投入10余亿元,推进了电力企业节能技改、矸石山综合治理、“散乱污”企业关停取缔、物料堆场封闭等深度治理,确保各类企业全部达标排放。

  狠抓环保基础设施。1991年霍州市汾河治理成为建市后的第一项最大工程开工奠基,连续五年打石坝24公里,成为汾河流经县(市)的第一家。2008年成功接入天然气,日前主城区覆盖率达到95%。集中供热面积860万平方米,主城区供热覆盖率达98%,并逐步向各乡镇延伸。建成了朝阳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实施汾河霍州段“9+1”生活污水排水口治理工程,解决了工业污水、生活废水、生活垃圾直流乱排的问题。2009年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后,城乡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善。

  推进绿化造林工程。实施通道绿化、荒山绿化、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工程,全市森林覆盖面积达到7.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1%,荣获了全国生态文化旅游市、中国绿色名市等称号。

  年初,霍州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举全市之力办好三件大事,不断开创霍州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

  今年工作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中央、省委和临汾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深入贯彻临汾市委“一三四三”工作思路,全面落实“1·18”全省项目建设暨招商引资动员大会和全省黄河(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坚会议精神,以开发区建设为龙头加快经济转型,以汾河生态治理为重点守护绿水青山,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为目标建设美丽家园,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确保我市与全国、全省、全临汾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举全市之力办好三件大事

  1.以开发区建设为龙头加快经济转型。突出规划引领,解决好发展定位的问题;突出基础设施,解决好要素供给的问题;突出项目建设,解决好发展动力的问题;突出招商引资,解决好落地落实的问题;突出机制改革,解决好激发活力的问题;突出产业升级,解决好结构矛盾的问题。

  2.以汾河生态治理为重点守护绿水青山。全面推动生态修复提升质量;强化源头污染治理遏制增量;加大工程治污力度消化余量。

  3.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为目标建设美丽家园。对标对表国家创建要求;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八项具体工作

  1.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产业新体系。全力推动能源革命;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2.推进改革创新,释放发展新动能。全面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持续发力其他重点领域改革。

  3.推动乡村振兴,焕发农村新气象。抓好稳农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创新农村治理。

  4.加快文旅融合,实现三产新繁荣。加快旅游景区建设;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服务产业升级。

  5.提升城市品位,建设美丽新霍州。坚持科学规划;坚持高标准建设;坚持精细管理。

  6.聚焦三大攻坚,保障发展好环境。脱贫攻坚战要决战完胜;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持之以恒;风险防范攻坚战要全力以赴。

  7.坚持民生优先,凝聚发展新合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全面健康水平;提升创业就业水平;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8.筑牢安全防线,提升治理新水平。抓好安全生产;健全应急体系;维护社会稳定。

  十件惠民实事

  ①完成投资1.85亿元的“四好农村路”建设。②完成经二路、纬一路(大张段)、纬五路(经二路至经三路)、南环路南延等城市道路建设工程。③完成总投资4800万元的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④启动总投资3300万元的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⑤加快推进总投资8800万元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10座污水处理站和30座小型污水处理设施。⑥启动投资3.92亿元的霍州市新人民医院建设。⑦完成总投资3.37亿元的全民健身中心建设。⑧完成4个五人制足球场建设。⑨新建3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⑩新建霍东新区小学、西张小学。

  记者 海道文 曹哲奇

  图片由霍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