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普惠金融 做有担当的本土银行
——全市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硕果累累
省联社临汾审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李建学深入企业调研,助力复工复产。
近年来,全市农商行、信用联社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专注主业、回归本源,践行“普惠金融、零售致胜”的经营理念,坚守“深耕三农、细作小微、精准扶贫、倾力重点”的服务定位,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履践使命惠“三农”
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为解决广大农民贷款“不敢贷、不会贷、贷不到”等问题,自去年以来,在省联社临汾审计中心的带领下,全市16家县级农商行与信用联社以“创建100个授信示范村、推进3000个行政村农户评级授信、累计投放贷款500亿元”为目标,在全市农村范围内大力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全面授信工作,将其作为支持“三农”发展的最佳路径、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践行普惠金融的核心举措。全员弘扬农信社传统的“背包精神”,走出营业网点,走进乡镇农村、社区街道、商场店铺等,主动上门与农户、商户以及各类经济组织逐一对接,开展摸底调查、采集信息资料、宣讲金融政策、推介金融产品、批量进行授信、发放小额贷款,着力推动全辖实现“三个全覆盖”,即:符合条件的客户授信全覆盖、有资金需求的用信全覆盖、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在全市87万余农户中,截至目前,被农信社授予信贷额度的有326426户、金额230.88亿元,占比37.52%;有贷款余额的有85950户、余额156.43亿元,户数用信率为26.33%、金额用信率67.75%;涉农贷款余额634.76亿元,占纯贷款总额的95.96%,占全市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总余额的75%以上。近三年,全市农信社平均每年累放“三农”相关贷款达500亿元。截至2019年末,各项扶贫贷款投放额达29.4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扶贫投放总量的70%以上,其中个人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10.6亿元,单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18.8亿元,“5321”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6.4亿元。大量诚实守信的农民,通过临汾农信研发的“整村授信系统”,借助“惠农一卡通”,拥有了一笔“随用随刷、随有随还、一次授信、周转使用”的“备用金”,为增收致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为填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空白,全市农信社(农商行)不断拓展服务链条、延伸服务触角、缩短服务半径,大力开展综合服务站建设,聘请德高望重的村民担任信息联络员,为每个站点配备惠农终端机具、验钞机、残损币兑换仪、晋享E付二维支付码等,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存取款、余额查询、存折补登、小额转账、残损币兑换、假币鉴别、生活缴费、业务咨询等基础性金融服务。同时,积极拓宽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内涵,赋予所有站点“七位一体”的综合功能,把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成了金融知识的宣传站、金融产品的体验站、金融业务的代办站、客户信息的收集站、小额贷款的推介站、信用初评的授信站和便民服务的供给站。仅在2019年,全市就建成1496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共办理存、贷、汇业务541450笔,平均单点办理业务达360笔以上,真正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为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营造了现代、高效、便捷、安全的良好金融环境。
金融助力疫情防控
深入农户调研需求
及时授信助农增收
优化服务架金桥
为民营和小微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金融活,则经济活。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金融支持民营经济与小微企业的系列方针政策,全市农信社(农商行)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各行社成立小微企业贷款专营中心、小微事业部等,单列信贷计划,实施精准营销,结合县域实际,为民营企业量身定做特色信贷产品。同时,实施科技赋能,加强信贷电子化建设,于全省农信系统率先研发推出网贷系统,推动信贷服务模式的变革,全面提升办贷效率。此外,全市农信社(农商行)还修订完善利率定价办法,进行减费让利,2019年平均贷款利率较2018年下浮了将近1个百分点,仅此一项即为民营和小微企业减负2680万元,大大降低了客户融资成本。多种举措的施行,有效解决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等问题,确保了小微企业“贷得上、贷得快、贷得省”。
在此基础上,全市农信社(农商行)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一三四三”经济发展规划,大力开展“千企谋发展、百亿助转型”排困解难服务实体经济工作,积极对接和扶持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全面助力脱贫攻坚战。截至2019年末,全市农信社贷款存量与增量市场份额均占到全市金融机构的50%以上,涉农贷款余额占到90%以上,扶贫贷款投放占到70%以上,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562.7亿元,单户授信千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4.1亿元,累计支持省、市、县重点工程与项目54个、贷款总额达85.6亿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进一步的贡献。
精准施策服务“小微”
普惠金融惠及城乡
金融扶贫助困解危
支持战“疫”显担当
全面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市农信社(农商行)坚决扛起金融支持防控的政治责任,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向疫情防控相关企业投放贷款9户、金额9306万元。尤其是2月8日至10日,省联社临汾审计中心利用短短3天时间,组织5家行社为大宁鸿晋塑胶公司紧急注资3500万元,有效支持了该企业实现24小时满负荷生产,每日提供800万只医用防护手套驰援抗“疫”一线,《山西日报》等媒体进行了专门报道。
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省联社临汾审计中心制定印发了《临汾农信关于助力疫情防控加强信贷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工作方案》,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实施差异化信贷支持,对有发展前景、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做到“三不三调整”,“三不”即: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三调整”即:一是调整还本结息方式。为其办理无还本续贷或展期,并适当延长结息周期,缓解客户集中结息带来的资金压力;二是调整征信记录。对因疫情防控导致征信出现不良的及时处理;对因正常生产停滞而导致风险分类认定结果下迁的,进行合理评估,根据实际情况暂时维持客户现有资产质量形态,缓解客户违约和失信压力;三是调整应收利息。按照保本让利的原则,对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特别是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娱乐和旅游等行业的新增贷款,合理调整利率,同比下浮10%到20%;同时,将中小微企业2—3月份存量贷款利息超出成本以上的部分予以返还,仅此一项即可让利2.37亿元,极大地为企业降低了财务负担。
此外,审计中心还组织全系统踊跃捐款捐物达200余万元,其中,向医疗集团等优质客户捐赠一次性医用手套21万副、医用口罩10万只;向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捐赠价值20余万元的血液检测仪1台,有力支持了战“疫”前线,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今年1—3月份,全市农信社(农商行)贷款投放55.67亿元,涉农贷款投放35.13亿元,民营经济贷款投放32.24亿元,小微企业贷款投放12.57亿元,贷款投放总量占到全市金融机构的60%以上,为企业复工复产与全市经济秩序的恢复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文图:程霄 付华耀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