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十三五”金融业发展成就巡礼

2020-10-29 08:50:4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十三五”以来,我市金融业蓬勃发展,在支持经济转型、助力小微企业融资、助推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增长速度较快 实力显著增强

  “十三五”期间,我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平均增速为10.25%,比GDP平均增速快5.825个百分点,截至2019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8.1亿元,占GDP比重达5.38%。

  分行业看,银行业快速发展:各项存款年均规模2415.74亿元,平均增速8.19%,高于全省0.65个百分点。2019年,我市存款规模在全省排名第5,各项贷款年均规模1379.86亿元,平均增速11.75%,高于全省0.38个百分点。2019年,我市贷款规模在全省排名第4,增速排名第2。

  保险业平稳发展:保险业年均收入167.41亿元,年均增长5.85%,理赔年均支出20.82亿元,年均增长18.10%。2019年,我市保险密度达到2991元/人。

  证券业运行平稳:证券业年均开户27.28万户,年平均交易量1137.64亿元。2019年,业务收入增长率达40%。

  机构显著增加 业务蓬勃发展

  截至今年6月底,我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37家(网点736个),其中,政策性银行1家、国有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6家、邮政储蓄银行1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24家。共有准银行机构50家,其中,资金互助社1家、小贷公司7家、担保公司23家、典当商行19家。共有保险业机构44家(网点232个),其中,财产险公司22家、寿险公司19家、保险代理中介机构3家。共有证券业机构7家(网点14个),全部为非法人证券公司。

  截至今年6月底,我市各项贷款余额1782.08亿元,比年初增加132.73亿元,增长了8.05%。分行业看,信贷资金重点支持了企业的复工复产,行业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和居民服务业,3个行业分别比年初增加30.81亿元、10.38亿元和9.23亿元。分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信贷规模较年初增速分别达到3.03%、9.34%和8.86%。分区域看,信贷资金主要集中在贫困地区、第三产业较发达地区和制造业企业集中地区,而传统的煤焦冶电等支柱行业地区信贷资金呈下降趋势。分企业规模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496.9亿元,较年初增长10.53%;大中型企业贷款余额达到665.84亿元,较年初增长6.83%。分企业性质看,国有及集体控股企业贷款规模487.64亿元,较年初增长3.9%;私人控股企业贷款规模535.74,较年初增长9.68%;外商及港澳台企业贷款规模13.24亿元,较年初增长2.01%。金融机构存贷比达到60.27%,存贷比为十三五期间的高点。

  截至今年6月底,我市共有证券业机构7家、14个营业部,证券市场资金账户开户33.26万户,比同期增长7.98%;累计交易额为730.50亿元,同比增加12.57%。

  推进“普惠金融” 百姓尽享便利

  “十三五”期间,我市把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作为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的重中之重,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助力金融脱贫攻坚,让百姓尽享金融“雨露甘霖”。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建成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3379个,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

  我市还充分发挥“普惠金融”效能,持续加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制定了深化农村支付普惠效能建设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创新推出“金融服务+产业项目”模式,建成了便民、惠民、利民的“绿色通道”。我市建成4个与扶贫产业深度结合的特色服务站,涉及种植、养殖业、特色蘑菇大棚、光伏发电等多项扶贫产业;搭建了一卡通授信支付、服务站对接结算、云闪付创新手段3项支付业务平台;打造了“特色农业+电商+金融服务”一站式综合服务站点,探索出一条农民增收、农业升级、农村发展的惠民之路;与“乐村淘”“邮乐购”等电商体验店联合,把电商、物流功能融入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在电商和广大村民之间搭建起集网络销售、网络购物、缴纳各种税费等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实现了合作共赢的局面,目前,已建成农村支付支持电子商务应用点756个。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