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贺星龙:绿叶对根的情意

2020-12-15 08:54:0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这是大宁县徐家垛乡乐堂村村医贺星龙写在本子上激励自己的话。

  11月30日上午,乐堂村飘起了初冬的第一场雪。洋洋洒洒间,整个山村都覆上了一层白纱,让这山梁相间的黄土高原地貌显得更加塬壑分明。9时许,从北京领奖归来的贺星龙又匆匆背起医药包,骑着摩托车行驶在宁静的乡间小道上……

  一句承诺 一生坚守

  “星龙,你可回来了……这几天大家都以为你被调到县里工作了,问过翠萍后才知道你是去北京开会了……”好几天不见贺星龙出诊,有的村民就跑到他家里向他的爱人陈翠萍打听情况。“只要大家还需要我,我哪儿也不去!”贺星龙笑着说。

  怀着对家乡人民的热爱,对黄土地的情怀,这个“80后”村医,在农村一扎就是20年。“我从小生活在这里,深知村民就医的不易,尤其是以前缺医少药的光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回忆起亲身经历,贺星龙的声音有些哽咽,“也许我早点学医,爷爷就不会因为重感冒引发肾衰竭而早早离世了……”

  1996年贺星龙考上运城卫校后,3000元的学费让他犯了难。乡亲们知道后,你家30元、他家20元……就这样给他凑了3025元。手握这一沓有零有整的学费,贺星龙热泪盈眶,他发誓一定不负大家的期望。

  2000年毕业后,贺星龙执意回到家乡。从此,他用双脚丈量生养他的这片黄土地,用双手医治父老乡亲的病痛,用真心践行多年前的承诺。20年来,他先后背破12个行医包,骑坏7辆摩托车,出诊20万余人次。

  一颗初心 始终未改

  “星龙救过我好几次了,要不是他,我活不到今天……”今年90岁的乐堂村村民张立山用颤抖的手一边比划一边激动地说,十几天前的半夜1点多,他突然感觉气短、头晕,就赶紧给贺星龙打电话。“天凉了,老人的老毛病又犯了。我那会儿还在北京,就在电话里指导老人如何吃药,并叮嘱他多喝热水……”贺星龙说,由于老人不识字,他只能通过图案和颜色帮助老人区分早、中、晚的药如何服用。11月30日上午,贺星龙刚从北京回来,就冒雪去给老人诊治。

  离开张立山老人的家,贺星龙又马不停蹄地赶往13公里外的徐家垛村。该村88岁的贺德明老人是一名退伍老兵,他的老伴和两个儿子都已过世。2006年,贺德明患上前列腺增生,严重时还要插导尿管。“老人的尿管,昨天就该换了,今天必须得赶过去……”因为路程较远,贺星龙又回家往药包里补充了些药。

  “今天晚上回来肯定早不了,这雪一时半会也停不了,你把防滑链带上,路上骑慢点儿……”贺星龙的爱人一边把防滑链放进摩托车后备厢,一边和记者说,“下雪天山路不好走,但我劝不了他,结婚这么多年,只要是他认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一个信念 不负乡亲

  “不管刮风下雨,他都随叫随到,病人病情不稳定,他就一直在床前守着。”“村里有星龙在,我心里才踏实!”“不光是看病,村里有些老人家的灯泡坏了、手机没闹铃了,一个电话打来,他都乐意去……”提起贺星龙,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止不住地夸赞。

  面对乡亲们的评价,贺星龙却表示,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他不光守护村民的生命,还主动管了不少“闲”事:常年照顾村里的孤寡老人,为他们送米送面;带领村民引水、栽果树,推销农副产品帮助贫困户增收等。

  “2003年结婚时,他曾答应我一同进城开诊所,没想到他拖了一年又一年。眼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的这个承诺却迟迟不肯兑现!”贺星龙的爱人对记者说,为了方便照顾孩子上学,她在城里租了间房子,即便如此,贺星龙还是不愿意进城,无奈之下她也打消了进城的念头,“这期间,我也吵过、闹过,但他说,‘其实,我根本就没打算出去,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孩子们都离不开我……’”

  “不能负乡亲们,只能苦了她了……只要乡亲们需要,我就不会离开,因为没有这片黄土地就没有我,我是大山的孩子,我的根在这里……”贺星龙说。

  记者 郝海军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