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多亏了党的好政策”

2020-12-16 09:35:3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年轻时,常常做这样的梦,住进干净敞亮的新瓦房里,彩电、冰箱、家具样样齐全,屋里再摆上一大盆三角梅。现在,这个梦实现了,我们过上了梦里的生活……”

  初冬的汾西,天朗气清,记者日前走进该县府底移民小区。在敞亮的新宅里,对竹镇黑牛渠村村民司志峰红光满面,说起话来中气十足:“多亏了党的好政策,让我这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搬出了穷山沟,住进了新楼房。”司志峰的家里干干净净、亮亮堂堂,桌子上、阳台上摆满了绿植。

  黑牛渠村位于汾西县西部山区,距县城约30公里,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全村仅33户,大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依靠种玉米、打零工为生。“以前住在窑洞里,做饭烧柴,取暖烧煤,冬天两手都能冻得裂开大口子。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在村里的建筑队打工,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说起以前的日子,司志峰不由得叹气。

  2019年8月,汾西县委、县政府启动易地移民搬迁工程,在距离县政府以南2公里处建起了总投资约2.3亿元、占地125.5亩的府底小区,规划建设六层砖混结构楼房39栋,设计了50平方米、70平方米、90平方米三种户型,共计1680套。黑牛渠村的33户村民全部易地搬迁至府底小区,统一安置在11号楼。和他们一样搬入小区的还有邢家要、佃坪、勍香、对竹4个乡镇54个自然村的2040户6258人,其中贫困人口1381户4484人,占比达71.6%。

  当记者询问住进新房花了多少钱时,司志峰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线,“只花了8000元就住进来了,以前住的窑洞拆除后,完成宅基地复垦,政府又补助了48000元,正好把装修费用也解决了。”

  虽然花钱少,但小区的配套设施可是一流。33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大楼,内设便民服务大厅、社区医院、购物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文化娱乐中心等功能室,能满足居民日常所需。小区内还建有一所2000平方米的幼儿园,满足学前儿童就近入园。小区紧邻县客运站和公交站,距离贴金小学、汾西中学、汾西新医院不到1000米,就医、入学、出行都非常便利。

  “搬得出”是基础,抓好后续帮扶,确保搬迁户“稳得住、能致富”才是关键。该县还配套建设了2400平方米扶贫车间,引进安徽凯凯防水用品有限公司生产流水线,安置小区贫困劳动力100人就业。并且依托社区建设、物业管理,设置了小区保洁员、绿化员、保安等多个公益性岗位,安置年龄偏大、缺少技能的251人就业。同时积极开展电工、焊工、家政、面点师等培训,确保有意愿的搬迁人口至少掌握一项劳动技能,截至目前,已进行了4期培训。

  “我在县城的建筑工地干活,比在村里打零工挣得多;老婆在小区当保洁员,一年能有万把块钱;大儿子在北京打工,小儿子在上初中,学费全免还有助学金……”司志峰搬家时买回的一盆三角梅如今开得红红火火,像极了他家的好日子。

  记者 郭璞 实习生 蒋子田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