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太和村:有奔头就是好日子!

2020-12-24 09:17:4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有钱赚算不算好日子?”“算!但还不够好。”

  “村容好够不够暖人心?”“暖!但还不够暖。”

  “民风好是不是甜生活?”“是!但还不够甜。”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吉县东城乡太和村党支部书记冯万香却一刻也闲不下来,他想让老百姓的日子“好上加好”!

  “我们村有上太和、下太和、狮子河、梁家河、南垣5个自然村,共375户1024口人,全村共有党员30人,苹果种植面积1920亩……”12月17日,记者来到太和村,提起村里的发展,冯万香心里仿佛有一本账,“都刻在脑子里了!”

  太和村耕地面积广,是发展果树产业的天然优势,该村依托吉县大力发展苹果产业的契机,户均年收入可达8000余元。

  “以前,我们都是‘靠天吃饭’,时间久了,就养了一部分‘懒汉’。”冯万香直言不讳,“遇到旱天、雹灾,收成肯定受影响,村民的信心越来越不坚定了,要么出去务工,要么无所事事。产业不稳,民心就不稳。”

  今年,东城乡推出了《关于果树管理“四个一批”的行动计划》,冯万香看了一遍又一遍。

  “‘减密间伐一批、平接换优一批、高接换优一批、拔老换新一批’说白了就是咱们得换一批高质量的苗木,换一种种植方法……”冯万香用通俗易懂的话给大家讲解《行动计划》中的内容,“咱吉县苹果的名气大家都知道,只要肯干,不愁销路,照看好自家果树,在家挣钱那还不滋润!”

  然而,产业只是基础,“有钱赚”距离冯万香眼里的“好村子”还差一大段距离。冯万香左思右想,终于找到了突破口——发动老百姓打扫卫生!

  冯万香把村民按居住范围分成小组,哪个小组打扫得最干净?周评比、月评比看结果!

  “村里老百姓抬头不见低头见,连续几周排名倒数,就觉得脸上挂不住了,时间长了就都爱干净了。”冯万香笑着说,落后的小组总想着争口气,领先的小组又想着要稳住,集体荣誉感渐渐就有了,大家你争我抢,村里就越来越干净了。

  太和村要求村民按照“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责任制要求,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工作中,自觉做到“三管好”:管好自己的口,不随地吐痰,不说不文明的话;管好自己的手,不乱扔乱倒垃圾,不做不文明的事;管好自己的腿,不违反交通规则,不践踏花木草地,不走不文明的路。

  在太和村,随便踏进一户院落,必定干干净净。“别说自家见不得脏,村民在村子里看到垃圾都会马上清理。”村民段娜花一边抹桌子一边说,“村子干净了,大家不仅不舍得再给她添一点点脏,而且都争先恐后想要‘打扮’她哩!看村子和看人一样,不仅得关注她的外在美,还得感受她的内在美。”

  如果说环境卫生整治让太和村实现了“外在美”,那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则重塑了太和村的“内在美”。全村设立了“模范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勤劳致富之星”“好人好事”等评选制度;成立了村民秧歌队,定期开展村民文化宣传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成立了太和村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精神文明氛围。

  物质的充足,精神的富裕,让全村百姓步调更加一致。修建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在村移民集中安置点增加体育健身器材、硬化村内巷道2千米、主要路段安装路灯、修缮村内巷道围墙、整修村内排水渠、在全村建设垃圾池、完成厕改工程……一件件惠民实事,在全村百姓的支持下顺利推进。太和村也因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今年一举荣获了“第六届全国文明村”称号。

  钱袋子鼓了,心窝子暖了,老百姓的脸上充满了自信的笑容。“要我说,现在农村和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小了。”村民贺桂芳说起话来底气十足,“电暖气、电冰箱、电视机,城里人有的家电,太和村老百姓也都有。邻里之间相处和睦,人与人之间亲近得很,外人只要在我们这儿住上一段时间就不想走了。”

  看看老百姓的脸,望望他们的眼睛,听听他们的心声,冯万香觉得自己的忙碌更有意义了,“老百姓有精气神儿就是好日子,这样的日子才更有奔头!”

  记者 安月琦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