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3月的山风,把冯三亮摩托车上的护林旗吹得呼呼作响,他每天都会骑着摩托,带着一把铁锹,穿行在高低不平的山路上,守护着1000多亩的林地。靠着这份守护林地的工作,不仅解决了他的就业难题,每年还有1万元收入。
今年60岁的冯三亮,是大宁县太德乡曹家庄村村民,同时也是村里的一名护林员。他巡逻时携带的铁锹主要是用来应对突发的火情,也是上山下山行走时的“拐棍”。
大宁县购买式造林,绿了荒山,富了百姓。植树造林给众多村民提供了护林员就业岗位。在曹家庄村,张新平、呼麦旺、杨新何等都是购买式造林的受益者。荒山造林后,他们经过考核、培训后,被大宁县林业局聘为护林员,这些就业困难人员,不出村就找到了工作,增加了劳动收入。
“上了年纪,外出打工也不好找活儿,现在我有了这份工作,不用出村就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提到现在的护林员工作,冯三亮特别知足。
曹家庄村像冯三亮一样因为年纪大、家里老人孩子需要照料等原因无法外出工作的护林员还有好几位。张新平就是其中一位,他管护着2398.5亩林地。跟其他护林员一样,他得时刻提醒村民不要让牛羊进入林区,以免毁坏树苗。每到重要节点,他们为了做好护林工作,需要结伴护林,每天轮流值班到深夜,确保林地无安全隐患后才回家休息。
“每年也就正月、清明等几个时间点辛苦些,白天要带着喇叭到村里进行宣传,半夜需要值班。其他时间都稍微能轻松点儿,活儿也不重。”冯三亮表示,“经常有市区及周边县市的游客来山里游玩,夸赞这里空气清新,绿意绵绵,风景美丽。我们听了心里美滋滋的,感觉做好这份护林员的工作,不仅有意义,还有成就感。”
大宁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管护好山林,县林业局制定了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办法,针对护林员出台了奖惩措施,以绿水青山造就大宁的金山银山。
“荒山绿了,野鸡、野兔多了,半夜都能听见猫头鹰的叫声。”冯三亮说,“作为护林员我会珍惜这份工作,守护好这片林子,让乡村变得更绿更美更有活力。”
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