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凝心聚力谋发展 勇毅笃行谱新篇

2021-09-25 15:13:0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霍州市委书记李强在白龙镇陈村调研霍州窑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

霍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青雁对建筑工地及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农业提质增效助推乡村振兴

党群服务打造新阵地

商贸发展百业兴旺

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历史铭刻奋斗足迹,时代引领发展脚步。“十三五”以来,霍州市委、市政府始终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临汾市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大干快上,直面挑战、攻坚克难,全市呈现出经济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翻看气势恢宏的“霍州答卷”,一个个高光时刻让人心潮澎湃,一项项精彩成绩令人鼓舞——

  过去五年,破解发展难题,应对复杂局面,全市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霍州市顶住了经济下行、环境治理、疫情影响、竞争加剧等多重压力,多措并举调整结构、稳定增长,全市经济在困难中平稳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4.4:63.5:33.1优化为2020年的4.5:49.3:46.2。工业加快转型,推动了煤炭、电力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限产降耗、提质增效;山西建筑产业现代化绿色建材(霍州)园区等项目竣工投产;霍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获批,“七通一平”、标准化厂房、智创基地、创唯煤机装备制造基地等建设如火如荼,打造了引领经济转型的主引擎。农业提质增效,打造了干鲜果、小杂粮、中药材、规模养殖等一批农业产业基地,培育了粗布、杂粮、年馍、枣夹核桃等地域品牌,传统美食三上央视《巧手绮食》《美食中国》等栏目,创响了“乡字号”“土字号”特色品牌。文旅深度融合,七里峪景区入选第四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霍州署一期保护修缮全面完成,鼓楼、祝圣寺入选国保单位,贾村、库拔村、退沙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许村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霍州市喜添全国生态文化旅游市、夏养山西森林康养示范基地等名片,全域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再上新台阶。商贸蓬勃发展,打造了鼓楼地下商业街、州里特色美食文化街、南街商贸城、居然之家等一批商业新地标,霍州成功入选中国县域电商竞争力百强榜。

  过去五年,深化改革开放,打造创新生态,全市发展活力有效激发。霍州市高标准打造全省首家美学体验式市民中心,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让广大市民能够享受到优质政务服务。成立智能再制造研究院,组建产业技术战略联盟,打造一流创新生态。该市生产的口罩、枣夹核桃等产品,成功开拓了海外市场,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升。国资国企、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医药卫生等多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转型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

  过去五年,攻坚污染防治,推进生态建设,全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霍州市坚定不移落实“两山”理念,累计投入10余亿元,深入开展工业污染、散煤污染、“散乱污”企业、物料堆场封闭、矸石山综合治理等治理工程,确保企业全部达标排放。以汾河流域生态治理为重点,出台河道治理“严十条”,建成朝阳污水处理厂和沿汾“9+1”污水处理站,推动汾河流域水质在退出劣V类的基础上实现稳定达标。集中供热面积达到860万平方米,天然气扩户工程在全覆盖的基础上延伸到9个乡镇(街道)。大力推进绿化造林工程,全市新增退耕还林1.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8.45%,让“中国绿色名市”这张名片历久弥新、更加靓丽。引深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大力实施“三拆三下三进三出”,不仅改变了环境,塑造了形象,更彰显了霍州力量。

  过去五年,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全市城乡面貌日新月异。霍州市不断拉大城市骨架,建成区面积由2015年的12.6平方公里扩大到2020年的15.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015年的62.5%提升到2020年的68%,城市辐射力和承载力大幅跃升。建成开元小区、阳光首府、州署文化产业园等高品质住宅小区,完成东门桥改造、赵家庄小学天桥等一批市政工程,城市品位稳步提升。扎实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地质灾害治理、“四好农村路”等工程,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20个,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过去五年,加大民生投入,保障民生事业,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霍州市上下深入开展八大扶贫专项行动,1485户330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94户230名“两类户”全部解除风险,全市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持续举办爱心助学活动,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圆满完成《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省级试点任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霍州市实验小学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技工学校成功创建省级高技能培训基地和高水平实训基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医疗集团正式挂牌,人民医院胸痛中心顺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扎实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进一步扩大各类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成功举办教育产业发展论坛、全国老年人门球交流赛、“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等赛事,受到国家、省市媒体的关注报道。文化活动中心、霍州大剧院投入使用,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霍州蝉联全国科普示范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连续五届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

  过去五年,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治理能力,全市基层治理效能显著增强。在疫情防控中,霍州市出台“最严十条”,构筑群防群控严密防线,坚决遏制疫情传播蔓延。截至2020年底,全市“三零”村(社区)123个,“三零”单位3764个,占比99.52%,高于省2022年底90%以上的目标。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健全“三三”信访机制,平安霍州建设有效推进,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提高。

  过去五年,压实主体责任,强化正风肃纪,全市政治生态持续向好。霍州市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学习教育,进一步夯实了党建基础,完善了规章制度,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狠抓“三基建设”,高标准打造了前进社区、永泉社区、市检察院、石鼻村、义城村等全省一流的党建先进典型。认真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建强各级领导班子,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一体推进“三不”机制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凝聚起了党心民心。

  凝心聚力创佳绩,奋楫笃行开新局。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今年3月底,霍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十四五”时期是该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期,是培植后发优势、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的攻坚期,是扩大开放、促进区域融合发展的加速期,为此将今后五年的发展定位于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发挥大运高速联通晋中晋南、黎永高速连接吕梁太行的公路交通优势,加强与太原、西安、离石、长治等城市的互动,打造区域交通中心枢纽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城市。打造能源革命的先行区,用足用好资源枯竭城市和转型综改的扶持政策,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加快煤电产业清洁低碳发展,保持煤电产业链竞争优势。打造全省高端装备制造的标杆区,把装备制造作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作为兴市之器、立市之本、强市之基,继续加强与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合作,放大霍州在煤机装备制造领域积累的优势,建设全省装备制造的新标杆。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充分挖掘“镇山文化”“锣鼓文化”“官衙文化”等文化蕴藏,叫响“中镇霍山·华夏州署”“夏养山西·康养霍州”旅游品牌,推动文旅与康养相融互促,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区。打造乡村振兴的样板区,深入谋划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举措,抓紧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打造乡村振兴的霍州样板。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当前,霍州全市上下正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临汾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实干担当,攻坚克难,奋力书写“转型出雏型,率先蹚新路”的辉煌篇章!

  文图由霍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