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稳就业 惠民生 促发展

2021-09-25 17:55:3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稳就业 惠民生 促发展

——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五年发展综述

全省第三代社保卡首发仪式在我市举行

进村入户宣传政策

技能大赛

工资支付条例 宣传进工地

政策宣传培训启动

失业保险援企稳岗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五年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贴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呼声期盼,紧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要求,把准方向、找准定位、精准发力,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着力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就业服务质量、促进居民稳步增收、推进社保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发展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大人社扶贫力度、完善互联网+人社服务,人社领域各项政策得到充分落实,制度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通过有效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搭建服务对接平台、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等举措,五年来,市人社局确保了我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统筹城乡就业取得新成效。2016年以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9.88万人,创业就业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30.59万人;举办各种类型人才交流活动557场次,签订就业意向约10万余人;开发公益性岗位6000余个,为基层招募“三支一扶”大学生332名。

  市人社局着力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围绕“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全力打造“临汾技工”品牌,建立完善了“培训+鉴定+就业+服务”模式,5年来技能培训36万余人次,技能鉴定15.7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781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社会保障惠企利民

  新时代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 在于构建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的保障制度。五年来,市人社局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统筹推进社保事业创新发展,全面推进全民参保计划,不断完善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优化经办服务功能,着力构建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十三五”期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覆盖280.96万人,比十二五末增长13.38%;失业保险覆盖38.13万人,比十二五末增长9.23%;工伤保险覆盖55.19万人,比十二五末增长10.03%,基本实现了广覆盖的社会保障目标。

  同时,市人社局聚焦“社保全覆盖、服务一卡通”工作目标,统筹推进,开拓创新,着力构建“发用并举、一卡多用,服务完善、卡惠民生”的社保卡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了“人人持卡”的良好局面。

  近日,社保卡加载了“交通一卡通”功能,今后,我市居民可在人社部门社保卡窗口、社保卡发卡银行和“民生山西”APP换领加载“交通一卡通”功能的第三代社保卡,并在“交通一卡通”账户充值,即可实现持一张社保卡在全国303个城市乘坐公交、地铁、轮渡等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山西省内11个城市乘坐公交车、太原市乘坐地铁。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五年来,市人社局通过落实各项待遇、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等措施,使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得到稳步提高。

  2016年来,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十六连涨”。统筹单位工伤职工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和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连年提高。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费制度,切实提高了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综合待遇。全力推进失业保险“扩围”工作,确保失业保险待遇“应发尽发、应保尽保”,该项工作连续15次通报均位列全省第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人社局积极落实政策,提高医护防疫人员工资和津补贴标准。通过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发布工资指导价位和工资指导线,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切实加强工资收入宏观指导和调控。五年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底的25498元,增长到2020年底的34480元,年均增长6.2%,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

  人才人事全面加强

  这五年,市人社局紧紧围绕“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人才优先、高端引领的原则,科学编制发展规划,精心打造开发平台,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持续优化人才环境,为促进临汾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2016年以来,我市人才人事全面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共18.25万人,其中公有制领域10.36万人,非公有制领域7.89万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比例结构渐趋合理,其中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的人数比例为1∶6∶8;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改进职称评审工作,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为专业技术人员营造科学、公平、便捷的评价环境;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市县两级累计公开招聘6388人;安全平稳组织各类人事考试共73次,累计参考人数202706人次。

  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市人社局深入推进无欠薪市县创建活动,2016年以来,共检查用人单位53960户,追发劳动者工资等待遇1.5亿元,涉及15102人;向社会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案件67户,通过《临汾日报》等主流媒体公开曝光,将25户企业及其法人和实际负责人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进行了综合惩戒;共缴存工资保证金1.3055亿元,累计预存账面余额4.77亿元;市县两级均按规定建立了政府应急周转金制度,共预存周转金4323万元。

  同时,市人社局深入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设,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实行动态监管;进一步加大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力度,立案受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590件,结案3446件,结案率96%,为劳动者实现各项权益金额19950万元;接待群众来访4395批次,处理群众来信379件,来信来访处置率100%。

  扬帆起航正当时,砥砺前行铸辉煌。市人社局负责人表示,今后,市人社局将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深化人才人事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实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形成规范有序的劳动用工格局;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持续加强系统行风建设,更好地服务中心和大局、服务市场主体、服务基层和群众,精准发力、攻坚克难,奋力谱写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记者 韩晓芳


公交车 百姓车

  清晨,10米车厢里一声“您好,欢迎乘车,请往里边走,谢谢”送给早出乘客一天的好心情;夜晚,伴着城市的霓虹,守护夜归旅人的幸福平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晨光到日暮,从市民的声声赞许到捧回国字号荣誉,百姓车开进了百姓心里。

  临汾公交(临汾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简称)乘风破浪,51载,正青春!

  51年,从两台车,两条线路,10个站点,发展到现在的445辆纯电动公交车,27条线路,定制公交线路14条,800余个站点,市内站点500米全覆盖,市郊镇镇通公交;从燃油车到燃气车再到现如今新能源公交全覆盖;从人工售票到刷卡支付再到如今手机电子支付……这些变化见证了临汾公交的发展巨变。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临汾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形成了政府监管、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不断完善公交服务设施,优化公交线网,拓展公交服务功能,使公交公司在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也让广大市民享受更安全、更温馨、更舒适、更便捷、更优质的公交服务。

  作为城市中一道流动的风景线,临汾公交荣光在身——

  2016年,临汾公交在全省城区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年度考核中位居第一。

  2017年8月4日,交通运输部公布“十三五”期间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第一批创建城市名单,我市是全省唯一一个获得创建资格的城市。自此,我市驶入创建公交都市的快车道。

  2017年,临汾公交10路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2018年,10路公交线路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荣誉称号;2019年,10路公交线路又被交通运输部评选为“新能源公交高品质线路”,成为我省公交领域获此奖项的唯一一条线路。

  2019年11月,交通运输部“我的公交我的城”重大主题宣传活动走进临汾,这也是在山西启动的唯一一个城市。

  2021年9月14日,首批熊猫公交在临汾西站公交综合场站正式上线运营,我市也成为山西省首批引入熊猫公交车的城市。

  2021年9月17日,山西省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在我市举行启动仪式,这项活动开展四年以来,首次在省城以外的地级市举行。

  回顾闪光与精彩,临汾公交人每一步都走得铿锵有力!

  ◆绿色出行 节能便民

  2016年12月,我市成为山西省第一个实现纯电动公交全覆盖的城市,并达到了三个百分之百:公交车100%为纯电动,收车后100%能回场停放,回场后100%能在本场站内充电。从此,穿梭于市区街道和市郊村庄的纯电动公交车在平阳大地掀起绿色出行新风尚,也成为这座城市一张靓丽的新名片。

  从燃油公交车到燃气公交车再到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全覆盖,公交动力的改变是临汾公交向环保节能、绿色出行迈进的坚定回应。

  纯电动公交车排放为零,每运行100公里,成本为50元,运营成本低、环保、经济效益优势明显。

  为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11月,临汾公交首座公交充电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截至目前,临汾公交已建成14座公交车充电站,300多个充电桩,实现公交站站能充电。公交充电站采用快充模式,每次充电时间仅需10分钟左右,充电快、运营效率高,保障了线路运营。同时还可以实现远程计费、监控等功能。

  临汾公交目前线路共有27条,线路总长度800多公里,日发车3000余趟,年客运量5580万人次。近年来,临汾公交通过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周活动,以“公交优先、绿色出行”为主题,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乡镇,组织开展多样化、富有群众参与性的宣传活动。

  ◆智慧出行 精准安全

  临汾公交445辆纯电动公交车已全部实现无纸化智能调度,车辆实时监控,超速警示提醒,充电数据实时上传。智能公交调度系统、智能电子站牌、临汾掌上公交APP为市民出行实时提供公交运行动态。同时在山西省率先投入人脸识别“刷脸”乘车支付系统,目前市民乘车付费方式多达12种,使用量已占总客流量的6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乘客还可以通过“高德地图”搜索目的地,就近乘车、便捷乘车,真正实现了“我的出行我做主”。

  为了把好安全源头,临汾公交在各发车站安装了岗前检测仪一体机,对驾驶员、乘务员上岗前的体温、情绪、血压、心率、酒精等各项身体指标进行监测,实时回传智管中心,杜绝了驾驶员酒后开车、抱病开车、异常情绪开车等情况的发生,有效地保障了乘客的人身财产安全。同时临汾公交加大科技公交的建设力度,为公交车配置高科技设施,客流记录仪、疲劳驾驶提醒仪、危险品报警仪,让公交车运行更安全。

  在提高公交安防设施的同时,不断提升驾驶员处理车厢问题的能力,实施“三个不开车”安全服务措施,车门不关好不开车、车厢问题不解决不开车,老人不落座不开车。

  同时对驾驶员进行以人为本及亲情化管理。让全体员工从思想深处感悟和懂得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通过访谈式的亲情化管理、精准式的沟通,将“十必谈”和“四必访”作为亲情化服务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

  “十必谈”:发生事故后必谈;出现违反交规后必谈;服务中受了委屈后必谈;受到经济处罚后必谈;接到投诉电话后必谈;发现个人有思想情绪时必谈;发现个人有事故苗头时必谈;个人工作调整时必谈;个人或家中有喜事前必谈;休假返回上岗前必谈。“四必访”:家中有“白事”时必访;个人或直系亲属生病住院时必访;家中突遇特殊困难时必访;重点人员定期必访。

  近几年,临汾公交没有发生一起死亡事故,千车公里事故损失走在全国公交的先进行列。

  ◆微笑出行 幸福满意

  “您好,欢迎乘车。”在临汾,每一位乘客的公交之行从一句亲切问候开始。

  如今,乘坐公交已成为市民出行代步工具的首选,公交是城市的窗口,公交车的服务反映一个城市的温度。临汾公交社会问卷调查显示,近三年,临汾公交的优服市民满意率都在98%以上,走在了全国公交的前列,2021年1月至8月有责投诉为零。

  普通话是临汾公交的工作语言,微笑服务是临汾公交的岗位形象。“诚信微笑”作为临汾公交的企业文化已经纳入正常管理范畴,成为员工的工作常态。为了不断提升丰富“诚信微笑巴士”品牌文化,今年7月20日至23日,临汾公交开展了微笑服务提升专项培训、普通话专项培训、公交驾驶员心理辅导专项培训。7月31日至8月2日,邀请医护人员为全体司乘人员进行健康知识与急救技能专项培训,在培训中医护专家通过“急救与心肺复苏常识”“动与静的沟通公交司机职业问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司乘人员在工作中紧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培训学会这些急救技能,就能在紧急时刻为乘客赢得抢救时间。每年通过系统的至少45场的安全优服微笑培训,让全体司乘人员时刻展现岗位形象美、服务语言美、文明驾驶美、车厢景色美,全力打造让市民满意的幸福公交。

  拾金不昧、扶老爱幼、公交车变救护车……车厢里发生了太多动人的故事。每一位公交人都以车为家,倾心付出,这个积极向上的团队里涌现出了全国劳动模范、山西省劳动模范、省人大代表郝斌元,全国“最美公交司机”乔志霞,山西省交通运输系统先进个人杨秀会等先进人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交通运输部“十三五”全国首批50个“公交都市”创建城市,也是山西省唯一入选的城市,临汾公交在诚信经营中赢得信任,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在优化服务中树立品牌,创建人民满意公交。企业由经营性向服务型创新,由经济效益型向社会效益型创新,由公交规范化服务向空乘化服务创新,临汾公交的特色经营、特色服务得到了全国同行的关注,赢得了全市人民的认可和信任。

  砥砺奋进新征程,乘风破浪再扬帆!临汾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董事长安国全言辞恳切地说:“临汾公交将始终如一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优选公交、绿色出行,打造诚信公交、让人民满意的公交,不断创新服务理念,让我们的优质规范诚信服务更具特色,‘诚信微笑’品牌形象更加靓丽,全力打造具有临汾特色的高品质城市公交优质诚信服务新体系。”

  记者 李卫红 荀丹薇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