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农业农村工作综述

2021-09-21 09:11:4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农业农村大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

  五年来,我市农业农村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紧扣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核心任务,通过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等举措,在“十三五”时期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全市农业总产值从“十二五”末的168.3亿元增加到194.8亿元,增幅达到15.92%。

  五年来,我市牢牢扭住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以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为重点,不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积极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保障农民转移性收入不断提高,努力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十三五”期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达到13782元,比“十二五”末增加4406元,增长47%。增幅超过“十三五”规划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7%左右的既定目标,超过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6.2%的增幅,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5年的2.72∶1缩小到2.5∶1。

  脱贫攻坚如期完成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市上下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攻克“两不愁三保障”硬任务,着力完善“1+X”产业扶贫体系,提升贫困村“五有”机制,发展“一乡一特”“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10个贫困县全面摘帽,7个非贫困县整体脱贫,66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义务教育全面改革工作完成目标任务,适龄儿童失学辍学问题有效解决;10个贫困县1118所村卫生室全部达标,乡镇卫生院实现全科医生“全覆盖”,全市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参保率达到100%。全市危房改造完成17837户,竣工率100%;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兜底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建设集中安置点345个,建(购)安置住房16364套,易地扶贫搬迁入住49565人。全市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达到220家,已完成造林21.7万亩。光伏扶贫带动收益3.82亿元。扶志扶智措施成效显著,大力开展“订单式”“菜单式”“项目制”培训,全力打造“临汾技工”劳务品牌,累计培训贫困群众20.2万人次,贫困群众持证率达到44.57%;蒲县“道德银行”典型经验入选全国优秀扶贫案例。

  产业发展步伐稳健

  我市全力打好特色优势牌,粮食总产稳定在21亿公斤以上;水果总产值达到57.6亿元,人均果品收入1790元;蔬菜总产值达到58.3亿元,人均蔬菜收入1820元;畜牧业总产值达到58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37%。成功创建了3个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国家级、7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启动建设“曲沃智慧果蔬示范区”,首次举办中国·山西曲沃国际蔬菜博览会,创建省级有机旱作农业整体推进县1个;“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到482个,“翼城蜂蜜”荣获省级功能农产品品牌,“玉露香梨”升级为省级战略品牌。

  同时,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两个翻番”。省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由21家增加到45家,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由74亿元增加到152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1.78∶1,产业链、供应链日趋完善。

  9月10日,山西省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公布的山西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名单,我市新增33家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原有45家省级龙头企业中有37家顺利通过监测,全市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达70家。

  今年以来,我市出台《临汾市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一产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四做三增一考核”政策措施》等扶持办法,深入开展了省校对接、入企帮扶、三队包联等活动,全力支持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特”“优”产业全产业链开发,带动农民群众富裕富足。

  今年通过监测的企业呈现出准备实、数量多、质量高、规模大、联农好等特点。这70家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是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重要载体,也是引领乡村产业兴旺的生力军,将为我市培育壮大农业全产业链增添新动能、注入新活力。下一步,我市将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全力实施“特”“优”战略,不断推进产业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村改革全面推进

  “8+3”改革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结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面成立并开始运营,农村承包地确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工作在全省领先,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购买式造林在全国叫响。洪洞县“五位一体”农业生产托管模式2017年-2019年连续三年在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训班上做典型经验交流,翼城县“345”农业生产托管模式入选首批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20个典型案例,吉县“创新模式推动资源整合生产托管实现多方共赢”农业生产托管模式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24个典型案例。大宁县“购买式造林、生态扶贫”经验荣获第二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曲沃县龙汾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案例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曲沃县增益家庭农场入选全国第二批家庭农场典型案例。

  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永和县东征村、安泽县府城镇飞岭村、乡宁县关王庙乡大河村、曲沃县杨谈乡石桥堡村)。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曲沃县),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襄汾县、隰县)。创建省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3个,其中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曲沃磨盘岭农业观光旅游区)。培育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8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4家。2020年,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8亿元。

  乡村建设成效卓著

  农村垃圾治理初见成效。全市共建成固定、移动式中转站108座,配备农村保洁员10718名,配套垃圾收集车辆4009台、大型机动车及压缩车111辆,全市2112个行政村全部具备垃圾转运能力,17个县(市、区)全部建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洪洞县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受到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

  持续推进“卫生乡村”创建。古县北平镇、石壁乡,安泽县马壁乡、冀氏镇,以及乡宁县管头镇、吉县东城乡、翼城县里砦镇7个乡镇荣获国家卫生乡镇称号;53个乡镇、654个村获省级卫生乡村称号。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推进。全市17个县(市、区)全部编制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43个村庄,超额完成30个村庄。

  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深化。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525664座,占到全市农村改厕基数752419座的69.9%,提前完成了60%的目标任务,超全省55%目标14.9个百分点。特别是翼城县得到国务院检查组的高度肯定,并在“全国农村人居环境”公众平台进行推广。2020年8月27日,全省农村“厕所革命”现场推进会在我市翼城县圆满召开。

  农村生产废弃物处置水平全面提升。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7.5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8.23%。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0%以上,地膜回收率81.3%,均实现了逐年提高。

  美丽宜居乡村提档升级。开展美丽宜居乡村示范行动和评选活动,洪洞县被命名为省级示范县,全市123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示范村。全市共完成园林村绿化92个,森林乡村建设6个。申报传统村落保护5批47个,曲沃西海、襄汾丁村等10个村被命名为山西省首批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乡宁坂儿上、安泽飞岭、曲沃朝阳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整治“六乱”扮靓美丽乡村。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全省的部署和要求,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导向,聚焦农村 “六乱”问题,深入开展农村“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全市交通沿线、村庄街巷、田间地头、农户庭院等各方面环境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各项措施的有力落实,我市呈现出“交通沿线整齐美观,村庄街巷整洁安全,田间地头清洁无杂,农户庭院整洁利落,激励机制健全长效”喜人局面。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投资19220.5万元,群众投劳21.74万人次,清理各类垃圾58.27万吨,全市共有1854个行政村达到整治标准,占到全市行政村总数的87.78%,广大农村基本消除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倒乱排“六乱”现象。

记者 张春茂 通讯员 黎 莉 赵文红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