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法显生于公元334年,于公元420年去世。你知道他在世的86年间,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吗?
咱们从自己家门口说起。
西安,历史上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在法显时代,这里还叫长安,是前秦的都城。这是一个几乎统治了整个中国北方的政权,这里经济、文化繁荣,在国君苻坚的支持下,佛法在这里得以弘扬。法显慕名而来,追随高僧道安,在长安城研习佛法数十年,并成为享有盛名的得道高僧,陕西省户县的草堂寺据说就是法显当年讲经的地方。
草堂寺是中国“佛教八宗”之一——“三论宗”的祖庭,是中国第一座国立佛经译场,也是佛教三大译场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译场,是佛教中国化的起点。
1981年,西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国内外游客来到古都西安,探访古代中国的奥秘。其实早在法显时代,就有西罗马、东长安的说法。对于西方人来说,长安就像一个神秘的梦境,充满了东方的神韵。而事实也并未让西方人失望,在之后的一千多年里,这座城市主宰了古代中国无数个日夜春秋,华丽地转换着自己的角色。然而不论时光如何流转,这座城市的魅力从未消减。
1600多年前,法显波澜壮阔的人生之旅也从此地开拔。
法显的标签几乎无一例外的标注为东晋高僧。那么东晋在我国长达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位置在哪儿呢?其实这个历史时期更为人所熟知的组合称谓是魏晋南北朝或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频繁的政权更迭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战争,使得北方经济、文化遭到严重破坏,不论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还是佛家文化,都开始了自省与革新。而法显深感当时的佛经戒律混乱不堪,决心亲自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去看一看。
带着这种使命,法显于公元399年踏上了西行的漫漫长路。我们也随着法显的脚步将目光投向海外,放眼世界。看看这个时期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那时,世界有四大帝国,汉帝国、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
法显所处的历史时期是汉帝国灭亡后所带来的战乱时代。我们再将目光投向西方,此时的罗马帝国也是风雨飘摇,内忧外患,公元395年,庞大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如此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庞然大物解体,势必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我们将目光往东边移,四大古典帝国之一的安息帝国,也称波斯第二帝国,也就是如今的伊朗一带。这个帝国早年因丝绸之路而发家致富,盛极一时。但后来由于常年对外征战,尤其是抵抗罗马的入侵,早在法显时代到来之前就国力衰退、改朝换代,被波斯人的萨珊王朝取代,史称波斯第三帝国。这个历史时期便是法显西行的时期,是伊朗波斯文明最灿烂的时期,其文化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帝国的边界,影响力遍及西欧、非洲以及印度等。
最后我们看看古典世界四大帝国中的最后一个贵霜帝国。这是一个由大月氏人建立的帝国,疆域从今日的塔吉克斯坦绵延至里海、阿富汗及印度河流域。但是同样是在法显时代到来之前就已经国力衰微、分裂成若干小公国,直到笈多王朝重新统一了北印度。
以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称誉全球的中华儿女,从来就没有停下探索世界的脚步,沿河西走廊,出阳关和玉门关,当年的西域36国就是如今新疆的颗颗璀璨明珠。法显经过5年的跋涉,终于在古印度地区的摩竭提国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巴连弗邑,也就是华氏城,这里曾是阿育王的都城。他被认为是印度史上最伟大的皇帝,统治了所有印度次大陆。阿育王皈依佛教,并将佛教传播到整个印度及中亚地区,进而传进中国。他的都城人民富盛,直到几百年后法显到来,佛法依然在这里盛行。法显在这里学习梵语,收集了6部佛教经典,从中找到了自己追寻的戒律。
这被认为是犍陀罗地区佛教文化的开端。古犍陀罗国的佛教造像艺术堪称世界典范。这些融合了希腊、波斯、印度三种元素而自成一体的艺术形式,称为犍陀罗艺术。典型塑像如现今阿富汗巴米扬峡谷的巴米扬大佛。犍陀罗艺术对中国隋唐美术影响很大,成就了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敦煌石窟等一批中西合璧的中国古代艺术瑰宝。
天竺是佛教的发源地,也是印度佛教文化最丰富的地区。在这里,法显一边潜心钻研佛法,一边考察这里的风土人情,年逾古稀的法显学习了梵语,还亲手抄录了大量经书,他像久旱的禾苗畅饮着佛祖洒下的甘露。法显同行的伙伴被佛教圣地深深吸引,决定留在天竺,但法显始终不忘初心,他的终极目标,就是把经书带回中国。
公元408年,法显来到了位于恒河三角洲东端的多摩梨底国。多摩梨底国有二十四所寺院,这里僧人众多、佛法盛行。丰富的佛经典籍和佛像绘画令法显赞叹不已,这一切让法显暂停了东归的脚步。
他在多摩梨底居住了整整两年,每日抄写经书,研习佛教绘画。佛教绘画可以用来庄严寺院殿堂,可以形象的传播佛教的教义,也可以供佛教徒礼拜供奉。在法显心中,这些庄严的佛菩萨圣象,是中土僧众观瞻佛影的最佳方式。佛像会让所有信徒的心更加平和、更加虔诚。而绘制佛像同样是一种修行,将信仰融入画中,领悟佛法的真谛。
为了将经书更好更快的护送回国,法显返程选择了海路的商船。当时,多摩梨底国也就是今天的印尼爪哇是出海的口岸,法显在这里写经画像,等待回国的最佳时机。
公元409年底,习得绘像之法的法显搭乘商船离开了多摩梨底国,踏上归国的海路。
公元410年,法显乘船来到狮子国,也就是今日的斯里兰卡。这里僧侣众多,连人们日常打招呼的方式都是双手合十。本已归心似箭的法显被眼前的佛法盛世所吸引,在狮子国停留了两年之久,住在无畏山寺,在这座寺院的藏经室里,法显找到了珍贵的戒律典籍。时至今日,斯里兰卡依旧被称为是保存了世界上最纯净的佛教典范的国家。
斯里兰卡的佛法在统治者的大力倡导下极为昌盛,以佛法之道闻名于世,法显在这里居住了两年,得到了不少汉地没有的经本。自此,法显长达12年的求法旅途进入了尾声,他将带着这些珍贵的佛法戒律回到祖国。
如今,法显在斯里兰卡依然享有盛名,所保存的法显遗迹最为完整。当地人为纪念法显,称他当年修行的地方为法显洞。1981年,中国政府出资重新修建了这里的法显寺、法显村,并在村口石碑上用中英文刻有:法显石——斯里兰卡——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村。
归国的海上旅途对法显来说更是九死一生,他搭乘的商船本计划抵达广州的,但由于遇到了海上风暴,商船随时有沉没的危险。船上的人差点把法显和他携带的经书扔到海里,所幸同船中有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保护了法显,偏离了航线的商船在海上漂流数月,最后停靠青岛登陆。
历史就是这样的不可思议而又阴差阳错地存在。机缘巧合之下,今天的我们,才有可能认识这样一位精神和毅力都非常人可比的古代大贤,也才能留下一部西行探路者的随身宝典,被誉为亚洲之光的传世名篇《佛国记》。那么,《佛国记》是怎样写成的呢?
请看下期:《佛国记》诞生记
记者 黄俊英 李羿玫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