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奋力谱写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霍州篇章
霍州市委书记李强在基层调研
霍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青雁在基层调研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灾后重建成绩亮眼
疫情防控精准高效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文旅商贸提档升级
技工品牌远近闻名
城乡品质不断提升
时间沉淀记忆,奋斗成就辉煌。
刚刚过去的2021年,注定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
这一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亦是霍州市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的一年。一年来,霍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临汾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围绕“转型出雏型、率先蹚新路”总体目标,全市上下聚力攻坚、勇毅前行,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亮眼答卷。
春华秋实,不负耕耘。一个个举措务实有效,一项项成绩倾注心血,一串串数字振奋人心。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这一年,霍州市全力稳增长、调结构、兴产业、保生态、抓改革、惠民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0.53亿元,同比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41亿元,同比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37.96亿元,增速为1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59亿元,同比增长14.71%;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不变;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947元,同比增长11%。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年初预期目标,霍州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霍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一年,霍州市千方百计强基础、引项目、提品质、增效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新增规上企业4家,“四上”企业24家。经开区建设有序推进,储备“标准地”468亩,新建标准化厂房32000平方米,全年工业投资完成5.2亿元,增速30.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94亿元,转型项目完成投资占比达94.7%。紫晟煤业矿井充填开采项目有序推进,霍州电厂长输供热工程启动,光伏+储能融合发展示范项目进展顺利,康宝生物医疗综合体项目建成投产,科技智创园标准厂房及医药用品制造项目、辛能电力环保建材石膏生产线建设项目快速推进。全年共签约项目16个,总投资85.48亿元。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全力推动40万千瓦的国电、兆光、华得宇、国盛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和6万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落地建设,全力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和示范基地。
防疫防汛精准高效。这一年,霍州市从严从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力开展防汛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疫情防控更加科学精准。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流调溯源、核酸检测、集中隔离、院感防控、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基层防控等能力全面提升。疫苗接种工作有序推进。核酸检测应急演练、网格化管理实战演练取得良好效果。面对全国多点散发、周边省市局部聚集的严峻形势,及时采取果断措施,严格重点人员排查、重点场所防控,坚决遏制疫情传播蔓延,全市无一例确诊和疑似病例,守好了霍州阵地。灾后重建取得全面胜利。面对多年不遇的持续强降雨,霍州市在山西省、临汾市的指导支持下,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抢险救灾。灾后重建措施精准、推进高效,全市1662户需修缮和重建的受损农房全部如期竣工,切实保障了受灾群众吃得饱、穿得暖、住得舒心,彰显了霍州干群和衷共济、勠力同心的精神风貌。
城乡品质同步提升。这一年,霍州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力实施“创国卫”和农村“六乱”整治,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城市颜值得到改观。深入推进靓城提质,拆除各类违建165处、取缔店外经营摊点185处、清理流动摊点1000余处,对滨河路、南外环等街道进行了环境整治,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形成了鼓楼周边和开元街等多个城市新街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完成,汇元小区、丽景·中央公园等房产项目稳步推进,城市品质大幅提升。乡村振兴提质增效。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14户“三类户”消除风险72户,落实衔接资金1248万元,发放小额信贷400余万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16个。完成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1万亩农业生产托管。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完成5.59亿元。农村“六乱”整治深入推进,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村庄全覆盖,农村改厕完成2050座,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农村建房“四办法一标准”管理办法取得初步成效。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霍州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持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厚植绿色发展生态底色,全力描绘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美丽画卷。这一年,霍州市以超常举措、超常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铁腕推进治气、治水、治土和汾河流域综合治理。46家涉气企业完成深度治理,31家工业企业实行错峰生产和运输管控。清洁取暖改造1632户,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清洁煤”补贴标准达1100元,为历史最高,保障了群众温暖过冬。全年优良天数达到226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04,取得“十三五”以来最好成绩。汾河干支流河道“清四乱”2万余立方米、拆违建2000余平方米,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有序推进,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文旅商贸提档升级。三千年的文化积淀和秀美山川,造就了霍州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吃好“旅游饭”,做大做强文旅产业这个战略性支柱产业,努力开创文旅融合提档增速、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是必然选择。这一年,霍州市积极塑造文旅品牌,努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加快释放消费潜力,助推三产持续向好。《霍州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霍州署创建国家4A级景区规划》编制完成,七里峪景区通过“省级旅游度假区”复核验收。“霍州市游客集散中心”建成启用,七里峪村至尉候村路段全线通车。千佛崖考古有重大发现,摩崖造像重新完整面世。《石兰峰》电影在山西省委党校首映,电影《锣鼓》摄制完成,蒲剧《廉吏曹端》精彩亮相。“礼享生活·晋情消费”霍州文旅商贸推介活动、“中镇霍山·华夏州署”第十一届文化旅游月暨“寻根·铸魂·悦生活”等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完成了“天下霍姓出霍州”展陈,启动了霍氏文化产业园项目,召开了“迎宗亲·兴霍州·携手筑梦”2021年招商引资推介会。霍州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韵、发展之势得到展示,知名度、美誉度得到提升。红星美凯龙进驻霍州,香江广场商业综合体开业在即,霍州年馍、每日坚果、鸣梦粗布等特色产品销售额实现新突破,电商产业网络交易额增长30%,霍州成功入选2021中国县域电商竞争力百强榜。
改革创新活力迸发。这一年,霍州市着力在体制机制上破难题、强效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开“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全年办理事项516件,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跨省通办”改革取得实效,“证照分离”改革不断深化。“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0%以上。开发区行政管理事项授权新增67项,要素保障全面提升。国企国资改革持续深化,“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完成,18家国企退休人员实现社会化管理。霍州市国有资产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挂牌运营。
民生福祉持续增强。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唯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才能让人民群众的日子更有盼头、更有甜头。这一年,霍州市顺应群众期盼,确保85%以上的可用财力用于民生建设。持续接力举办第13届爱心助学活动,筹集资金155万元,资助困难学生236名。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聘请北京培文国际教育科技集团管理团队入驻霍州一中,创新了教学管理机制。西张小学建成投用,新人民医院、妇计中心项目有序推进,中医院荣升二甲,技工学校获批“山西省省级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全市职业技能培训5814人,从业人员持证87570人。全年共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2852.44万元,医保参保人数达27.87万人,参保率99.38%。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完成99147人,完成率101.09%。邮储银行投放创业担保贷款2128万元,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56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3%以内。同时,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开展全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严格安全监管执法,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常态化抓好信访维稳、社会治安、扫黑除恶等工作,社会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
心之所向,无远弗届;行之所至,未来可期。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霍州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接续奋斗再出发,聚力书写新答卷。霍州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临汾市委“1355”战略,按照临汾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和霍州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围绕“转型出雏型、率先蹚新路”总体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四区”战略定位,按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工作矩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在推动产业转型、城乡发展、文旅融合、生态建设、改革创新、民生改善等领域实现新突破,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社会大局安定和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图由霍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