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农信力量

2022-02-19 15:03:5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行使命 奋勇争先

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农信力量

省联社临汾审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李建学深入一线,了解农户灾后重建金融需求,征求群众对农信工作的意见建议

线上放贷

助力药茶产业

整村授信现场

入企服务

重温入党誓词

直播“带货”

礼仪培训

宣传金融知识

  2021年,全市农信社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规划部署,以市第五次党代会确立的“1355”战略为指引,用优质的金融服务和源源不断的信贷资金撬动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效发挥了“地方金融主力军”重要作用。截至2021年末,全市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达1397.07亿元,较年初净增136.68亿元,完成任务目标的112.03%,增幅达10.84%;其中对公存款较年初净增74.1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1003.65亿元,较年初净增89.87亿元,完成任务目标的120.31%,增幅达9.83%;其中实体贷款较年初净增100.58亿元,完成任务目标的145.03%。特别是三年内完成了9家机构的改制,翼城农商行作为全省第100家农商行正式挂牌,为建党10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标志着我市实现了“全域农商行”的历史性突破。年末,临汾农信在全省农信系统重点指标考核中荣获第一,临汾审计中心也被评为“优秀市级机构”。

助力乡村振兴

服务“三农”惠民生

  为更好地落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推进会精神,省联社临汾审计中心团结带领全市16家县级机构坚持践行服务“三农”的宗旨使命,以整村授信工作为总抓手,深入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推进”信用工程,实施网格化推进,全员走进农村、社区、街道、市场,主动上门与农户、商户以及各类经济组织逐一对接,开展摸底调查、宣讲金融政策、对接融资需求、批量评级授信,着力推动全辖实现“三个全覆盖”,即:符合条件的客户授信全覆盖、有资金需求的用信全覆盖、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为了更深层次地融入乡村振兴,襄汾、曲沃、大宁等农商行与县委组织部、县政府办对接,选派党员骨干作为“金融挂职干部”,驻乡、驻村为群众提供“零距离”的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户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截至2021年末,全市69.88万农户中,被农信社评级授信的达52.54万户,授信覆盖面75.18%,总授信金额达892.33亿元;累计用信户数达21.04万户,用信率为40.05%;全市农信社纯农业贷款全年新增25亿元,余额达163亿元。

  为提升支农服务水平,全市农信社上线了互联网信贷系统,一笔贷款从申请、调查、审查、审批、授信、发放等流程全部在移动平板电脑上办理,信贷人员直接上门提供“一站式”服务,使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了高效便捷的信贷服务。截至2021年末,全市农信社共通过网贷系统授信33183户,累计授信金额26.02亿元;累计用信户数28812户,用信金额22.89亿元。大量诚实守信的农户、商户借助网贷系统,拥有了“一次授信、周转使用、随用随取、随有随还、用款付息、不用无息”的创业“备用金”,为致富增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面对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新形势、新任务,省联社临汾审计中心多次与市金融办、市农业农村局对接,拟定了《关于强化农村中小银行机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同时紧紧围绕市委产业规划,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帮扶“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支持了包括吉县超正果业、隰县广鑫梨业、乡宁戎子酒庄、古县江波药材在内的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达379户、贷款余额8.89亿元。

助力灾后重建

帮扶小微渡难关

  面对疫情和洪涝灾害对全市小微企业带来的严重冲击,全市农信社主动作为,通过实施“五个到位”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一是行动部署到位。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下发专门文件,在全市农信社先后启动了“百行进万企”及“金融支持救灾减灾专项行动”。二是摸底调查到位。组织1300余名信贷人员深入服务辖区实地勘察,充分了解各类市场主体复工复产、灾后重建的基础性金融服务需求和资金缺口,认真统计、建立台账,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三是资金统筹到位。由审计中心统筹全市信贷资金,单列50亿元抗击疫情专项信贷额度、10亿元防汛救灾专项信贷额度,专款专用,确保小微企业“贷得足”。四是产品服务到位。指导各行建立小微专营中心、小微事业部等,结合实际研发推出兴隆贷、兴旺贷、减灾贷等36款特色信贷产品,简化业务办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小微企业“贷得快”。五是减费让利到位。向市、县两级人民银行申请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资金43亿元,最大限度地进行利率优惠,共减费让利达3000余万元;与市、县两级财政性融资担保公司全部签订合作协议,实行“总对总”批量“见贷即保”,缓解“担保难”问题;对受疫情及灾情影响出现暂时性经营困难的客户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并视情况提供展期、无还本续贷等服务,极大地降低了客户财务负担。截至2021年末,全市与农信社发生业务关系的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共39591户,占总户数45429的87.15%;全年新增41亿元,余额达392亿元,共带动解决了80余万人就业问题;对受疫情影响的1425户、25.36亿元小微企业贷款执行了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同时返还利息达2.13亿元,为全市“稳企业、保就业”提供了坚实支撑。

助力项目建设

支持转型强实体

  为更好地支持我市在转型发展中争先崛起,全市农信社组织开展了“千企谋发展 百亿助转型”排困解难服务实体经济工作,积极参加市政府及市商务局、市促进外来投资局关于项目建设及招商引资的专题会议,以及市人民银行、市发改委组织的经济形势分析会、银企座谈会等,特别是紧紧围绕全市“三个一批”规划,对省、市、县重点工程项目实施名单制管理,各行社组建专职团队,逐户上门了解融资意向、资金需求,精准对接服务,大力支持传统产业转型以及钢铁、装备制造等行业的发展。

  2021年,全市农信社投放重点项目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贷款43亿元,余额达467.22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业贷款余额达104.11亿元;新能源、新材料、新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达11.54亿元;商贸物流业贷款余额达13.61亿元;文化旅游业贷款余额达6.96亿元;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健康养老、居民服务等产业贷款余额达331亿元。先后支持了山西建邦集团铸造有限公司等传统制造企业改造升级,支持了山西恒瑞昆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等高科技制造企业扩大规模,支持了山西盛泰源特种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现代装备制造企业提高产能,以及安泽的山西永鑫通海铁路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曲沃的山西晋南钢铁集团、蒲县的宏源煤业、乡宁的云丘山旅游开发公司等省、市、县重点项目100余个,贷款余额达98.68亿元,同时协调全省农信系统为市投资集团、市热力公司融资,有力地维护了市政民生稳定,彰显了“地方金融主力军”的责任担当。

助力高质量发展

提质增效再出发

  2022年,全市农信社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深化地方金融企业改革化险提质增效专题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确立的“1355”战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第一方阵。主动融入“1355”战略大局,深耕“三农”和县域主阵地,充分发挥点多面广、人缘地缘优势,实施网格化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特别是农业“特”“优”产业发展。紧跟市委规划,倾力支持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及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有效满足重点项目信贷需求,2022年投放实体经济贷款50亿元、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40亿元,积极助力我市建设黄河流域绿色崛起转型样板城市、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

  同时,全市农信社将聚焦提升自身生存力和发展力,健全完善内控机制、激励机制、对标机制,积极推动金融创新,不断提高金融服务供给效率、拓宽营收创利渠道、增强内源性风险抵补能力,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监督执纪问责,一体推进“三不”机制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农信“铁军”,当好全市人民信赖的“百姓银行”,在服务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征程中谱写转型发展的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

  策划:李永军

  文图:程 霄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