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经济开发区:奋力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
蓝天白云 高楼林立
临汾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元福明调研重点工程建设
现代化的华翔集团厂房
临汾经济开发区科创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
山西三水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山西陆合飞虹科技产业园
康庄大道
东风扬暖春意浓 品质发展赋新能
2021年经济工作回顾
2021年,临汾经济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升级国家级开发区为目标,以再创省考指标优秀为抓手,努力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凝神聚力,知责担当,攻坚克难,圆满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主要指标任务较好完成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均实现了一定比例的同比增长。全省开发区发展水平七项考核指标中,工业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企业净增、实际利用外资、“四上”企业新增数量均实现了较大比例的增长。
项目建设奋力推进
聚势赋能不断增强
成立了11个项目工作专班,对全区78个项目实施领导包联;大力开展“项目前期手续集中办理月”活动,有效推进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进度;坚持召开重点项目工作专班调度会议,切实加快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全年实施了78个项目,概算投资442.96亿元。
“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
营商环境更加优化
着力打好“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组合拳。全年纳入“全代办”项目9个,提供“领办、代办、专办、一网通办”服务62次,办理各类事项400余万件,群众满意度达到99.9%。建立并优化了“办税服务容缺容错”制度,创新推出“税务容缺专递EMS”服务。
改革创新接续发力
运行模式不断优化
持续深化“三化三制”改革,积极探索“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在原有国有平台公司基础上,按照“管运分离”模式新成立了招商引资服务公司、园区运行服务公司、人才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三个国有公司,初步形成了“招、融、建、服”全链条公司服务架构。
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完成了“十四五”生态环境和水污染保护规划,编制了生态环境保护“三线一单”,区域总体规划环评获得省厅批复,全方位构建了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框架。唐尧国控点在市区五个国控点位中综合指数及改善率排名第二,涝洰河水质全面退出劣五类。
招商引资持续加力
提质扩量效果显现
实施了“双招双引”和“中外产业园”建设,全年签约各类协议24个,签约额突破100亿元。特别是开展并参与了“三个一批”活动4次,共签约项目7个,开工项目4个,投产项目10个,达效率95.16%,切实发挥了转型发展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作用。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积极推进工业园区排水管网(一期)项目、河汾二路(西大街-中大街)道路工程、滨河东路辅道(河汾四路-向阳西路)道路工程等9个基础设施类项目建设;着力推进重型机械、煤机制造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科创产业园北区、新能源标准化厂房建设。
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
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相继打造“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党建工作指导站”“小区红色驿站”等党建平台体系;树立“桂莆双红基地”“广奇商务楼宇”等党建特色品牌;甘亭工业园区、管委会机关党委等相继获得“全省两新组织党建示范园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做好经济工作五点深切体会
坚持思想引领不动摇
坚持把完整、准确、全面把握新发展理念与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紧密结合,统筹谋划和有效推进全区经济工作。一年的实践证明,只要完整、准确、全面领会和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牢牢把握临汾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方向。
坚持目标导向不反复
紧盯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目标,持续提质扩量、聚势赋能,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一年的实践证明,只要目标笃定、措施得力,全区一盘棋、上下一条心,人人谋发展、个个想办法,就一定能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坚持问题导向不松懈
靶向施策、精准把控发展短板和薄弱环节不松劲,向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持续发力。一年的实践证明,只要把发展短板和薄弱环节找准摸清,措施精准到位,就能一步步发展壮大。
坚持创新驱动不停摆
秉持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理念,持续做好改革创新文章。一年的实践证明,只要坚持用改革的方法推动工作,用创新的理念开展工作,就能有所突破、有所成就。
坚持底线思维不含糊
始终以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疫情防控、各类风险防范等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谋划工作、推进工作。一年的实践证明,只要不突破底线,不触碰高压线,发展就能行稳致远,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目标。
图片:梁 青 史晓岩 苏亚兵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