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阳光穿过葡萄藤架暖洋洋地洒在小院里,房里不时传出阵阵声响。铺地板、搬东西、刷墙漆……7月21日,在尧都区水利局安全文明小区李恒基老人的平房小院里,尧都区暖心工程暨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生活环境改善项目施工队的工人正忙活着。
“来,咱一起抬出去。”李恒基的儿子李焕杰每天都来施工现场转转,遇到能帮忙的也毫不懈怠,“这么多人来给咱家里翻新装修,自己有多大劲就得使出多大劲。”
临近中午,尧都区尧庙镇下靳村的一处院子里,施工队的工人正在粉刷平房外墙,走进房内,粉刷后的客厅洁白如新。看着敞亮的屋子,今年95岁高龄的张新春笑眯了眼,直言感恩,“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心和照顾……”
截至7月1日,尧都区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共有26人,其中,年纪最大的98岁,最小的89岁,平均年龄93岁。尧都区委、区政府在深入开展“向人民群众交好账”实践活动中,为了将惠民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进一步提高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让老党员们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启动了尧都区暖心工程暨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生活环境改善项目。
“经实地走访,我们详细了解了26户老党员的生活现状和居住环境,将改造分为三类,重点改造、一般改造和局部改造。再通过一户一策的方式,力求改造后的居住环境让老党员们住得舒心。”在项目监理李鹏看来,这项工程必须做到精益求精,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与马虎,“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浴血奋战,出生入死;在和平发展年代,他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不居功自傲,我们必须要保证工程质量,切实将暖心工程建设好、落实好。”
“我们就是要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尊重老党员,学习老同志的良好社会氛围。”尧都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白向阳说,“老党员是革命功臣,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永存的红色基因。区委、区政府始终关心关怀着他们,今天我们开展这项暖心工程,一方面是感恩老党员,传递党的关怀和温暖,另一方面也是激励全区共产党员都能铭记党的光辉历程,传承红色基因,用奋斗和实干在各自岗位上书写崭新篇章。”
记者 刘静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