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上留村:强村壮企产业兴 "破茧化蝶"焕新生

2023-05-16 09:21:5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五月的上留,果蔬满园、瓜果飘香、芳香四溢。行走其间,到处一幅勃勃生机、和谐美善的画面,村民们有的在清理杂草,有的在大棚里辛勤劳作,有的在接待来访的游客,有的在儿童研学基地嬉戏游玩,还有在观景台欣赏美景……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上留村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把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建强基层组织、夯实治理根基的“主抓手”,立足资源禀赋,发展多种业态,形成集体增收、群众致富、产业提质的良好效果,成功入选2022年山西美丽休闲乡村。

  集中清理“开路”,盘活闲置资源

  上留村之变,得益于选对了“带头人”、走出了“新路子”,曾经的上留村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矛盾纠纷复杂,2017年在外经商的刘志峰回乡后,毅然挑起了党支部书记的重担。上任之初,他就从清理集体资产入手,着力整治集体土地低价承包、违规使用的乱象,让“死资源”变成“活资产”。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村里的162亩集体土地全部都是酥梨果园,由于长期无人管理,被部分村民私下占用多年,回收土地困难重重。经过一户户家访、一次次座谈、一遍遍劝说,两名老党员带头交园,剩余村民和村委商定具体条款后也签字交回,历时一个多月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集体土地收回来了,如何提高效益带动增收,成为摆在村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经多次研究商讨,用42亩果园置换村中土地,修建集中连片移民区,其余120亩老旧果园全部高接换优成玉露香梨。“我们整合盘活集体土地,联合农户发展玉露香梨主导产业,不仅每年给村集体带来10万元收益,还能带动14户村民户均增收2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志峰对玉露香梨示范园发展充满了希望。

  多业并举“增收”,拓宽发展路径

  在巩固梨果主导产业的基础上,上留村在大棚樱桃、大棚葡萄、果蔬采摘上持续发力,形成“农、文、旅、康”一体化发展格局。

  上留村是易地扶贫集中搬迁村,村内剩余劳动力丰富,为优化产业布局、带动务工就业,村集体带头发展樱桃大棚种植产业。投入资金100万元,建设8座高标准暖棚,种植樱桃苗木320株,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0余万元的经济收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吸收本村劳动力组建产业工人队伍,实行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既壮大了集体实力,又吸纳了剩余劳力。

  在樱桃试种成功的基础上,村集体在四季果蔬和葡萄产业上做起文章。投入资金140万元,建设3座占地8亩的高标准暖棚,按照生产周期种植时令果蔬,确保一年四季采摘不间断,可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14万元,同时带动25户务工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左右。投入资金27万元,建设了5座葡萄大棚、10亩大田葡萄,栽植6500株早夏黑葡萄。村集体在葡萄种销上经验有限,而云兴菌类药材产销专业合作社多年来经营农产品产销,为搭乘合作社技术、市场、销售的“顺风车”,村集体以农业设施、葡萄苗木入股,合作社负责日常运营和产品销售,分别占股40%和60%,年底按入股比例进行分红,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6万元。“为提升集体经济市场化水平,我们全力促成村集体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破解了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不优、销售不畅的难题,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这是龙泉镇党委书记毕小龙的真切感受。

  农旅融合“提效”,全面激发活力

  近年来,休闲采摘备受城市居民青睐,村集体瞄准这一市场机遇,利用区位交通优势,投资60余万元,积极打造集采摘、民宿、农家乐、观景台、儿童研学等设施为一体的“三区两站一循环”农文旅产业示范基地,以此村集体每年可增收5万元。

  美丽乡村要有颜值、有内涵,更要有底气。梨果、光伏、四季采摘、康养旅游4大产业给上留村乡村振兴带来了充足底气。2022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达30余万元,同时实现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干群关系日益融洽、村民生活蒸蒸日上,强村壮企富民的多重效应在这里得到了最好诠释。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上留村仅仅是隰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代表。近年来,隰县坚持“一主三链五联”的发展思路,形成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管理、智慧化引领、普惠性受益的良好效应。截至目前,全县67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其中达到50万元以上的16个。相信随着村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隰县的乡村振兴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刘 磊 高鹏飞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