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创新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纪实

2023-08-15 08:41:1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现在的孩子很小就开始接触电子设备,长时间对着电子屏幕,视力下降很厉害!这几年,通过家校联合,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用眼习惯。”今年暑假,收到学校发布的预防近视科普知识后,市第一中心学校初三376班的学生刘子瑶与妈妈田艳绒制定了一份护眼计划,田艳绒告诉记者,得益于老师和家长的监管,孩子视力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儿童青少年的视力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保护儿童青少年眼健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近年来,我市将儿童青少年“光明行动”工程纳入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年度考核,发挥政府、学校、家长、孩子、医院等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建成立体防控网络,打出了一套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组合拳”,掀起守护孩子光明未来的行动高潮。

  五方协同 形成护眼合力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市成立了有关市领导为组长,教育局、卫健委等11部门为成员的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以提升视力健康知识知晓率、学生用眼行为改进率、视觉环境条件达标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优秀率为抓手,强化“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2021年起,我市推进“健康教室”,实施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改造和课桌椅“双达标”计划。2022年共投入2738万元,完成了全市公立学校教室采光照明、课桌椅全面改造工程。

  作为我市新增省级近视防控试点县之一,隰县19所中小学校的教室照明等设施及教材、考试试卷等用品卫生达标率100%,部分学校实现了教室灯光“按需照明”,确保孩子们的桌面灯光照度保持恒定,让师生在更加科学和舒适的光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

  近年来,我市由教育部门配合医疗卫生机构,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率等报告和统计分析,筛查结果录入“青少年儿童视力健康数据档案”,做到“一生一档”,对视力异常的学生进行提醒教育,做到了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

  市教育局陆续印发“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文件,为预防近视提供了“实招”:严控书面作业总量,严控布置手机作业,监督并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写姿势,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小切口,大改革。所有管理放在一起,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健康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市教育局基教科近视防控工作负责人张婧介绍,2022年,我市新增隰县为省级近视防控试点县,新增尧都区第三幼儿园、蒲县东关小学、临汾市乡贤街小学等11所学校(幼儿园)为省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示范学校。一个政府顶层设计、教育部门落实、学校组织实施、专业医院支持、家长学生配合的“五方协同”防控格局基本成型。

  扎实推进 学校挑稳重担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近视防控摆在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专项行动的突出位置,为了不让娃娃们戴上“小眼镜”,各校都拿出了独特的“护眼秘籍”。

  今年6月3日下午3时,“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讲堂”在市第一中心学校礼堂准点开讲,众多中小学生和家长济济一堂。幽默风趣的话语,循循善诱的“套路”,把看似深奥的近视防控知识演绎得显而易见,博得了阵阵掌声。

  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蔡鹏受邀向同学们讲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知识,“距离过近或用眼时间过长,睫状肌逐渐收缩,使晶状体悬韧带逐渐放松,晶状体籍其固有弹性使之趋向球形,凸度变大,屈光力增强,长期如此,近视就出现了。这时远眺或眨眼,是在给调节眼睛‘加餐’。”用眼知识经蔡鹏这般抽丝剥茧的演绎,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直以来,市第三小学都特别重视学生爱眼护眼教育,通过每年3月、9月的近视防控宣传月,鼓励孩子们发挥奇思妙想,创作绘画、搜集知识制作手抄板。学生在创作中学习科学用眼知识,体会近视防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视一旦发生,是不可逆的,一定要把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做到像吃饭一样正常。”市第三小学教务处主任刘阿娟表示,学校每天都会在上、下午各安排一次眼保健操,确保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

  我市还充分发挥体育在近视眼防控中的作用,按照德、智、体、美、劳和非遗文化制定了100项社团菜单,大力开展体育项目进校园普及推广活动,推广适度的户外活动,让孩子眼睛经常“目”浴阳光。

  在隰县第一小学,低段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高段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学生校内体育锻炼,扎扎实实让孩子们眼睛受益。

  内化于心 养成良好习惯

  “临汾市教育局温馨致信:预防近视,家校合作,给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想要实现更好的综合防控效果,就需要让家长群体参与进来,市教育局从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开始,实施“动员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策略。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平时尽可能放下手机和平板电脑,花更多时间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这是预防近视的良方。”市第一中心学校教务处副主任王丽华表示,家庭作为孩子呵护眼睛、爱眼护眼的主阵地,帮助孩子保护好他们的“心灵之窗”,放假后将接力棒顺利递到家长手上,学校注重家校联动,借助公众号平台、家长微信群,全方位、持续性地对学生、家长进行近视防控的知识普及,构建了家庭、课堂、校园立体式的教育氛围,增强家庭近视防控意识,让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耳濡目染,感受近视眼“防”和“控”的方法,润物无声地将爱眼护眼的意识和知识内化于心。

  作为注重孩子眼健康的家长,田艳绒时常会关注学校讲授的保护视力医学知识,儿子刘子瑶回家后也能在妈妈的监督下,继续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放暑假后,母子二人每天都会一起打打球、跑跑步,进行户外体育锻炼,电子产品的使用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身为医生,田艳绒深知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对学校把“身体好”“视力好”放在第一位的理念格外赞同。“小孩子精力足,多动动既是放松,也是‘充电’。我们一家三口,都不近视。”田艳绒自豪地说。

  把爱眼护眼外化于行,把点滴行动细化在日常生活中。“学校举办爱眼护眼讲座和各项活动,使我意识到眼睛的珍贵及保护眼睛的重要性,也让我了解自己的视力情况,促使我更加爱护眼睛。”暑假期间,市第三小学六(6)班学生陈沫霖,通过自己掌握的保护视力方法,合理管理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坚持户外运动,这些已成为她生活和学习的好习惯。

  通过创新试点和探索,我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亮点不断,体质测试多年来一直位于全省前列,连续两年近视率为全省最底,让全市儿童青少年能够迎接每天的“睛”彩“视”界。

  记者 闫晏宏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