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白内障是我国首位致盲性眼病,也是全世界范围内第一致盲眼病。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统计,我国60至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而9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高达90%以上。根据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那么,按80%发病率估算,目前我国白内障患者人数已达2亿。而患者对白内障的知晓率非常低,认识不足,发展到晚期,出现了不可逆的视力损害,从而增加了手术难度及风险。
为了使大家更好地认识白内障疾病,现将白内障是如何发生、症状表现、以及治疗和预防、认识误区等,做总结供大家参考:
什么是白内障?
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引起眼内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就叫作白内障。人的眼睛就像一部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是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是照相机的底片,光线穿过角膜、晶状体后投射到视网膜上成像,再通过视神经传入大脑,我们就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了。正常晶体是透明的,而白内障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由透明变为混浊,阻碍光线进入眼内,从而导致视物模糊。
白内障的病因及分类
1.年龄相关性(或称老年性)白内障
最常见的类型,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增高,80岁以上的老人,白内障的患病率为100%。它是晶状体老化后的退行性改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年龄、职业、性别、紫外线辐射、糖尿病、高血压和营养不良等均是白内障的危险因素。常常双眼患病,但发病有先后,严重程度也不一致。
2.先天性白内障
出生前后即存在、或出生后才逐渐形成的先天遗传或发育障碍的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病,是造成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病因可分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病毒感染、药物、辐射以及孕期母亲患有全身病)及原因不明三大类。先天性白内障多数为静止的,少数在出生后继续发展。许多先天性白内障还同时合并其他眼部异常或病变,如斜视、眼球震颤、先天性小眼球、视网膜和脉络膜病变等。
3.并发性白内障
是由于眼部的疾病引起的白内障,眼部的许多疾病会引起眼内环境的改变,使晶状体的营养或代谢发生障碍,产生混浊。如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变性(夜盲症)、眼内肿瘤、葡萄膜炎、青光眼、高度近视等。患者有原发病的表现,可为双眼或单眼发生。
4.代谢性白内障
分为糖尿病性白内障、半乳糖性白内障以及手足抽搐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是由于血糖升高,进入晶状体内的葡萄糖增多,己糖激酶活化,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在晶状体内蓄积,细胞内渗透压升高,晶状体吸水肿胀而混浊,而诱发糖尿病性白内障。
5.外伤性白内障
由眼球穿通伤、钝挫伤、辐射性损伤或电击伤等外伤引起。多见于儿童或年轻人,常常单眼发生。外伤性白内障的视力障碍与伤害程度有关。如果瞳孔区晶状体受伤,视力很快减退。晶状体囊膜广泛受伤时,除视力障碍外,还伴有眼前节明显炎症或继发性青光眼。
6.药物与中毒性白内障
长期应用某些药物或接触某些化学药品引起,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激素、缩瞳剂、氯丙嗪、抗肿瘤药物、三硝基甲苯或避孕药,化学物质包括苯及其化合物、氟、萘、汞、金属等。
7.放射性白内障
电磁波谱从γ-射线到质子、中子、电子、微波辐射等都可导致晶状体混浊,因放射线所致的晶状体混浊称为放射性白内障。
白内障的症状
1.视力下降:这是白内障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症状。晶状体周边部的轻度混浊可不影响视力,而在中央部的混浊,虽然可能范围较小、程度较轻,但也会严重影响视力。特别在强光下,瞳孔收缩,进入眼内的光线减少,此时视力反而不如弱光下。晶状体混浊明显时,视力可下降到仅有光感。
2.对比敏感度下降:白内障患者在高空间频率上的对比敏感度下降尤为明显。
3.屈光改变:核性白内障因晶状体核屈光指数增加,晶状体屈折力增强,产生核性近视,原有的老视减轻。若晶状体内部混浊程度不一,也可产生晶状体性散光。
4.单眼复视或多视:晶状体内混浊或水隙形成,使晶状体各部分屈光力不均一,类似棱镜的作用,产生单眼复视或多视。
5.眩光:晶状体混浊使进入眼内的光线散射所致。
6.色觉改变:混浊晶状体对光谱中位于蓝光端的光线吸收增强,使患者对这些光的色觉敏感度下降。晶状体核颜色的改变也可使患眼产生相同的色觉改变。
7.视野缺损:晶状体混浊使白内障患者视野产生不同程度的缺损。
白内障的体征
晶状体混浊可在肉眼、聚光灯或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到。不同类型的白内障具有其特征性的混浊表现。当晶状体混浊局限于周边部时,需散瞳后才能看到。
白内障的治疗
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种眼药水或中成药被证实能治愈白内障或完全阻止白内障的发展。白内障发生后只能通过手术来治疗,而手术的方式就是将已经混浊的晶体取出来,再植入一枚人工晶体。
手术时机:
手术时机的选择,主要是取决于患者,当视力已经影响到生活和工作了,就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不建议患者等到成熟期,过熟期再行手术治疗,因为这个时期再行手术治疗,会大大的提高手术的风险,同时术中可能是会出现晶状体悬韧带的断裂,后囊膜的破裂等并发症,所以为了更安全地进行手术,建议患者不要等到过熟期白内障再行手术。
手术方式:
1.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应用超声能量将混浊晶状体核和皮质乳化后吸除、保留晶状体后囊的手术方法。目前在国内外广泛应用。超声乳化技术具有组织损伤小、切口不用缝合、手术时间短、角膜散光小等优点,并可在表面麻醉降下完成手术。近年来出现的微切口超声乳化术将手术切口缩小至1.5—2.2mm,大大减少了组织损伤和术后角膜散光,术后视力恢复更快。
2.飞秒激光辅助下白内障摘除术:
飞秒激光是一种以超短脉冲形式运转的激光,其具备瞬时功率大、聚焦尺寸小、穿透性强、精密度高的优势,为白内障领域近年来的突破性医疗技术。飞秒激光可应用于撕囊、预劈核及角膜切口制作,具有增加手术精准性、减少手术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等优点,是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手术方式。
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的具有如下四大优势:
1.微创
在传统的白内障手术过程中,手术切口由手术者的经验、情绪、环境、手术器械质量等因素决定,切割的精确度或多或少可能存在误差。而利用飞秒激光制作切口时,无须使用手术刀,整个过程完全由飞秒激光来完成,精确无误。
2.损伤小
飞秒激光可以在对眼睛几乎没有损伤的情况下,按照术前设计,正确无误地劈开混浊的晶状体,较大限度地降低了手术的创伤,术后恢复也更快。
3.手术适应范围广
飞秒激光的应用,把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许多以前无法手术的白内障,都可以通过飞秒激光成功地完成,同时避免过熟期囊膜破裂产生晶状体过敏性葡萄膜炎,和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晶状体脱位以及继发性青光眼。
4.视觉质量更加优良
许多高端多功能人工晶体,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视觉质量,但这些高端多功能人工晶体,要求手术的每个步骤都准确无误,传统的白内障手术很难达标,而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将传统手术方式中由人工进行的切口、撕囊、劈核三大关键步骤自动化,几乎可以达到零误差,为想要获得更加完美视觉质量的患者提供了保障。
飞秒激光辅助下白内障摘除术适用人群:
绝大多数白内障患者均适合(如果经济条件允许)。飞秒激光手术的精准更体现在对一些复杂特殊白内障的处理上。
1.选择多焦点、散光性等功能性人工晶体的患者;
2.膨胀期白内障患者;
3.硬核、全白白内障患者;
4.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患者;
5.高度近视患者;
6.独眼患者;
7.糖尿病患者;
8.前房浅造成撕囊困难的患者;
9.外伤性白内障患者;
10.晶状体半脱位、囊袋及悬韧带松弛的患者。
人工晶体分类:
人工晶体材料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性能相当稳定,能长期为我们的眼部组织所耐受。在正常情况下,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不需要更换,可终身使用。
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这是较常用的一种人工晶状体,它可以改善近视或远视,适用于任何人群,但它只有单一焦点,仅能提供看远的功能,视近时须佩戴老花眼镜。
双焦点人工晶状体:具有两个焦点。手术后能够兼顾远近视力,对比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能更大程度的摆脱看近距离对眼镜的依赖。
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新型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相对双焦点人工晶状体,可更好地改善中距离视力,减少光干扰现象,提升夜间视觉质量。适用于有远、中、近全程视力需求的患者,尤其日常生活中阅读手机、使用计算机等中距离视力需求较多的患者。
景深延长型人工晶状体(EDOF):又称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基本的光学原理是创建一个伸长的单焦点来增强聚焦深度。与多焦点IOL相比,EDOF型IOL创造了一个延长的焦点,而不是单纯的几个焦点,这显著扩展了聚焦的深度,使物像清晰范围扩大,减少多焦点IOL植入术后的眩光、光晕及星芒等不良光学现象。适用于有恢复远中距离视力和相对较好近视力需求的患者。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是指散光与人工晶状体球镜度数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人工晶状体,分为单焦点、双焦点和三焦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它特别适合既有散光度数,又想拥有良好术后视力的白内障患者。可以在摘除白内障的同时,将眼睛原有的屈光不正,诸如近视、远视、散光、老花眼等一起解决,让患者术后拥有满意的视觉效果。
面对以上不同类型的人工晶体,不是“越贵越好”,其实根据自身眼部状况和生活需求,多项眼科检查后,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最好!
白内障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手术当天部分患者有轻微的眼磨、眼红,都是正常的,如有眼胀疼甚至头痛、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
1.手术当天请勿自己打开眼部包扎,并尽量安静休息。
2.注意用眼卫生,切勿揉眼,洗脸、洗澡动作轻柔,勿使水流入眼内。
3.术后轻活动,避免抱小孩或提重物等粗重工作。避免眼部碰撞,减少低头弯腰,避免咳嗽。
4.清淡饮食,不吃油腻辛辣刺激等食物,戒除烟酒,保持大便通畅。
5.按照医嘱定时点眼药。用药前先洗手,勿用眼睛和手触碰到眼药水瓶口,以防感染。使用两种以上眼药水时,中间要间隔5分钟以上。
6.根据医嘱到医院复查。若出现视力突然改变,眼睛发红、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白内障的预防
1.日常防护
注意防晒、避免强光、紫外线伤害眼睛。强光特别是太阳光紫外线会损害晶状体,照射时间越长,患白内障的可能性越大。在阳光强烈时,可以使用遮阳帽、阳伞、墨镜等用来遮蔽紫外线。夏季中午紫外线最强烈时最好不要出门。
2.及时补水
注意补充水分,养成喝水的好习惯。水分在晶状体代谢和保持透明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老年人体内缺水,是导致晶状体变混浊的原因之一。因此,让自己养成多饮水的习惯,白开水、茶水、果汁都可以。特别注意防止腹泻、呕吐、大量出汗,那会造成脱水,也容易损害晶体。
3.注意饮食
平衡饮食结构,多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缺乏时会引起各种眼部的疾病,例如角膜病变、白内障、夜盲症等。胡萝卜、南瓜、冬瓜、番薯等食物富含维生素A;含 B族维生素较丰富的食物有花生、豆类、小米、动物内脏等。大部分水果和蔬菜中都富含维生素C。因此,均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也有利于预防白内障。
4.避免烟酒
避免吸烟、饮酒。很多研究表明吸烟与白内障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核性和后囊下混浊,这一危险因素是被写入美国眼科学会的白内障专家共识中。而高频率、高剂量饮酒也与白内障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中,经常碰到一些年轻的白内障患者,询问危险因素后,发现有大量饮酒的习惯。因此,避免吸烟、饮酒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延缓白内障。
5.安全防护
注意眼睛的防护,防止机械性、放射线性损伤。家长及老师要教育儿童不要用锐器打闹,不要玩危险玩具,不要拿刀、树枝互相打闹,防止发生意外。工作时要加强自身保护意识,戴上保护面罩或防护眼镜,避免机械性及放射性损伤发生。
6.谨慎用药
避免长期使用不明成分的滴眼液、药物或药膏。临床中经常遇到患者私下购买一些不明成分的滴眼液来“保护”自己的眼睛。有些滴眼液可能含有对晶体有害的物质,不能长期使用,用多了,反而容易导致、加速白内障的发生。另外,一些涂抹皮炎的药膏,可能会含有激素成分,长期使用,也容易导致或加速白内障的发生。
7.健康生活
多运动、控制饮食、避免肥胖、糖尿病。糖尿病和肥胖都是白内障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控制饮食、多运动来预防糖尿病和肥胖的发生也能够预防白内障。全身基础疾病少,眼睛也更容易健康。
8.适度用眼
适度用眼、预防近视及高度近视。近视是白内障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高度近视。近视在儿童期高发,因此,从小预防近视非常重要。如果近视发生了,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避免成为高度近视,可以减少将来各种并发性眼病的发生。成年人也要适度控制近距离用眼,尤其是电子产品的使用,因为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也会损伤晶状体、甚至是眼底黄斑。
(作者单位:临汾爱尔眼科医院)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