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 鲜花 温暖铺满安泽脱贫路

2017-01-13 11:35: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实施精神帮扶,给贫困户以情感关怀;因地制宜发展光伏扶贫和油用牡丹种植,探索乡村旅游扶贫新模式,加快特色产业扶贫;靶向施策,用心帮扶贫困户,开辟增收渠道;驻村干部力办惠民实事,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精神帮扶:暖心无距离对接“不掉线”

  去年12月8日,和川镇罗云村的贫困户李长荣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李长荣先生,你好,今天是您的生日,县委书记李强、政府县长牛庆国代表县委、县政府祝您生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简短普通的祝福短信,让他倍感亲切温暖。欣喜之余,让他没想到的是,包村单位和村干部又送来生日蛋糕和慰问品,和他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

  扶贫先暖心,把贫困户当亲人,在细节之处尽显关爱。县委书记、政府县长向贫困户发送生日祝福短信,专人给贫困户过生日是安泽开展精神帮扶、亲情帮扶中的一个暖心之举,也是该县构建扶贫精准联络带来的附属功能。县上编印的《安泽县脱贫攻坚通讯录》,把全县贫困户和镇、村、包联干部的联系方式汇集成册,并为160户无联系方式的贫困户免费发放手机,交够足额话费,让贫困户与帮扶人的联系时时畅通、永不掉线。同时,县、乡、村三级包联干部,建立本地的扶贫微信群,及时发布扶贫政策信息,掌握工作进度,随时随地了解贫困户的需求困难,及早跟进解决。以此为基础,在“一对一”的结对帮扶中,从第一书记到驻村工作队、从包联单位到乡镇干部,各级党员干部与贫困户交朋友,定期走访,跟踪服务,时刻保持着亲密的联系。使贫困户正视困难,重拾信心,激发了他们自我奋进、自我改变的内在动力。

  产业帮扶:向阳光要红利向鲜花要收入向旅游要财富

  去年12月10日,马壁乡下石村900kw地面光伏电站,集中连片的光伏发电板耀眼而壮观。笔者看到,电站主体已完工,工人们忙碌着加紧安装配套设备,工程已进入最后收尾阶段。据悉,并网发电投产运营后,全乡8个贫困村的集体经济、贫困户将分享到光伏电站带来的红利。

  光伏扶贫是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和有效举措,是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该县大力度、大手笔推进光伏扶贫帮扶工程,投入2800余万元,启动了装机容量为3800kw地面集中式光伏发电站项目。

  在力推村级集中光伏电站上马的同时,该县出台金融扶贫政策,补助贫困户贷款利息,引导帮扶他们安装3kw至8kw屋顶光伏发电设备。同时,打通延伸上下产业链,引进光伏生产企业——硕阳能源,从签约到试产仅用65天,建成投资1亿元、年产值8亿元的光伏组件生产线。截至目前,该县分区域建设的马壁下石900kw、马壁海东100kw、和川孔旺1700kw、杜村桑曲1100kw4座光伏电站即将完工。随着2016年年底各电站陆续并网,全县30个贫困村将坐收“阳光红利”300余万元;全县211户贫困户建成家庭电站,实现当日建成、当日并网、当日发电、当日受益,年平均收入可达6000元左右。

  油用牡丹既有经济效益、又具生态效益。抢抓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的有利机遇,安泽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与潞安集团等企业合作,由企业方或政府免费提供苗木、技术服务,政府给予每亩800元的种植补助,扶持引导全县1412户贫困户种植3407亩,使贫困户获得稳定的收入保障。

  绿水青山是安泽的财富。发展旅游业是打开财富之门的一把金钥匙。对此,马壁乡马壁村的贫困户付守礼感受颇深。他告诉笔者,在去年该村举办的“龙门福地美丽马壁”旅游节上,自家的土蜂蜜卖了近2000元。随着安泽乡村旅游的蓬勃兴起,越来越多农户在家门口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去年国庆节前后,安泽以“生态绿色、荀乡古色、太岳红色”的旅游资源为招牌,拉开乡村旅游的序幕,策划举办和川镇岭南村、马壁乡马壁村旅游节庆和府城镇红叶岭、杜村乡红色旅游主题活动,吸引客流32万余人。旅游节上,和川镇岭南村王茂春卖农家手工水饺,日营业额达400元;杜村乡贫困户徐金生、侯根林等人在旅游节上参与景区服务接待拿到了1000多元的劳务收入。据了解,4个乡村旅游节举办,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51.4万元,带动贫困户增收15.12万元。“家乡的旅游火了,自己的收入多了”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心声。

  干部帮扶:尊重民意 靶向施策 力办实事

  扶贫必须尊重群众意愿,才能事半功倍。贫困村资源、条件、基础各不相同,贫困户家庭情况千差万别,安泽县各级包联单位和驻村干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充分沟通、群众愿意的前提下,因地因人施策,为每个贫困家庭制定“帮扶措施”,千方百计为贫困村寻资金、办实事,回应群众关切、关注焦点热点,给贫困村(户)带来了新发展和新变化。

  “山上户均两亩谷,山下户均两亩稻,圈里户均两头猪”,这是和川镇车道村为贫困户打造的增收新模式。和川孔旺村山泉水质优良,他们开发利用资源,创办孔旺山泉水加工厂,吸纳劳动力就业,增加了贫困户的劳务收入。马壁乡借助刘村、荆村大力发展中药材的良好势头,组织50余户贫困户赴陵川考察连翘产业发展及学习连翘抚育加密技术,帮助他们在适宜坡地种植连翘。杜村乡桑曲村,依托河南柳江禽业集团技术服务优势,扶持连永光、闫永生分别养殖蛋、肉鸡,年人均收入均突破4000元,村民王志忠加入了双孢菇种植合作社,年收入由1600元增加至3500元。马壁乡卫寨村扶持资助刘迎花、郭玉平等贫困家庭发展养蜂、养兔等养殖业,并利用网络平台牵线搭桥,解决销售问题,户均增收800余元。

  在甩开膀子努力破解增收难题之时,安泽的帮扶干部们心头牵挂着村里的民生实事。马壁乡郎寨村“第一书记”王增华进村后,发现部分村民享用不到自来水,他多方奔走,重新规划建设该村自来水水源地,维修改造自来水管网,使村民吃上了放心水、安全水。东洪驿村到安上村的道路年久失修、路况极差,严重影响村民出行,该村“第一书记”王强盛找寻门路,上下协调,争取回资金700余万元,启动了“脱贫路”“民心路”修建工程。一年间,安泽驻村干部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在水电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等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争取协调回大量资金,把一件件惠民实事办在了群众心坎上,赢得了百姓的赞扬。

  (苏晓峰 魏建云)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