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推动+电商平台
临汾新闻网讯 “安泽是太行革命根据地。1942年至1944年,为适应抗日形势的需要,太岳区党委、行署等机关由长治沁源县南迁至安泽杜村乡小李村一带。”一些旅游团前来参观革命旧址时,小李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晓宾身穿八路军军装当起了导游,他声情并茂地讲解,把人们的思绪又带回到那段峥嵘岁月……
刘晓宾是一名24岁的大学生村官,他去年考到安泽后便积极投入到当地的脱贫攻坚战中,除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外,他利用业余时间搭建了一个公益电商平台,在网上推出当地土特产,助力农民增收。
“小李村是安泽县知名的革命老区,有着悠久的红色历史。村内有太岳行署旧址、太岳行政干校旧址等红色旅游景区。”刘晓宾介绍,一开始,上级领导安排他担任红色旅游景点的讲解工作,因为刚毕业,思想还不够成熟,应该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同时,作为小李村的村官,他也有传播红色历史的责任与使命。
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刘晓宾还要身穿八路军军装随时接待旅游团,因为旅游团常常不定时地来,刘晓宾甚至一天下来都不脱去身上的军装。
今年7月1日,他一共接待了9个旅游团。“那天一个团接着一个团地来,炎热的季节里,阳光直射下,我穿的军装早已被汗水浸湿,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讲解……”刘晓宾的讲解全部结束后已近天黑了,他当时累得能立刻睡着。但回去之后,他还是把落下的其他工作做完了,才安心地睡觉。
入一行就要爱一行,爱一行就要专一行。刘晓宾白天接待旅游团,晚上加班背讲解词,查资料,完善讲解内容。刘晓宾说:在一次次地讲解中,我可以更好地学习革命先辈身上坚韧、执著、不怕艰苦的品质。因此我也明白,我所有的疲乏,其实根本就不算什么。”凭着这股子认真负责的劲儿,加上之前在大学学生会的经验,刘晓宾在小李村的工作上手很快,但是依然摆脱不了青涩。
在最初走访入户的3个月里,因为说话、做事的方式不太“接地气”,他碰了很多“钉子”。面对这些,刘晓宾选择坦然接受,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入户沟通的新方式。一番调整之后,他又进行了新一轮的入户走访工作,这次,他认认真真地寻找沟通的话题,与每家每户进行了心贴心的交流,终于找到了实现农民增收的突破口。
刘晓宾说,与村民原来胜的交流让他茅塞顿开。原来胜与其他村民有所不同,他在讲述小李村调产困难的原因时,显得格外积极主动。原来胜告诉刘晓宾,以前小李村也搞过调产,但正是因为老百姓找不到销路,调产后的蔬菜、杂粮卖不出去,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
所以,宁愿种六七毛钱的玉米,也不愿意种三四块钱的小杂粮,由此,刘晓宾得出结论,老百姓不是不愿意调产,而是不敢调产。
针对村民的困惑,刘晓宾立即对此现象进行了思考、研究。
随后,他创造性地向上级提出了“先解决销路,再实现调产”的方案。这个新方案,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村民们的支持和认可。综合考量后,刘晓宾选择用电商来开辟销路。在之前的调查走访过程中,刘晓宾发现贫困户李海琴各方面都符合给电商平台做兼职工作的条件,而且她家位于路边,方便运输,有一间闲置的房屋还可以作为工作室。商量过后,刘晓宾便在李海琴家开始了电商平台的策划工作。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刘晓宾的“村官联盟农特产”公益电商平台于5月2日开始正式步入运营阶段。从一开始的小杂粮和土鸡蛋,到现在新增加的土蜂蜜,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也给村民提供了销路、实现了增收。目前,村官联盟农特产”已成功入驻开通“淘宝”微店”两大电商平台,营业额已经突破了5.5万余元,直接帮扶到5个行政村,包含贫困户在内的60余户老百姓累计增收5.2万余元。
谈起接下来的打算,刘晓宾信心满满。他说,现在全乡都在大力推动红色旅游,所以根据乡里的总方案,并结合小李村的实际情况,带头成立合作社,推广特色种植,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让农民都能搭上红色旅游的这列快车。同时,通过电商平台,尽可能地实现全村贫困户的帮扶覆盖与产业脱贫,并且希望电商可以对全乡的脱贫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让人“走进来”,还要把农特产“带出去”,努力让全村的老百姓腰包鼓起来,共同奔向全面小康。
记者郝海军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