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在扶贫攻坚战役当中,无数干部俯下身子、想好法子,为村民争取利益。在众多“第一书记”的队伍中,不仅有热血豪情男,更有飒爽巾帼。她们是扶贫队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袁美丽就在其中。
2015年8月,袁美丽上任安泽县和川镇法井村“第一书记”,那里地处和川镇北5公里,全村辖3个自然村,共119户,338口人,耕地面积1725亩,以玉米和小杂粮为主导产业。现在的法井村,多数农户种植了辣椒、大葱等露天蔬菜作物,多元化农产品的加工与种植,富足了百姓的腰包。法井村悄然变化的背后凝聚了“第一书记”袁美丽的心血和汗水。
自袁美丽上任两年多来,她吃住在村,与村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众所周知,从临汾开车前往安泽的这条路相对来说比较难行。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她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上,有时,半个月都不能回一次家;最长的一次,一个月都没有与家人见面。面对与家人的聚少离多,袁美丽从来不叫苦,不喊累。
她经常开着私家车,带着村干部前往外地考察、参观。往返几千公里,从不言苦。以至于她的车一年跑坏了五个轮胎;车子在两年的时间里跑了过去5年的里程数。还记得去年冬天的一天,她刚刚驱车赶回家,就接到安泽县委组织部通知周日开会,于是她冒着漫天大雪第一时间赶回安泽。那一刻,袁美丽的认真执着感动了镇上领导。他们纷纷表示:“这名女同志,下那么大的雪,来回跑这么远,真是不容易!为了村民能过得更好吃住在村,让人心生敬佩。”
据村民们表述,袁美丽从驻村后的第一天,就四处打听什么农作物产量高,有市场。几番周折,她在洪洞县找到了新型高产辣椒品种“满山红”,每亩产量可达400至750公斤,可使种植户每亩增收2000余元。在袁美丽和村“两委”班子的多方考察、共同协商,鼓动村民开始种植“满山红”,并和洪洞一家公司达成收购协议,与23户农户签订了收购合同。
在乡亲们看来,袁美丽压根不像从小生活在城市的人,对村民更是好的没话说。她做事认真勤恳,把乡亲们的事儿当作自己的事儿去办;她入乡随俗,时常往返于贫困户家已成为常态。无论严寒酷暑,在露天蔬菜种植基地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面对即将收获的蔬菜,她能站在地里入神地看着、开心地笑出声。对村民而言,“辣椒好日子就是丰收了。”
为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袁美丽带领村民去外省考察养鹅项目。还记得村里刚准备投资建设鹅舍时,她得到消息,江苏有一家公司鹅苗价格比考察过的孵化基地优惠很多。于是,她立刻叫停工程,面对即将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她选择独自承担,只为选择性价比最高的鹅苗,为村民节约投入资金,降低生产成本。
有人曾问袁美丽,“做村民的工作难吗?”在她看来,“站在乡亲们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自然就不难。”
细心、贴心、走心也是村民对袁美丽的一致认同。通往法井村的道路损毁严重,为此袁美丽想办法筹措资金修缮道路,解决了老百姓的出行难。与此同时,她还多方奔走,在法井村修建了两处排洪渠。还成功申报“光伏发电”项目,该工程为100千瓦光伏发电板,可连续25年产生稳定收益,年收入可达10万元左右,现已并网发电增加集体收入。她还带领村民开发荒地荒沟230亩,为村集体增加土地面积创造收益。为了村民能吃上安全的饮用水,她和村两委班子顶着烈日天天找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要资金。她还代表村级与电商企业达成协议,为村级农产品购销搭建平台,拓宽当地农副产品购销渠道。协调帮扶单位精准掌握全村58户贫困户的详细情况,采用“结对子”帮扶工作机制,帮助贫困户脱贫……一桩桩、一件件,都记在村民心里。贫困户张巧花告诉记者:“我住上了新房,还种了辣椒和大葱,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袁书记真是村里人的福星。”
群众的认可是对“第一书记”最高的褒奖。袁美丽用真心付出换来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用真抓实干换来了群众的满意。面对法井村的乡亲们,她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这答卷上的蓝图,正在让小村蜕变出富裕、祥和、美丽的模样。
记者 祁欣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