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强
近年来,安泽县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放在全县发展大局上去谋划,突出教育、关爱、帮扶青少年这个重点,充分发挥广大“五老”的优势和作用,努力为全县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
一、情系未来,夯实基础,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垒台筑基”。
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必须坚持和强化党的领导。对此,我们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全面夯实基层工作,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强化学习,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以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系统开展学习交流调研活动,查找制约关心下一代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研讨解决的思路和办法,把工作重点聚焦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上来。
建强组织,全面夯实工作基础。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坚持为关工委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将关工委办公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根据需要及时拨付相关经费。在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关工委安排专门的办公室,高标准配齐办公设施设备,并结合中心特点成立舞蹈室、绘画室、书法室、体育室等功能场所,有效确保了关工委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地开展活动。
壮大队伍,着力构建强力支撑。着力在“空白点”上抓组建,“示范点”上抓带动,积极将全县各级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和老同志纳入县、乡、村三级“五老”队伍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切实让“五老”老有所为、发光发热,做到关工委组织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目前全县基层关工委和“五老”组织已达132个。
二、心系教育,真情关爱,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土施肥”。
全县相关部门组成关爱联盟,关心、关爱青少年,全力为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贴心教育。近年来,累计投入2200余万元,完成了全县中小学校舍改造提升工程,完成22所学校空气能安装工程。先后完成了杜村、良马、和川三所幼儿园的主体工程建设,有效增强了教育“硬实力”。在与山西师范大学等高校长期开展“顶岗支教”活动基础上,深入推进“三优”工程,7个先进团队、个人、高效课获得市级表彰,县一中与晋城一中对接合作,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全县高考达二本线人数突破千人大关,创历史新高。
精准帮扶。凝聚多方力量,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关心帮扶助困青少年。对“五类”困难家庭学生进行资助帮扶,累计出资606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016人次。对全县留守儿童中弱势、失亲困境儿童实行精准关爱,18名儿童被纳入民政部门重点帮扶对象。
筑桥圆梦。民营企业一直是关工委建设的空白点,为填补这一空白,经过近三年努力,全县规模型民营企业全部建立起关工委组织,开创了“企业关爱遍地花”的良好局面。积极引导规模民营企业助力公益,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45名学生每人发放了5000元资助金,圆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求学梦”。
三、身系发展,扶植带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我们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基层,从青少年的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一方面,坚持育人为本,深化教育。充分利用安泽红色太岳革命资源,开辟了王光烈士墓、太岳行署旧址、刘少奇路居地等十大青少年教育基地,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累计学习参观4800余人次。编印《红色记忆》读本8000余册,全部发放到中小学生手中,帮助青少年了解党史、家乡史。开展“中华魂”读书活动,搭设擂台开展演讲比赛,熔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第四届“感动安泽”人物评选活动,评选出5名阳光少年,以榜样激励其他青少年奋进成长。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向青少年讲述党的光辉历史,近年来累计作辅导报告60余场次,青少年听众3500余人次,在全县青少年中形成了听党话、跟党走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坚持发展为重,共促成功。开展退休干部与年轻乡村干部“手牵手”活动,构建“商定一份牵手计划、每月固定交流一次、做好一本《活动簿》、每季实地调研指导一次、每年至少办一件大实事(解一件难题)”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老干部“传帮带”作用,帮助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特别是我们选择老专家组建服务团队,在青年农民中开展“菜单式”科技培训帮扶,助推青年农民创业发展,参训农村青年多达4200余人次。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438个,绝大多数由青年农民创办、领办,老专家发挥了重要的帮促作用。
今后,我们将继续牢记使命、主动作为,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开创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安泽全面振兴、绿色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系安泽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