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泽:让废弃农药瓶“回家” 让蓝天白云常在

2018-10-26 08:55:1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近日,在安泽县马壁乡农业废弃物存放点笔者看到,农委和乡镇工作人员正将回收的7万余个农药瓶统一封存装车,运往县城进行安全集中处置。

  去年以来,安泽县针对农药瓶残留污染率先在全市开展农药瓶回收处置行动,在全县104个行政村设立农资废弃物回收点,由县政府出资,以高出市场价十余倍,每个0.2元的价格回收农药瓶,积极引导广大村民自觉带回农药空瓶,有效地改变了以往田间地头、河边溪旁农药瓶乱丢乱弃的现象,既为村民带来了实惠,更有效地遏制了农药瓶残留污染。以两毛钱“撬动”了安泽的碧水蓝天。

  小投入新理念 换取环保大效益

  安泽是玉米生产大县,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近年来除草剂等农药的广泛使用,加之群众环保意识欠缺,废弃农药瓶成为土壤、水环境的新污染源,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和压力。

  如何破解面临的现实问题,改变农药瓶对土壤、水体的污染现状呢?该县经过集思广益,酝酿研究,及时出台了《安泽县农药瓶回收和集中处置实施办法》,在各行政村设立回收点,政府以0.2元/个的补贴价格回收废旧农资,大力推行“农委监管—环保监督—乡级主管—村级回收”的三级管理办法,构建起责任明晰、监管有力的机制。该县向全县农村发放“回收农资废弃物品、携手共建生态家园”倡议书10000余份,利用电视、广播、微信等平台营造声势氛围,动员7个乡镇干部、群众积极行动,对田边、河道内的垃圾、农药瓶进行清理,吸收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管理处置办法实行以来,有力地约束了群众随意丢弃、乱扔乱抛农药瓶的行为,极大提高了村民捡拾农药瓶的积极性。今年该县共回收农药瓶80余万个,政府补贴回收资金16万元。回收后废旧农药瓶,由拥有资质技术的企业,进行了集中处置,对废弃物进行了妥善有效处理。

  在和川镇农药瓶回收站,种粮大户吕金来手拿着卖农药瓶所得的几十元钱高兴地说:“政府高价收购农药瓶,减少了农药残留污染,多年没有鱼虾的小河今年鱼虾又多了起来,这受益的还是咱老百姓。”

  收购农药瓶强化源头治理,对症下药,有效防治了河流和土壤面源污染,实现了以小投入换取生态大保护的良好局面。如今,沁河及大小支流水质明显改善,鱼类种群更加丰富,鱼虾数量不断增加,休闲垂钓、游玩观光的人们与两岸的绿水青山共同勾勒出一幅恬静优美的幸福画卷。

  严执法重治理 让蓝天白云常在

  今年7月份临汾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统计数据显示:安泽排名第一。良好环境的背后,是党委统领、政府负责、部门作战、群众参与,共同奋斗构建环保大格局的结果。

  让二级、一级以上天数多些,再多些,让“安泽蓝”成为最美的风景,让安泽百姓呼吸更加清新洁净的空气,安泽县委、县政府始终坚守这样的初心。

  强化执法监管,维护环境安全。该县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对焦化、煤炭、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畜禽养殖场等企业,展开环境保护大检查,对全县排污企业进行跟踪监管,对发现的环境安全隐患、各类问题进行限期整改。积极发挥“专家会诊”作用,聘请环保专家,每月展开一次专家会诊,制订整改方案,指导企业整改到位。同时,该县修订完善焦化《环境应急预案》《焦化行业现场环境监察指南》,并每月组织一次专项事故应急演练,不断提升企业环境安全应急能力和环境执法水平。

  开展专项治理,推行清洁生产。全县企业累计投资4.18亿元实施一系列环保治理工程,推动企业环保设施提档升级,持续减少污染物排放。永鑫、太岳2家焦化企业完成焦炉烟气特别排放限值改造工程、熄焦废水深度处理工程、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工程及泄漏检测与修复工程。同时,加快白色烟羽治理、焦炉排气筒改造、无组织排放等污染环节改造以及VOCs治理工程。4家煤矿全部完成全封闭建设并安装喷淋设施,并且安装了车辆进出厂区冲洗平台。全县所有煤矿矿井水处理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全县5家洗煤企业全部完成全封闭煤棚及洗车平台建设,并取缔了所有燃煤锅炉。整治燃煤锅炉。安泽县对建成区燃煤锅炉、309国道沿线的营业性锅炉等总计142台锅炉全部淘汰。完成工业企业保留的燃煤锅炉升级改造。实施集中供暖,加快清洁取暖进程,改造面积148.2万平方米。扬尘治理上,该县5家建筑企业严格落实工地6个100%要求;引进机扫、喷雾等城市环卫车辆,提升装备水平,增加清扫频次和范围;交警、交通、公路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对苫盖不到位、不符合环保标准的车辆予以高限处罚。积极排查整修交通干线,修补坑槽,切实减少道路扬尘污染。严格排查散乱污企业,按照“两断三清”的原则予以取缔。加强散煤整治,公安、工商质监、安监等各部门严格监管,规范煤炭销售市场,取缔非法无证销售点,实施散煤来源倒查机制,坚决杜绝不合格散煤流入市场。6家个体加油站和5家中石化加油站完成油罐双层罐改造,全部安装了油气回收装置。对排放油烟的餐饮单位安装油烟净化设施;住建部门对所有露天烧烤摊点进行了取缔。

  河长制全覆盖 让母亲河碧波荡漾

  沁河,黄河的一级支流,滋养了安泽一方水土,滋养了一代代安泽人民。同时,安泽承担着向汾河、张峰水库供水、保障临汾和晋城用水安全的重任。善待母亲河、呵护母亲河,让她永远碧波荡漾,是每一个安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安泽县共有大小河流25条,其中沁河贯穿全县109公里,境内流域面积1955平方公里,为黄河一级支流,是全省唯一一条未被污染的河流,被列入省级“河长制”管理。按照《河长制实施方案》,2017年6月份县里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政府县长任双河长,县委常委及各副县长等县级以上领导任县级河长的领导机构。各乡镇也相应成立由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任双河长的领导机构,落实了县、乡、村三级河长。目前,共设立了13名县级河长,41名乡(镇)级河长,109名村级河长,县、乡、村三级“河长制”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境内25条河流实现河长制管理保护“全覆盖”。

  县、乡、村各级“河长”以上率下、主动作为,亲自抓、带头抓,他们从繁琐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或者利用休息时间,主动投入到巡河检查工作中,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指导落实清河工作,真正做到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目前,县级河长累计巡河达82人次,乡级河长巡河达288人次,村级河长巡河达2410人次。

  抓专项整治,解决突出问题。安泽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安泽县清河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关于集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的紧急通知》,全面展开了排污口摸排和清河行动。一是认真排查入河排污口。专门成立了由水利、环保、住建、农委、畜牧、林业、国土等部门组成的3个联合排查小组、7个督查小组,全面摸排、督查核实。清理河流如火如荼。截至目前,累计清理河道垃圾5.9万立方米,其中:河道内垃圾2.6万立方米,堤防上垃圾3.3万立方米,水面漂浮物261立方米,河道沉积黑泥1.81万吨,共出动人力1.5万人,上马机械0.37万台,初步估算累计投入资金614万元;不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抽调公安、水利、工商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采取“零点行动”等方式,严厉打击“乱采乱挖”“乱占乱建”“乱捕乱杀”等行为。目前,已开展专项巡查20余次,下达《责令停止水事违法行为通知书》4份,查处非法采砂行为2起,取缔非法制砂厂1处,查处非法捕鱼人员2起,3人;抓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编发《河长制工作简报》、制作美篇、在第26届“世界水日”和第31届“中国水周”举办了河长制宣传活动,在河口、路口设置河长制宣传标语,旨在唤起人们爱水、护水、节水意识,动员全社会投入到保护绿水青山的行动中来。

  安泽,因生态而著名,绿色生态是安泽永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安泽县紧盯环境质量和环境安全的红线,以铁的担当、铁的作风,统筹推进大气环境治理、水体环境提标、土壤环境修复、农村环境整治等生态治理八大工程,在全县上下掀起环境综合治理风暴,全力保护安泽的青山绿水,维护来之不易的生态成果,两毛钱“撬动”安泽的碧水蓝天,是该县环境保护治理的一个缩影,充分展现了该县坚决打赢环保攻坚战的“安泽力度”和“安泽决心”。(滕宁 魏建云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