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农药瓶。
临汾新闻网讯 安泽是玉米生产大县,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近年来除草剂等农药的广泛使用,加之群众环保意识欠缺,废弃农药瓶成为土壤、水环境的新污染源,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和压力。
如何破解面临的现实问题,改变农药瓶对土壤、水体的污染现状呢?
安泽县集思广益、酝酿研究,及时出台了《安泽县农药瓶回收和集中处置实施办法》,大力推行“农委监管-环保监督-乡级主管-村级回收”的三级管理办法,构建起责任明晰、监管有力的机制,2017年率先在全市开展了农药瓶回收处置行动,在全县93个行政村设立农资废弃物回收点,由县政府出资,以高出市场价10余倍、每个0.2元的价格回收农药瓶,引导广大村民自觉带回农药空瓶,有效改变了以往田间地头、河边溪旁农药瓶乱丢乱弃的现象,既为村民带来了实惠,更有效地遏制了农药瓶残留污染,以两毛钱“撬动”了环保的大收益。
该县向全县农村发放“回收农资废弃物品 携手共建生态家园”倡议书10000余份,利用电视、广播、微信等平台营造声势,动员7个乡镇干部、群众积极行动,对田边、河道内的垃圾、农药瓶进行清理,吸收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管理处置办法实行以来,有力地约束了群众随意丢弃、乱扔乱抛农药瓶的行为,极大提高了村民捡拾农药瓶的积极性。2018年,该县共回收农药瓶80余万个,政府补贴回收资金16万元。回收的废旧农药瓶,由拥有资质技术的企业进行了集中处置,对废弃物进行了妥善有效处理。
在和川镇农药瓶回收站,种粮大户吕金来拿着卖农药瓶所得的几十元钱高兴地说:“政府高价收购农药瓶,减少了农药残留污染,多年没有鱼虾的小河如今鱼虾又多了起来,这受益的还是咱老百姓。”
收购农药瓶强化源头治理,对症下药,有效防治了河流和土壤面源污染,实现了以小投入换取生态大保护的良好局面。如今,沁河及大小支流水质明显改善,鱼类种群更加丰富,鱼虾数量不断增加,与两岸的绿水青山共同勾勒出一幅恬静优美的幸福画卷。(滕宁 魏建云 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