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翠微山小院里传出阴晴冷暖之歌

2015-04-23 09:35:54 来源:

在大宁县南门外翠微山上,有一处花红草绿、整洁雅净的小院。这里人车稀少、幽静从容,虽然是一个只有6名干部职工的小单位,却将全县的风雨雪霜、阴晴冷暖及时传送至各个角落、乡镇农村,这里就是大宁县气象局。走进气象局综合办公室,液晶拼接墙会商系统、标准化机房和自动观测站已投入使用,15个乡镇区域站正及时反馈信息,将在灾害性、突发性天气来临之际提供实时准确的监测数据。会议室的墙壁上,“山西省气象部门文明台站标兵”“临汾市文明单位”“优秀达标单位”“服务主导产业先进集体”“五好基层党组织”等一块块奖牌、一面面锦旗凝结着全局干部职工不懈奋进的汗水,见证了这个山区小县气象事业发展的轨迹。

多方筹资 引进新型观测设备

前些年,人民群众对气象局的印象是“预报不准确”。由于在建站初期,气象观测设备简陋,工作人员只看风向标,由风向来判断云系变化,然后用笔把云图变化绘在纸上,通过一系列的曲线来确定天气预报,播报手段主要利用收音机反馈信息,常常出现天气过后才预报的尴尬局面。

如今,在上级气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投资数万元初步建成一套气象预警信息系统。气象局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一台台电脑正在接收天气的变化情况,一幅幅卫星云图自动地显示在电脑屏幕上,气象办公系统进入了全自动化监测时代。今年在市局业务科、装备中心的帮助下,对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业务软件进行了升级安装,并对业务人员进行了培训学习,熟悉了操作程序,使预警发布平台达到了物尽其用。同时,建成高清视频会商系统1套、气象灾害预警决策平台1个、气象信息服务站3个、区域自动气象站15个、1个标准化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示范基地。为充分发挥气象事业在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作用,该局将尽快启动气象防灾减灾信息发布中心建设,努力建成内外环境美、基础设施佳、文化气息浓、地方特色强、现代化水平高的山区一流台站。

优质服务 做好经济建设的前沿“哨兵”

“以前我们种地光靠感觉,现在每天都能在电视上看到各种气象服务信息,这些信息对指导我们种植大棚蔬菜、防病治虫帮了大忙。”在胡城村大棚蔬菜基地,菜农杨交贵激动地说出了心里话。

大宁气象局始终把气象服务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气象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服务需求,注重抓好农事重要季节、转折性天气和灾害性天气以及重点建设项目的服务,为做到“决策服务领导满意、公众服务群众满意、专业服务用户满意”,预报人员日夜坚守在工作岗位,认真分析每一份数据、每一张天气图、每一屏回波,把脉天公,明察秋毫,积极与省、市预报专家进行天气会商,认真理顺气象服务材料,统一发布渠道,规范天气预警和重要天气实况的发布材料,同时,增加了月《气候评价》《墒情分析》等服务材料,有效地提高了预报发布的效率。

今年新增加人工影响天气设备随时待命,并配合省、市人影办完成了对火箭作业设备的年检工作,对作业人员进行了上岗培训,提高了业务素质和操作技术水平。目前,气象局标准化炮点已经建成,随着人工影响天气作用指挥系统的逐步完善,适时开展人工增雨防雹作业,为全县农业抗旱夺丰收提供了有力的气象保障。

通过扎实开展“服务群众年”活动,大宁县气象局今年1-9月份地面气象测报、数据传输准确及时无差错;各类气象信息传输率均在99%以上。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规范运行,各种气象设备设施装备运行状态良好,自动土壤水分测报无错情出现。今年共发放《长期天气预报》《重要天气信息》《气象灾害预警信号》《高考气象服务》42期,手机短信1.5万余条,24小时一般性降水预报准确率达75℅,按时完成了气象灾情的收集、上报、评估工作,无重大灾情漏报现象发生,在全县经济建设和服务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讯员 侯耀强 贺春荣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