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接种医生张永红:任劳任怨 血汗洒遍山乡

2016-02-25 10:27:0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正月初八,年味依然浓郁。在料峭的春寒里,不知疲倦的张永红又骑着她的摩托车向着麻束村进发了。这是新年过后第一次下乡,她不仅随身携带着疫苗药品,还带着给孩子们买的小玩具,还有给山里妇女捎带购买的一些日常用品。记得年前最后一次下乡时,房村一个怀孕的小媳妇悄悄在她耳边嘀咕,姨,下次你来时给我带点儿酸的吃的……

张永红深入农户家中为幼儿接种。

  张永红是大宁县疾控中心一名普通的接种医生,自从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脚踏实地、无怨无悔地奔波在昕水镇12个自然村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笔者为她粗略算了一笔账:28年来,在大山深处的田间小路上奔波了20多万次,为山村婴幼儿接种达6000余人次,多次被县里评为优秀接种医生。

  大公无私 挚爱接种事业

  张永红负责接种的12个自然村,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村民居住分散且对预防接种认识不够,加之外出务工人员多,给她的工作带来不小的困难。

  参加工作初期,张永红骑上自行车上山下乡,挨家串户地给适龄幼儿接种,时刻不忘向村民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在蜿蜒崎岖的土路上,她每次都是推着自行车走家串户,连着用坏了3辆自行车。后来,爱人支持她工作,给她买了一辆摩托车,她便骑上摩托车在山里穿梭,干工作的劲头儿更大了。每次下乡时,她都要带上一些糖果之类的幼儿食品和小玩具,为的是哄山里娃开心,顺利安全地完成接种程序。张永红最牵挂留守儿童和婴幼儿,对这些孩子倾注了更多的关爱。房村的小晶晶刚满3岁,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照管。张永红每次下乡都要看看这个远离父母的小宝宝,和她一起唱童谣、玩游戏,还给她送上了一些小玩具。小晶晶逐渐对她产生了深深的依恋,每次打预防针时都十分乖巧,打完了还拉着她的手不让她走。

  张永红每次下乡时都要帮乡亲们捎带购买一些日常用品,张大嫂的咸盐和碱面、李二嫂的酱油陈醋、山嫂想吃的黄瓜和西红柿……然后,骑上摩托车挨家挨户送去。时间长了,乡亲们自然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了解了预防接种的重要性,知道这不光是为自家的孩子,而且也是为全村子孙后代健康着想的大事,所以非常支持张永红的工作。工作28年以来,张永红每年平均为200余人次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其中为流动儿童接种达百余人次,她分管的辖区儿童预防接种率达到99%,建证建卡率达到100%。由于她的接种技术过硬,从业以来未发生过一例医疗事故,年轻妈妈都亲切地叫她“放心阿姨”。

  任劳任怨 血汗洒遍山乡

  28个春秋,张永红起早贪黑,跋山涉水,风雨无阻,匆匆行走的身影刻印在辖区群众的心坎里。在事业和家庭二者不能兼顾的时候,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

  2013年夏季的一天,张永红骑着摩托车行驶在接种路上时,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摩托车一个打滑摔倒了,她跌落在山崖边,后脚趾骨折,一阵阵钻心的疼。摩托车不能骑了,张永红忍着剧痛,背起药箱,随手摸过来一根树枝,就这样拄着树枝一瘸一拐地走进村里,为有需要的婴幼儿完成了疫苗接种。村干部见状赶紧叫来救护车把她送往医院,这时她受伤的脚趾已经血肉模糊,医生责备她来得太晚了,虽然尽力治疗,但还是留下了后遗症。后来医院得知她的事情后,又为她实施了二次手术,但由于骨折受伤严重,掉了一块趾骨,手术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留下了终身残伤。

  按理说,这次教训够深刻了,可张永红偏偏没长记性,干起工作来还是那么不要命。2015年初冬的一天普降大雪,她二次摔伤了左腿膝盖骨。县医院骨科的贺大夫让她住院治疗,可是,当时正是接种的关键季节,她心里怎么放得下那些孩子呢?于是,她没有听从医生的劝阻,第二天又偷偷下乡了。事后贺大夫感慨地说:“张永红真是个工作狂,明明膝盖骨裂缝了需要住院疗养,可她还是要下乡。这样敬业的医生真是少见!”

  自从走上乡村接种医生的岗位以来,张永红一天也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岗位,除了预防接种,她还顺便给孩子们看病,成为山里娃健康的守护神。

  淡泊名利 笑对人生万象

  朴实的打扮、不爱说笑的性格,虽已年届五十,但因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张永红看起来分外精神。

  多年来,张永红不知疲倦地学习业务技术,把对山里人的无限热情化作精益求精的职业技能,从不错过一次外出进修培训的机会。2000年7月,她生了儿子之后还没有过百天,就去临汾参加接种培训,回来时还买了许多业务书籍苦心钻研。好在家人都很理解她,每次下乡时,丈夫接送孩子,洗衣做饭,忙里忙外却毫无怨言。别人说三道四时,丈夫这样说:“让她干吧!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这是她应该做的!我全力以赴做好后盾也是应该的!”

  多年来,张永红先后骑坏了3辆自行车、2辆摩托车,收废铁的商贩几次上门要收她的破自行车和摩托车,她却舍不得卖掉。她总是说,这些车虽然破烂得不能用了,但是因为记录了工作路上的艰辛,因而显得特别珍贵。她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告诉孩子们,每个人活着都应该尽责、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也许人们会问,张永红这样辛苦,她的收入应该不错吧!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28年过去了,张永红还在“享受”着不足2000元的年薪,每当别人问起时,她总是笑而不语。她把“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在于她出生的贵贱,也不在于她地位的高低,而在于她为社会所作贡献的多少”作为人生的标尺,在平凡而普通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动人的赞歌。(侯耀强 杨东坡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