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2009年9月,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孙涛,被选聘为古县古阳镇上辛佛村党支部副书记,从此,孙涛满怀着激情与梦想,投入到基层一线,开始和“泥腿子”打起了交道。
“新农村建设没有产业支撑,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孙涛经过认真分析和思考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2010年初,孙涛在党中央政策的感召下,在县委组织部的动员下,他走进农家小院,与农民促膝而谈,了解民情,一来二往,大家慢慢和他熟悉了,愿意和他交心了。当得知当地农民收入很低、光景过得很苦时,孙涛心里十分沉重。
怎么才能改变这个现状?孙涛开始认真思考了,查找许多资料。得知多年来,古县就有种蘑菇的传统,几番考察学习后,他决定带领村民发展花菇种植,带领村民走出致富的新路子。
2011年4月,孙涛勇敢抗起了致富“大旗”,成立了古县第一个“村官”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古县凯涛成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以花菇的培育、种植、加工和销售为主,重点发展绿色无公害花菇、香菇、木耳等产品。
“任何事情想着容易,落实起来就困难重重。”谈起创业历程孙涛感慨地说,一切都是零起点,从办手续、跑贷款到开工建设,每一个步骤、每一环节都有说不尽的难处。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的铮铮誓言总在耳边回响,怎么能畏惧困难呢?孙涛铆足了劲,开始从筹措资金入手。跑断了腿,磨破了嘴,银行总算答应贷给他10万元,但距离22万元的资金还很遥远,无奈之下,孙涛便把自己的工资先垫上,又奔走于亲戚好友之间寻求帮助,半个月后终于凑齐了22万元。资金一到位,他便马不停蹄地购买设备,开通水电,建设蓄水池、房子、菇棚,一边干一边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丰收的喜悦仿佛已经绽放在了人们的脸上。
第一年孙涛带领大家试种了2万袋菌棒,起初长势很好,当所有人都充满希望和期盼时,由于管理不善和天气因素,直接导致十几万元的损失,这个结果无疑给村民们心头浇了一盆凉水。“年龄小,没经验,又缺资金,跟着他干行不行?”质疑声开始传开了。可是,孙涛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不争论、不辩解,而是咬着牙默默坚持着。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2012年,孙涛培育、种植花菇格外小心,对各种意外都做足了准备,全身心地投入到劳作中。菇棚中,人们总能看到他的身影,裤脚和鞋袜永远是沾满着泥巴。寒冷的冬季,忘我的劳作让他的手脚冻肿了,有时遇到断电,无法做饭,他就用冰凉的馒头垫垫肚子,继续埋头苦干。他的这种劲头,就连多年劳动的村民都感慨地说他是“拼命三郎”。苍天不负有心人,大棚里不断传出喜讯。最终,2万袋菌棒出产了2500公斤干菇,销售之后除去成本还有不少结余,跟着他打工的20多个农民挣了10多万元的工资。有了收获的村民喜上眉梢。
“孙涛是个有知识、有魄力、能吃苦的年轻人!”赞美之词一下子传播开了。从此,村民们对他刮目相看了,嘴里称赞着,眼神里更是充满深深的期待。心里的满足是暂时的,孙涛肩上反而多了几分担子,他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匆匆向前赶路。2013年,他又结合实际对20个菇棚进行了重新改造,使之更适合当地花菇种植的发展模式,调整之后,经济效益有了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该合作社已投资40万元,1万袋菌棒正在出菇阶段。今年,孙涛计划再增加3万袋,建设花菇棚20座、暖棚3座。
“今后,我要带领更多的村民发展花菇种植,帮助更多农民发家致富,打造一个古县百姓自己的知名品牌。”孙涛信心十足地说。因为基层工作成绩突出,在当地百姓中有极好的口碑。孙涛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先进个人”,2012年12月被省委组织部授予“优秀大学生‘村官’”,2014年5月被共青团省委授予“山西省十大最受关注新青年”、共青团省委和山西青年联合会授予“山西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彧淼)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