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丰收
临汾新闻网讯 金秋时节的大宁县太古乡,道路宽阔、林网层层,一个个苹果园里,鲜红的果实像一盏盏火红的小灯笼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在采摘苹果,卸袋装箱,一阵阵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人们喜悦的笑脸和红彤彤的苹果相互映衬,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仪里村的果园里,果农白立新激动地说:“我家今年苹果套了8万袋,好果子能卖到两块五左右,预计收入达到10万元。”村干部介绍说,仪里村从2012年开始发展苹果,现已有果园1400余亩,今年苹果产量预计可达30万公斤,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在果树管理工作中,包扶单位县委宣传部和乡党委、政府领导精心谋划,率先把移民工程和“猪——沼——果”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新果园的模式结合起来,将有果园的移民搬迁户房子建在果园里面,院子里修建“三位一体”的沼气池、猪圈和厕所设施,人畜粪便发酵后产生的沼气,可以取代炉子做饭,节约了能源,同时,沼渣沼液是果园需要的有机肥料。为了解决果农的管理技术问题,太古乡聘请两名技术员常年下乡指导传授技术,并通过在外地参观培训提高管理水平。村党支部书记贺三红感激地说:“乡领导为我们发展苹果产业操心劳神,竭尽全力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真是百姓致富的勤务员。”
处鹤村是太古乡苹果产业发展示范村,果园总面积1870亩,人均两亩果园,今年产量60万公斤,产值达到260余万元,仅苹果一项,人均增收近3000元,收入5万元以上的就有5户。果农景爱科说出了心里话:“以前种庄稼,一年连温饱都解决不了。自从苹果开始结果,日子就慢慢好起来,今年我家的20亩果园套了13万袋优质红富士,估计能卖12万元,我们一家四季不停地在地里忙碌,虽然苦点、累点,但是,看着苹果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光景一天比一天好,心里总是甜的。”
在苹果产业的发展中,太古乡按照宣传发动、技术推动、典型带动、项目拉动、利益驱动的发展思路,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太古乡发展苹果产业的地理、气候、土地、环境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发展苹果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从开展技术培训入手,组织成立了太古乡果树管理服务中心,聘请两名果树管理技术员,常年驻村为果农进行管理技术培训,同时在全乡选拔了21户示范户,通过辐射带动,形成了一带十、十带百、百带全乡的产业发展格局。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免费为果农发放了修剪工具、化肥、农药、地膜等各种农资,通过项目扶持,使全乡苹果做到了高起点起步、高标准发展。为了确保果树健康生长,组织乡村干部对高秆作物进行了严格控制,通过采取做农户思想工作、扶持特色低秆作物、乡村干部分工负责,按地块监管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高秆作物。不断拓宽苹果销售渠道,乡政府专门建立了“太古乡优质苹果推广平台”,目前已发布信息52条。同时,设立了7个销售联系点,以“线上推广”为主要宣传手段,努力打造太古苹果的品牌知名度。这一系列得力的措施大大提升了全镇苹果的品质,顾客们一致认为,太古乡的苹果色泽好、口感好,在同类农产品中很有竞争优势,它甜而脆,糖度适中,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经过几年努力,太古乡苹果产业逐步实现全覆盖,目前,全乡苹果树总面积达到10018亩,今年挂果面积4800亩,总收入预计达1300余万元,全乡涌现出一大批果业大村和果业大户,苹果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红彤彤的苹果,红红火火的日子,太古乡的果农们过上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侯耀强)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