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 努力建设绿水青山

2016-11-25 10:38:5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近年来,大宁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关键环节统筹推进,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持之以恒抓好造林绿化工作,建设“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新大宁。截至2015年底,全县工程造林达到20余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2.2%。三北防护林工程2011年度被三北防护林局授予“优质”工程称号,全县的林业工作稳步步入全省先进行列。

  精心施工,强化措施提质量。该县坚持把林业工程施工放在首位,千方百计建设“精品工程”。在每一个造林工程实施之前,严格集体踏查选址、确定整地、造林等模式,实地调绘面积、划分小班、进入招投标程序进行施工的程序,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坚持以流域为单元,按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立地条件从好到差,距林区从近到远的顺序,集中连片治理,整体推进,确保森林生态效益最大程度发挥。

  在工程实施中,坚持不留空当死角、精心细致施工的理念,围绕造林预整地环节,针对全县地形现状,确定不同的整地和造林模式,垣面经济林用保护带和缓坡大鱼鳞坑结合,土质坡面用水平阶和小鱼鳞坑结合;在造林模式选择上,按造林地具体的立地条件,按坡位坡向和土层厚度等主要因素确定选用的混交树种和混交方式,充分考虑了成林后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制订了专门的技术规程,对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规定,并指定专人负责全过程进行施工监管,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确保成活率,减少了补植补造的费用。

  创新理念,誓把荒山变金山。注重引入新理念,认真贯彻市党代会和市“两会”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精神和“探索建立购买式、开发式、股份制造林机制”的精神,试点开展“购买式造林”工作。试点工程区位于大宁县昕水镇白杜村,工程设计面积为1025.6亩,亩投资550元,该工程整地已全部完成,栽植油松、侧柏等针叶林已全部完成。购买式造林一改过去公司造林的模式,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购买式造林模式。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采用精心编制造林规划和作业设计、实施细则等与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机结合的管理方式,在昕水镇白杜村发动贫困群众报名参与,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推选一名牵头人负责组织实施,17户村民共同参与,镇政府和村民代表签订购买合同。在实施过程中,林业局负责指导、技术咨询服务和阶段验收,三年后由昕水镇政府按照“购买式造林”标准及合同进行验收,并建立档案,针对合格的造林成果进行收购,既确保造林工作规范有序,达标达效,又让农民群众增收脱贫致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提质增效,助力脱贫奔小康。该县把提质增效和贫困户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增产增收,按照培养一支队伍、选好一个品种、建好一批园子的办法,实施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果经济林。该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多次带领村民赴外地参观学习,聘请省、市林业部门核桃专家多次开展培训,全县果农参训达1500人次,使果农基本掌握了整形修剪、高接换优等综合管理技术;在品种选育上,他们结合当地气候、土壤、光照等因素综合分析,优选出清香核桃新品种,深受广大果农喜爱;该县精细管理抓示范,以点带面促发展,涌现出30余户示范户和一批示范园,目前,管理较好的核桃园亩产达到225公斤,收入近6000元,示范效果明显增强,果农收入大幅上升。

  为调动各界参与义务植树的积极性,该县本着“思路多元化,方法多样化,参与大众化,效益社会化”的原则,广泛宣传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法定性、全民性、义务性和公益性,提高广大市民的绿化和生态意识,增强广大市民参加造林绿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全社会形成了“爱绿、护绿、造绿、养绿”的良好风尚,全县每年完成义务植树27万株以上,一个山川秀美、空气清新、风景如画的新大宁展现在人们面前。(侯耀强 单红波)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