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桃李竞芬芳
——大宁县城关小学创建市级文明单位侧记
临汾新闻网讯 阳春三月,当人们走进大宁县城关小学的时候,犹如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花坛里姹紫嫣红,莘莘学子活力奔放,朗朗书声久久回荡,名言警句四处弥漫……这一切变化,源于学校大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脚踏实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用真心和信心在学校与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书写出文明校园的新篇章。
环境熏陶 润物无声
大宁县城关小学以创建市级文明单位为契机,多方筹资改善环境面貌,按照“处处景点会说话,面面墙壁都育人”的校园文化建设总目标,在校园内张贴、书写、悬挂了各种具有本校特色的标语、格言、警句800余条(块、幅),面积达700余平方米。学校开展了“温馨教室”和“文明班级”评选活动,班级文化建设各具特色。每个班级内摆放的花草自己种植,自己管理;班级文化墙和黑板报自己设计,人人参与,使隐性文化和视觉文化实现了完美统一。同时,雏鹰合唱团、少年鼓号队、少儿武术队、舞蹈队等兴趣小组应运而生,校刊《桃李苑》五年来持续发行,红领巾广播站悦耳动听的校园新闻播报,充实了校园文化的软实力,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2016年,学校在改善校园环境上又下了大工夫:铺设人工草坪3800余平方米,设置了150米环形跑道和60米直道;粉刷墙面16100余平方米,悬挂张贴文化展板700余平方米;封闭综合办公大楼阳台651平方米。办学条件的改善,为学校2017年的文明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本教育 魅力四射
学校把文明创建和改革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启动了“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引入“以生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全校采取组织教师观看教学光盘、视频等形式学习生本课堂的理论知识,让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坚持自学,做好笔记,撰写课改反思和心得。学校还邀请多位专家、名师来校讲课,多次派人外出学习取经,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学校定期组织优秀教师进行专题讲座、示范观摩和课堂展示活动,以达到典型引路、示范推动的作用。县教科局先后两次组织全县教师对该校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现场观摩,并在全县各中小学全面推广。
“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引进和“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变得自信、果敢、阳光、儒雅,实现健康快乐地成长。
特色办学 熠熠生辉
学校在“一切为学生的未来奠基”的办学理念和“办人民满意学校,育全面发展人才”办学目标的引领下,着力加强校园内涵建设,成为全市唯一开展珠心算特色教学的学校。每临珠心算课时,噼噼啪啪富有节奏和韵律的拨珠声就会组成一曲别样的旋律在楼道间奏鸣;学生凝神贯注的眼神和准确有力的报数声不停地在教室回响。扎实富有成效的教学和日复一日的强化训练使学生“百炼成钢”,其中的优秀选手多次在省、市竞赛中喜夺佳绩。在2016年举办的山西省第6届职工珠算比赛暨第36届珠心算技术比赛中,该校代表临汾市参赛获得了二等奖,为全市赢得了荣誉。
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统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根基,以少先队活动为平台,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敦厚善良的心性。同时,学校坚持抓好育人阵地建设,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学生到金殿广场打扫卫生、清理垃圾;走进养老院,为老人们梳头洗脸,提水扫院。师生志愿者通过“清明节网上祭英烈”大型公益主题实践活动,上网祭奠英烈,表达心声,增强了他们的爱党爱国意识。
艺术教育 精彩纷呈
学校利用多种活动,多渠道、全方位开展艺术教育,少儿鼓号队、武术队、合唱团、舞蹈队、美术兴趣小组等多次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和重大庆典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在临汾市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该校选送的课本剧《赵钱孙李》和舞蹈《红领巾飘起来》获得一等奖,学校被授予全市“体卫艺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倡导“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与圣贤为伍,与经典同行”,开辟了一条路,点亮了一盏灯。在每年的“六一”节活动和“班级才艺展示”活动中,国学经典诵读是保留节目也是最大的亮点。在经典的熏陶下,学生温文儒雅、知书达理,受到了家长的好评。近年来,该校教育教学质量连年在全县名列前茅,先后荣获山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素质教育示范学校,临汾市校本教研先进单位、德育示范学校、临汾市名校等荣誉。学校有4名教师荣获临汾市“市级名师”称号,李建中校长获得全国“中华魂”读书活动优秀辅导员称号。(侯耀强)
责任编辑:付基恒